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59篇 |
免费 | 669篇 |
国内免费 | 164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47篇 |
废物处理 | 170篇 |
环保管理 | 676篇 |
综合类 | 3593篇 |
基础理论 | 683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749篇 |
评价与监测 | 258篇 |
社会与环境 | 342篇 |
灾害及防治 | 3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43篇 |
2022年 | 215篇 |
2021年 | 279篇 |
2020年 | 266篇 |
2019年 | 255篇 |
2018年 | 238篇 |
2017年 | 336篇 |
2016年 | 312篇 |
2015年 | 294篇 |
2014年 | 351篇 |
2013年 | 450篇 |
2012年 | 466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229篇 |
2007年 | 432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317篇 |
2004年 | 245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16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以农业废弃物核桃青果皮为原料、F127为微结构调控剂、硝酸铝为中心配位离子,通过中心组合设计,螯合辅助共组装策略制备了系列铝基多孔碳材料并对制备参数进行优化分析。选择硝酸铝浓度、铝基复合材料与F127的质量比和碳化温度作为优化因素,研究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系列碳材料比表面积的影响。得到制备的最优条件为硝酸铝浓度1 mol·L-1,铝基复合材料与F127质量比为2.5及碳化温度850 °C。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碳样品的比表面积为1 505.86 m2·g-1,与预测值1 503.77 m2·g-1接近,说明与响应方程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103.
垃圾填埋场污泥坑原位修复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内污泥坑的存在严重影响填埋场竖向扩建和填埋堆高。对某垃圾填埋场内污泥坑进行现场勘察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实验,获得污泥的分层及沿深度变化的物理、力学特性,并针对不同分层的污泥,提出表层垃圾清除、污水抽排、泥水混合污泥土工管袋脱水、流塑、软塑污泥原位固化综合处理方法。对污泥坑抽排污水过程中垃圾堆体边坡进行渗流稳定分析,发现渗滤液水位快速下降将导致污泥坑垃圾边坡滑移失稳,在污泥坑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污泥坑上覆80~120 m垃圾堆体沿原位固化污泥滑移稳定分析,获得污泥坑原位固化处理强度指标,不排水抗剪强度Cu为40 kPa。 相似文献
104.
通过盐酸活化高岭土,再利用浸泡-还原法在其表面负载金属Pt颗粒,制备出甲醛氧化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面电镜(FE-SEM)、透射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酸化处理后的高岭土的比表面积增大近1倍,负载金属Pt颗粒后作为催化剂,室温氧化甲醛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性能,甲醛初始浓度为200 mg·m-3左右,催化氧化1 h后,甲醛剩余浓度仅为50 mg·m-3。连续循环5次,催化氧化性能变化不明显,具有稳定的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5.
磺胺类制药废水是一类难降解有机废水,其中含有苯磺酰胺、苯磺酸、苯酚等苯系物,对这些物质的快速检测十分必要,针对这3种物质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快速同步检测方法。采用C18柱为分离柱,比较了乙腈/水、甲醇/水和甲醇/缓冲盐3种流动相体系的分离效果,优化了230、240、250和260 nm 4种检测波长等条件。结果表明,V甲醇∶V磷酸二氢铵溶液(0.5%,pH=3.5)=50∶50作为流动相时,基线稳定,峰形较好,3种目标物在11 min内即可实现有效分离,且浓度为5~100 mg·L−1时,3种目标物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为15.0~29.4 μg·L−1,相对偏差为0.05%~1.56%(n=5),该方法能同时检测苯磺酸、苯酚和苯磺酰胺,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等优点,可为制药废水的快速检测和磺胺类药物降解机理的分析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6.
Miroslava Císarová Dana Tančinová Juraj Medo Miroslava Kačániová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2016,51(10):668-674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ntifungal and anti-toxinogenic activity of 15 essential oils (EOs) against three fungi of the genus Aspergillus (A. parasiticus KMi-227-LR, A. parasiticus KMi-220-LR and A. flavus KMi-202-LR). The minimum inhibitory doses (MIDs) of the tested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antifungal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micro-atmosphere method. The original commercial essential oil samples of Jasminum officinale L., Thymus vulgaris L.,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ill &; Perry, Rosmarinus officinalis L., Ocimum basilicum L., 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 Salvia officinalis L., Citrus limon (L.) Burm, Origanum vulgare L., 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 Carum carvi L.,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Zingiber officinalis Rosc., Mentha piperita L. and Cinnamomum zeylanicum Nees. (C. verum J.S.Presl.) were produced in Slovakia (Calendula a.s., Nová ?ubovňa, Slovakia). All essential oils exhibited activity against all tested strains of fungi. After 14 days of incubation, A. flavus (KMi-202-LR) showed the highest susceptibility with a growth inhibition percentage (GIP) of 18.70% to C. limon and 5.92% to C. sinensis, while A. parasiticus (KMi-220-LR) exhibited a GIP of 20.56% to J. officinal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doses (MIDs) of EOs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activity were recorded. The best antifungal activity, using the micro-atmosphere method was found in S. aromaticum with an MID of 62.5 μL L?1 air, T. vulgaris (MID of 62.5 μL L?1 air) and O. vulgare (MID of 31.5 μL L?1 air) against all tested strains. Mycotoxin production of the tested strains was evaluated by th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method. Mycotoxin production of AFB1 and AFG1 was inhibited following all treatments with C. carvi, R. officinale and S. officinale, Eucalyptus globulus L. and O. basilicum L. Essential oils exhibited a potential inhibition activity against toxic fungi, although, these affected only the production of AFB1.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振荡平衡法对富里酸(FA)吸附TNT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其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FA对TNT的吸附量先减少后增加,pH=7.0时吸附量最小;随着离子强度(IS)的增大,FA对TNT的吸附量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FA对TNT的吸附量逐渐减少;ΔH0=-5.62 kJ/mol、ΔG0 S0 < 0,表明FA对TNT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反应,且吸附过程中系统的无序性降低。FA对TNT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偶极作用力以及氢键力,并且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生态滤床对东营市高氯(咸水)河道水进行处理研究,水力负荷控制为5~7 m3/(m2·h)(高出国家标准近5倍),探究不同温度对高负荷生态滤床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4~32℃范围内,温度对生态滤床COD、NH4+-N和TP去除率影响较少,污染物去除率较高,验证了势能增氧生态滤床在高氯条件下良好的净化效果。但温度对进水TN浓度影响较大,导致生态滤床对TN去除效果不稳定,推断主要原因是,溶解氧浓度较高和碳源供应不足抑制了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9.
110.
温度对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固率为10%的污泥为对象,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热水解过程中有机物转化规律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水解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污泥中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水解率逐渐升高。在热水解时间为20 min时,温度由150℃升高到180℃,VSS水解率由22.9%增至38.4%,污泥中VSS由46.28 g/L降低到40.63 g/L。水解液组分分析表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主要组成为蛋白质(50%)、碳水化合物(15%~20%)、可挥发性脂肪酸(15%~20%)。水解液中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在热水解条件达到165℃、50 min时,氨氮浓度为1.16 g/L,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氨氮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