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ccording to the Doehlert‘s matrix method, the adsorbent derived from sewage sludge was prepared through chemical activation under controlling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and hold time.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total yield,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of iodine, BET surface area, micro-pore volume are 35%-49%, ]6..5--38 mg/g, 28.5--362 mg/g, 18.5--359 m^2/g, and 0.112--0.224 m^3/g,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fi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At final, through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optimal adsorbent is obtained when using 62 min as hold time and 1105K as pyrolysis temperature. Under the conditions, the adsorbent was produced and compared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with model forecast value, the coherence is satisfied.  相似文献   
82.
以含油浮渣为原料制备含碳吸附剂,并用于含油污水的处理。用比表面分析仪和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吸附剂加入量、吸附时间及温度、污水pH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含碳吸附剂碳元素含量高达90%(w)以上,表面粗糙,孔径分布以中孔为主,比表面积477.5 m2/g,碘吸附值376.48 mg/g。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30℃及时间60 min、含碳吸附剂加入量20 g/L、污水pH为7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处理初始COD为502.12 mg/L、石油类质量浓度45.31 mg/L.的含油污水,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1.51%和87.1%,处理后的COD和石油类质量浓度分别为42.62 mg/L和5.83 mg/1,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含碳吸附剂的污水处理效果优于术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83.
累托石/腐殖酸微球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累托石(REC)、腐殖酸(HA)等材料制备微球状吸附剂,考察了累托石、腐殖酸、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氯化钙等材料的用量对制得的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还考察了微球用量、振荡时间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微球吸附去除水中Cr(VI)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累托石、腐殖酸、聚乙烯醇等材料可制得高效去除水中六价铬离子的微球状吸附剂,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REC 1%,HA 4%,PVA 7%,SA 0.1%,CaCl2 0.5%。制得的累托石/腐殖酸微球孔系发达,吸附性能良好。在温度30℃,微球用量0.02 g/mL,振荡时间为2.5 h,pH值为1的条件下,微球对Cr(VI)的吸附效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84.
Adsorption of Reactive Dye on Chit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adsorption of reactive dye on chitin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a view to obtain the design data for batch processing of effluents for dye adsorption. The effect of several factors governing the dye adsorption such as the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adsorbent size, temperature and pH have been elicited. Desorption of the dy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H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85.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如较高比表面积、较大且连续可调的孔径等,使其在化工、医药、环境保护、纳米功能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从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两个方面综述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6.
污泥和谷壳为原料制备了污泥-谷壳吸附剂(SCA)。采用SCA处理酸性大红和碱性嫩黄模拟混合染料废水。通过动力学分析、FTIR表征和SEM表征对SCA吸附混合染料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25 ℃、混合溶液中酸性大红和碱性嫩黄的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SCA加入量0.5 g/L、吸附时间400 min的条件下,酸性大红的吸附量为125 mg/g,碱性嫩黄的吸附量为170 mg/g;SCA对混合染料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的主要控制过程。表征结果显示:SCA孔隙发达且丰富,以中孔和细密的微孔为主,说明SCA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SCA中包含C—H,C—OH,C—C,CC等主要官能团,SCA对混合染料的吸附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87.
针对废水中Mn2+难去除问题,利用经高温焙烧制备的膨润土-粉煤灰复合新型吸附剂对废水中的Mn2+进行吸附处理实验研究。研究了新型吸附剂在不同的吸附时间、pH、初始Mn2+浓度条件下对Mn2+的吸附去除效果影响、Fe2+、Mn2+共存时竞争吸附特性以及吸附Mn2+的吸附性能和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吸附剂处理Mn2+浓度为35 mg/L的废水,在温度25℃、转速100 r/min、投加量20 g/L、吸附时间120 min、pH≥7时反应条件最佳,Mn2+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Fe2+、Mn2+共存时,存在竞争吸附,Fe2+会被优先选择吸附去除,Fe2+的存在会影响Mn2+的去除效果;膨润土复合新型吸附剂对Mn2+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新型吸附剂对废水中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能有效解决膨润土不易固液分离问题,可作为含Mn2+废水高效、廉价、环保的水处理吸附剂。  相似文献   
88.
陈一萍  黄耀裔 《化工环保》2014,34(4):394-397
以碳纳米管(CNTs)和海藻酸钠(S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环境友好型的复合吸附材料——CNTs-SA。采用TEM和FTIR技术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法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原料固液比(m(CNTs)∶V(SA))等因素对CNTs-SA吸附Cr(Ⅲ)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CNTs-SA表面引入了更多的—COOH和—CO基团,导致其吸附Cr(Ⅲ)的效果较CNTs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初始Cr(Ⅲ)质量浓度4 000 mg/L、CNTs-SA加入量21 mg/mL、溶液pH 5、吸附时间3 h、m(CNTs)∶V(SA)=1.0 mg/mL的条件下,CNTs-SA对Cr(Ⅲ)的吸附量为120 mg/g,Cr(Ⅲ)去除率为61.5%;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适合描述CNTs-SA对Cr(Ⅲ)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89.
对具有催化功能的负载Fe(Ⅲ)的活性炭进行了表征,与母体活性炭相比,其比表面积以及微孔体积均有所下降,酸性官能团的量有所增加;考察了普通浸渍法和超声浸渍法制备的双功能活性炭对毒死蜱的吸附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双功能活性炭对毒死蜱的吸附量有所降低,但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增强,超声浸渍法所制备的活性炭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要优于普通浸渍法所制备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90.
磷酸活化-微波热解法制备污泥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污泥吸附剂的碘值和其对铬的吸附去除效果为考察指标,对制备污泥吸附剂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微波辐照时间330 s,磷酸浓度为40%及磷酸与污泥原料的液固比为2∶1,空气氛围中制备的吸附剂SAA的性能要稍优于氮气氛围中制备的吸附剂SAN,但前者的得率稍低于后者,总体来讲,两者相差不大。在实际应用中可简化制备工艺,无需通入保护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