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22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52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汽油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泄漏污染的加油站土壤中筛选出对汽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研究该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探讨紫外线诱导及投加表面活性剂等强化手段对该菌株降解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分离得到的菌株Q18,经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初步确定其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②菌株Q18在培养液中适宜生长的温度,pH和底物质量浓度分别为35 ℃,6.0和1 000 mg/L.③通过紫外线照射诱变后的菌株降解能力强于原始菌株,且15 W紫外灯对菌株的诱变效果优于30 W;氯化锂单独诱变效果不明显;经紫外灯照射和氯化锂复合诱变的菌株QY4对汽油的降解率达到了52.2%,在所有诱变菌中最高,效果最显著. ④表面活性剂能增强汽油的生物可利用性,强化菌株Q18对汽油的降解,但阴离子和非离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X-100和SDS+TW-80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能有效提高菌株Q18对汽油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992.
对南海市主干道汽车尾气污染物NOx 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分布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NOx 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呈现一定的规律。并且交通、风、气温、光照是影响NOx 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海拔高度(大气压力)、环境温度、冷却液温度以及冷却风量等对车辆冷却系统高原散热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模拟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海拔升高1000 m,发动机水套散热量平均增加约5.3%;冷却液温度升高10℃,发动机水套散热量平均降低约14.5%;海拔升高1000 m,若保持发动机热平衡状态不变(出口冷...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解决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在高温下的安全性和热失控问题.方法 建立锂离子电池组冷却系统的三维分析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 ,结合热传导和热对流理论,对电池组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锂离子电池组的温度场分布基本相同,呈现出中间低、两侧高的分布特点,且...  相似文献   
995.
Closed-loop recycling of steel in automobiles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low tolerance for impurities and the use of composites of various types of steel products. Technologies that reduce impurities or increase impurity tolerance must be developed and introduced to the steel recycling system at the appropriate time.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losed-loop recycling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 Material pinch analysis combined with dynamic modeling of the life cycle of steel sheets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automobiles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steel sheet scrap available for closed-loop recycling and the amount of copper contamination in the scrap.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y 2050, more than half of the old steel sheet scrap generated annually will have to be down-cycled because of its high copper contamination. However, scenario analyses of three types of technologies for mitigating the problem of copper contamination showed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old scrap used in closed-loop recycling. In particular, improving copper tolerance in the steel production process could be effective both now and in 2050.  相似文献   
996.
广佛公路(盐步段)两侧挥发性有机物(VOC)污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选取广佛公路盐步路段作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 ,结果表明 :污染物主要由烷烃、苯系物和氯代烃组成 ,主要是毒害性 VOC;污染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污染源除机动车以外 ,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PM10组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成分谱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并采用在机动车尾气检测线上采用稀释通道采样器随机采集机动车排出PM10的采样方法。采集了591辆轻、重型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排放PM10,测试并分析了颗粒物的27种组分。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颗粒物PM10中含量丰富的组分为OC、EC、NH+4、NO-3和SO2-4;柴油车排放PM10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为49.08%,是汽油车(38.38%)的1.3倍,汽油车的OC/EC(2.36)是柴油车(0.78)的3倍;汽油车排放PM10中的二次转化产物(SO42-+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9.37%,是柴油车(3.57%)的5.4倍;汽油车排放NH+4是柴油车的5.3倍。  相似文献   
998.
选取三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缸内直喷汽油车进行常温冷启动WLTC循环排放试验,研究不同车辆排放的粒径在23nm以上的固态颗粒物、6nm以上包含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的颗粒物数量排放特性,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缸内直喷汽油车排放的6~30nm范围内包含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的细颗粒物主要产生在WLTC循环减速段、高速段和超高速段;30~2500nm范围的挥发性/半挥发性的颗粒物主要在超高速段生成;其它工况下,23nm以上固态颗粒物在颗粒物数量排放中占主体.试验研究还发现GPF对6~30nm大小的细颗粒物捕集效果不佳,并且GPF再生时会产生高浓度6~30nm大小的细颗粒物排放.颗粒物碳质成分分析表明挥发性/半挥发性细颗粒物对法规测量的23~2500nm颗粒物的数量排放影响甚微,但对颗粒物质量排放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减排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京市机动车排污监控系统的实时检测数据为基础,简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减排效果,在“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71.8%的背景下,实现了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8.8%,单车平均排放CO、HC、NOx较3年前分别下降了33%,31%和36%;排放标准和使用年限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其对NOx、CO和HC排放值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均为:油品质量〉排放标准〉使用年限。提出,进一步提升油品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广东省“十四五”时期机动车污染减排潜力,设置3种方案进行减排分析。结果表明,淘汰老旧机动车能较好地削减机动车NOx排放量,而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净减排效果不佳。淘汰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汽油车、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情况下,广东省各市NOx削减比例均超过10%。汕尾市、湛江市、茂名市、云浮市、揭阳市、阳江市、潮州市、清远市、河源市和梅州市淘汰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机动车、50%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能达到NOx减排10%以上的效果,而珠三角地区城市需全面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才能达到该减排效果。为遏制广东省O3浓度上升势头并推动其进入下降通道,要加强“油、路、车”协同管控,珠三角地区应采取比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更有力的协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