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4篇
  免费   1928篇
  国内免费   5308篇
安全科学   2937篇
废物处理   1085篇
环保管理   3086篇
综合类   14390篇
基础理论   2429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700篇
评价与监测   1095篇
社会与环境   1529篇
灾害及防治   103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637篇
  2020年   637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529篇
  2017年   740篇
  2016年   866篇
  2015年   1019篇
  2014年   1175篇
  2013年   1457篇
  2012年   1817篇
  2011年   1922篇
  2010年   1487篇
  2009年   1455篇
  2008年   1149篇
  2007年   1811篇
  2006年   1881篇
  2005年   1441篇
  2004年   1188篇
  2003年   1288篇
  2002年   1073篇
  2001年   862篇
  2000年   769篇
  1999年   739篇
  1998年   568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2篇
  1973年   11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启动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了4种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在0.1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TP、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及启动周期; 同时对整个系统及同类生态工艺启动周期的判断方法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对TP、COD和NH3-N的启动周期分别为15~27 d、24~40 d和24~26 d; 土壤渗滤系统对TP的启动周期最短,对COD的启动周期最长; 处理系统启动周期的判断原则是综合考察系统对主要污染物各自的启动周期,以最长的作为系统启动周期.4组试验中,1#和2#系统的启动周期为40 d; 3#和4#的为24 d.  相似文献   
72.
GHS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及其公示要素(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产生背景、推行GHS的重要意义,介绍了GHS关于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和公示要素的主要内容,评估了我国现行化学品危险性分类与GHS分类的差异点,并对我国全面实施GHS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预测是一个复杂非线性问题,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呈高度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基坑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预测精度有待提高,而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元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可以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统进行高度建模,实现全面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本文介绍了误差反向传播(BP)网络模型的结构、学习过程及其算法的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的结构及其学习过程;分析了影响深基坑开挖周边土体沉降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25个基坑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资料为训练样本,建立了11个输入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学习训练过程及对5个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用海泡石处理采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恩呈  商平  梁岩 《化工环保》2008,28(1):59-62
用海泡石吸附法处理采油废水,考察了处理时间、海泡石加入量和采油废水pH对采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采油废水处理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采油废水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6h,粒径为150μm的海泡石加入量200g/L,采油废水pH9。在该条件下处理采油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1%,处理后出水的COD为34.71mg/L,小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60mg/L)。  相似文献   
75.
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全基 《灾害学》1992,7(4):39-42
文章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展现了我国海岸侵蚀灾害的严重性;从入海泥沙、人类活动、地面沉降、海岸特性、海平面上升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海岸侵蚀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6.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本文简要介绍区域性“减灾十年初步规划”编制的一般原则,包括规划编制的意义、目的、编制顺序和规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提出规划成果的实施意见。可供各地编制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78.
Indices of abundance and reproduction rate are considered in some groups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from the zones of technogenic disasters. Upon a critical population decline caused by external destructive factors, such as emissions of acute ecotoxicants, the ec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are activated, which provide for restora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size to the optimum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th substances disturbing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has the gravest consequences for animals. In this case, population size may remain fairly high, and,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enhanced reproduction as a response to population decline does not take place,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a gradual but irreversible destruction of the population. Pathologies of reproduction should be used as a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the state of animals in the zones of technogenic disasters.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2–38.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Shilova, Shatunovskii.  相似文献   
79.
New data on the composition of surface assemblages of plant macroremains from soil and swamp sample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study of geomorphologically different local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Nizhnyaya Tunguska River. The results of paleocarpological analysis of forest soil sections supported by relevant palyn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are presented. Natural changes of the forest cover over the past 2400 years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eoclimate during each stage are described.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10.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Koshkarova, Koshkarov.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