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12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针对西北地区农业越来越依赖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以及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 ,提出将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与革新产品作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建议先主抓多途径开辟有机肥源 ,大田作物资源化增值 ,快速解决奶牛牛源与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 4项 ,可改善生态环境 ,使农民增收 ,将农业生态系统导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2.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粘粉粒组分对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在维持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土壤粒级分组的方法,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并探讨其空间差异与成因。结果表明,(1)在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在不同地质发育的土壤类型中变异较大,而土壤粘粉粒组分中的有机碳(SOCclay-silt)、全氮(TNclay-silt)质量分数变异较小。在土壤表层(0~20cm),SOC、TN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24%~3.70%、0.0316~0.3403mg/kg,而SOCclay-silt、TNclay-silt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61%±0.50%、0.3440%±0.0251%。在土壤下层(20~40cm),SOC、TN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13%~2.91%、0.0175~0.2511mg/kg,而SOCclay-silt、TNclay-silt平均值分别为2.65%±0.63%、0.2622%±0.0923%。(2)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粘粉粒比例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土壤粘粉粒比例愈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土壤中稳定性就愈强。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六种植物配置方式及三种开发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试验出了一种融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并探讨了灰毡毛忍冬产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小沙江高海拔山区,采用金银花(品种为灰毡毛忍冬) 三木药材或其它草本药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开发,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能保持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试验出了主栽树种灰毡毛忍冬在海拔1000~1400m之间时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4.
高寒小嵩草草甸种子库和种子雨动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小嵩草草甸种子库的大小和物种组成及与种子雨、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返青期和枯黄期小嵩草草甸种子库单位体积 (1.0m× 1.0m× 0 .1m)分别有种子nf=10 5 5 0粒和nk=13 815粒 ,分别由 2 2种和 2 4种植物组成 ,分属 9个科 .其中 ,莎草科、豆科和龙胆科占优势 ,禾本科所占比例较小 .每平方米种子雨nr=8436 .4粒 ,由2 5种植物组成 ,分属 10个科 ,莎草科和禾本科所占比例较大 .种子库和种子雨在物种组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r =0 .76 0 0 ,P <0 .0 1) ,二者共有 19个种 ,分别占种子库和种子雨物种总数的 82 .6 1%和 90 .48% .地上植被与种子库的相似性较小 ,地上植被中有 43.2 4%和 5 1.35 %的植物分别在返青期和枯黄期种子库中出现 ,6 0 %的植物出现于种子雨中 .在物种分布和优势度上 ,地上植被与种子雨间一致性较高 ,但它们与种子库间有一定的分歧 .从地上植被到返青期时的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降低了 1.6 1% ,从而说明种子库不仅是地上植被补充更新的源泉之一 ,而且是维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一种机制 .图 3参 13  相似文献   
95.
山西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和群落的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DCA排序与双项轨迹方差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和群落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格局与其优势种的格局关系密切,披针苔草 车前群系、披针苔草 蒲公英群系和嵩草 车前群系的格局差异明显,种群和群落的分布格局不仅受种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还受环境因子制约.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96.
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文颖  王启基  王刚 《生态环境》2006,15(2):362-366
针对我国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3个人工种植处理: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1个自然恢复处理)对土壤碳含量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如下: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每平方米土壤平均碳、氮含量分别为7.47kg和0.647kg,而重度退化地碳、氮含量分别为3.67和0.448kg·m-2,可以推算,由于土地退化而造成的土壤(0~20cm层)碳氮丢失量分别为3.80kg·m-2和0.199kg·m-2,即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导致0~20cm土壤层中50.87%的有机碳和30.75%的氮流失,可以看出高寒草甸土壤退化后流失的碳比氮多;混播处理、松耙单播处理、翻耕单播处理和自然恢复处理土壤单位面积有机碳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有机碳的70.5%,69.0%,49.0%和80%,单位面积氮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全氮的86.9%,88.7%,71.1%和91.7%。但是,与重度退化地相比,除翻耕单播处理外,其它恢复重建措施均能部分恢复系统的碳氮含量,因此,将重度退化地进行自然恢复或松耙混播重建多年生植被可以作为系统固定碳(碳汇)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97.
Abstract:  Seminatural grasslands in Europe are susceptible to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fragmentation that result in negative effects on biodiversity because of increased isolation and area effects on extinction rate. However, even small habitat patches of seminatural grasslands might be of value for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species richness in a landscape with a long history of management, which has been argued to lead to high species richness. We tested whether ant communities have been negatively affected by habitat loss and increased isolation of seminatural grasslands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We examined species richnes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seminatural grasslands of different size in a mosaic landscape in Central Sweden. Grasslands managed continuously over centuries harbored species-rich and ecologically diverse ant communities. Grassland remnant size had no effect on ant species richness. Small grassland remnants did not harbor a nested subset of the ant species of larger habitats.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ants was mainly affected by habitat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bandonment of traditional land use and the encroachment of trees, rather than the effects of fragmentation, are important for species composition in seminatural grasslands.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land-use continuity and dispersal ability of the focal organisms when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on biodiversity. Landscape histor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conservation programs focusing on effects of land-use change.  相似文献   
98.
Cd和Cu在草甸棕壤-植物系统中行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新  周启星  贾永锋 《生态环境》2005,14(6):838-842
在沈阳生态站开展了重金属迁移积累行为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及作物体内迁移积累变化规律。外源重金属元素Cd、Cu施入土壤后,无论是低剂量还足高剂量处理,水田土壤Cd元素已迁移到45cm的深度,而Cu元素迁移到30cm的深度。早田土壤低剂量和高剂量处理Cd迁移到30cm,而Cu元素只有高剂量处理迁移到30cm的深度。土壤Cd、Cu元素向下层迁移的量微乎其微,重金属元素大多滞留在土壤表层。水稻、玉米吸收的Cd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和茎叶中,而Cu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系中,Cd、Cu籽实吸收量占植物体总吸收量的1.16%~3%。水稻、玉米地上部吸收Cd的量〉地卜部吸收Cu的量,在作物体中Cd的迁移能力强于Cu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9.
通过在北方农牧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山西右玉)设置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个不同强度的放牧实验,运用静态-暗箱法测定放牧第一年生长季的温室气体通量,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该地区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CO_2和N_2O在生长季表现出随着温度和水分变化的明显季节动态变化,但是与不放牧相比,第一年不同放牧强度对CO_2和N_2O排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2)放牧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P 0. 05),中度放牧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P 0. 05),中度和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P 0. 05);(3) CO_2排放速率和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可溶性氮、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CO_2排放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放牧增加了温度与CO_2排放的相关性,但对N_2O排放相反.(4)虽然放牧降低了土壤含水量,但是没有发现不同放牧强度间CO_2和N_2O排放的差异,说明短期内不同的放牧强度尚未对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造成显著影响,需要继续进行长期深入地研究,揭示放牧强度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00.
重大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屏障,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我国开展的诸多生态治理工程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最为典型,由于相关理论研究长期滞后于生产实践需求导致该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边实施、边调整、边总结”。论文剖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生态问题是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生态治理工程既要解决生态退化及危害,又要解决诱发生态问题的经济社会内部矛盾;生态工程设计需要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重大生态工程设计之初需要考虑技术储备、工程成本、成果稳定性(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解决程度)、推广性、综合效益、政策及法律法规搭配等问题以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避免因“边实施、边调整、边总结”带来的工程风险和浪费,最终保障工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