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21.
锆铁复合氧化物颗粒对As(Ⅴ)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艳素  豆小敏  于新  赵蓓  伦小秀 《环境化学》2011,30(8):1396-1404
系统研究了锆铁氧化物颗粒吸附剂(GZI)对As(Ⅴ)的去除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pH、初始As(Ⅴ)浓度、共存离子等反应条件的影响.同时评价了吸附后材料的脱附性能及动态处理后材料的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初始浓度低于20 m.gL^-1时,5 h后As(Ⅴ)在GZI吸附剂上达到平衡,初始浓度为50 m.gL^-1时,...  相似文献   
122.
杭锦2~#土复合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试验考察杭锦2#土/聚合硫酸铝复合吸附剂对生活污水中磷酸根的吸附特性,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杭锦2#土/聚合硫酸铝复合吸附剂用量5 g.L-1、吸附时间60 min、废水pH值6.0、温度25℃、磷初始质量浓度小于16.72 mg.L-1条件下,磷酸根的去除率在96%以上;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符合假二级方程,吸附速率在前10 min为内扩散控制,后期由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控制,且膜扩散占主导地位;磷酸根的初始浓度越高,吸附质粒子的表观内扩散系数和表观传质系数越小;使用不同再生次数的再生吸附剂(添加量为5 g.L-1)处理16.72 mg.L-1含磷生活污水,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吸附能力有所下降,但磷酸根的去除率均大于89%。  相似文献   
123.
富勒烯的吸附性及其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勒烯不含官能团,对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化学惰性,能在效地吸附VOCs,吸附VOCs气体后存放稳定,组分流失少,9种mg.l^-1级VOCs在富勒烯吸附管上的吸附突破体积为14.8-48.0L.g^-1,吸附-热脱附回收率在86.5-123%之间。  相似文献   
124.
以壳聚糖和经酒石酸改性的平菇粉末为材料,通过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制得壳聚糖-改性平菇凝胶小球(CMPOD)复合生物吸附剂,用于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在实验所测pH值(2~10)范围内,复合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量随着pH值上升而降低;随着Cr(VI)初始浓度或温度的提高,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量均相应增加,当Cr(VI)初始浓度为600mg/L,温度为50℃,Cr(VI)吸附量可达190mg/g以上;Cr(V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扫描电镜(SEM)分析显示,吸附剂具有发达的网状结构,吸附Cr(VI)后网状孔隙被填充,且能谱分析(EDS)出现明显的Cr(VI)吸收峰;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壳聚糖中的氨基成功引入复合吸附剂中,在Cr(VI)吸附中为主要作用官能团.  相似文献   
125.
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生壳为原料,使用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及吡啶,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反应介质改性花生壳。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去除效果优于未改性花生壳。在实验条件下,吸附剂的吸附量在溶液pH为9,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达到最大;溶液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分析了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改性花生壳吸附苯酚过程拟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处理,计算得出平衡吸附量与实验值相符。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式,R2均大于0.98,Qmax在84.49~108.76 mg/g之间,Freundlich模式的吸附强度n值在1.211~1.262之间,热力学参数△G、△H、△S表明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26.
以玉米淀粉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并用于溶液中Pb2+的去除。采用SEM技术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pH、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加入量、初始Pb2+质量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球体间主要呈链状连接,不仅保持了纳米零价铁的特性,且颗粒的团聚现象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H 7.0、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加入量0.8 g/L、初始Pb2+质量浓度50 mg/L、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纳米零价铁/玉米淀粉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b2+去除率为93.17%、吸附量为47.27 mg/g。  相似文献   
127.
吸附法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陆豪  吴祖良  高翔 《环境工程》2013,31(3):93-97
吸附法是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简单、能耗低、净化效率高等优点。吸附剂的选择是VOCs净化的关键,同时如VOCs分子结构、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净化效果。重点介绍了不同吸附剂对VOCs的净化,分析了影响VOCs吸附的其他因素,并展望了吸附法净化VOCs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8.
In this work, continuous removal of Malachite Gree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laboratory scale fixed-bed column packed with binary solid mixture of seashell powder (SSP) and eggshell powder (ESP). The effects of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feed flow rate, bed height, and the SSP?:?ESP ratio in the binary solid mixture on the breakthrough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The breakthrough tim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the flow rate and the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The breakthrough time also varied greatly with change in bed height. The breakthrough time increased from 17.2?h to 34.5?h with increase in bed height from 6?cm to 12?cm. The breakthrough tim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in the SSP?:?ESP ratio in the binary mixture. The breakthrough tim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the SSP ratio in the binary mixtur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lumn kinetic parameters, three different column kinetic models, namely Adams–Bohart, Bed Depth Service Time (BDST), and Yoon–Nelson models were fitted to the dynamic flow experimental data. The BDST model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all the process parameters studi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novel approach of simultaneous utilization of adsorbents can be adop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ye-bearing effluents.  相似文献   
129.
固体吸附剂控制燃煤重金属排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滴管炉上进行了烟煤添加固体吸附剂的燃烧实验研究了硫酸钙、石灰石、铝土矿3种吸附剂对重金属元素Pb、Cd、Cu、Co、Ni排放的控制,并采用形态逐级提取法,将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分为吸附态、离子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硫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从粗粒灰渣及细微粒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和细微粒子中残渣态稳定形态含量增加2个方面说明添加吸附剂对煤中重金属的排放具有一定的捕获力.对不同的重金属,由于吸附剂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所表现出的吸附能力也各不相同.硫酸钙对Pb、Cd、Cu的排放有控制作用;石灰石对Pb、Cd、Cu、Nj的排放有控制作用;铝土矿对5种重金属元素的排放都有控制作用吸附剂粒径越小,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0.
水合氧化镧吸附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丁文明  黄霞  张力平 《环境科学》2003,24(5):110-113
以开发新型高效除磷吸附剂材料为目的,以金属水合氧化物MeH(metal hydrate)为试验对象,对所选材料进行了吸附除磷性能评价.通过对多种水合金属氧化物吸附除磷性能的比较研究,发现水合氧化镧LaH(lan-thanum hydrate)具有优异的除磷吸附容量,其吸附容量大约为参照物粉末活性氧化铝的十几倍.该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pH值变化显著,在pH=3附近达最大值;吸附等温线较符合Langmuir方程;进行了抗无机阴离子干扰能力测试,给出了干扰离子的影响顺序;该吸附剂对正磷酸根的去除性能优越,但对聚磷酸根的去除效果不理想.试验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镧在平衡吸附容量、pH适应范围等方面与参照物活性氧化铝相比较,具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