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11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301篇
综合类   903篇
基础理论   246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233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②印支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2)——政和—大埔断裂的形成,以平移型剪切为主,形成S——C糜棱岩,为半韧性变形环境;③印支末期—燕山早期逆冲—推覆作用(D_3),为多层次逆冲推覆,东部所谓的“天窗”部分为这一时期逆冲岩片的残留体,随着早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逐渐过渡到伸展拆离环境,同时西部推覆体后缘出现拉张,形成有限的火山岩盆地,为半脆性—脆性变形环境;④燕山期(—喜山期)伸展—拆离作用(D_4),在相对年轻的拆离断层之下出露变质核杂岩(如稻香组和熊山岩体),并形成裂陷盆地堆积(梨山组),东部部分“天窗”属这类成因,形成环境跨度大,为半韧性→半脆性→脆性。  相似文献   
22.
新疆阿勒泰区的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是划分阿尔泰褶皱区与北准噶尔褶皱区的一条重要构造结合带。南北两区,无论在地层、构造、喷发—侵入活动、矿化作用以及变质程度上均有明显不同,资料表明,它经历了长期的发育过程,最终发展成为两区的天然分界线。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实况资料为基础,对2005年中发生在我国内蒙古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风场和温度场等的诊断分析,结果显示:(1)本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属于西北路径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有利的气候背景是本次沙尘暴发生的基础。(2)大气斜压性强,动量下传作用是沙尘暴的天气诱因。200hPa高空急流的加强,850hPa强锋区和冷槽发生发展是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沙尘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4.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形态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水平在18.0-31.4μmol/g之间,最大值出现在浦东白龙港污水排放口附近,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和季节性变化规律,这主要与潮滩不同地段磷的来源、沉积物质地的差异,以及水动力、环境介质条件和生物作用的时空变化密切相关。此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级研究表明大部分沉积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又以钙结合磷为主;有机磷比例较少。其次,潮滩沉积物表层上覆水中可溶磷的浓度一般都大于沉积物间隙水,沉积物-水界面中磷主要以累积作用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25.
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太湖梅梁湾,沿开阔水体至湖滨带方向,对植被型湖滨带(A区)、裸露型湖滨带(B区)和开阔水体(D区)水体中DO和水/沉积物Eh进行为期1a的现场观测.结果发现,梅梁湾水体DO时空变化明显.B区和D区水体中DO常年饱和,而A区DO浓度较低(年均(5.5±1.7)mg·L-1).在植物生长季,从开阔水体至湖滨植被区溶解氧浓度从12.7 mg·L-1降到4.5 mg·L-1;在非植物生长季则从9.7 mg·L-1降到6.2mg·L-1.湖滨带水体Eh在150 mV左右波动,空间变化趋势与溶解氧变化同步.沉积物Eh也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在植物生长季,各区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158~-101 mV);而在非植物生长季,由开阔水体向植被型湖滨带Eh逐渐升高.在沉积物的垂直剖面上,开阔水体Eh自表层沉积物向下逐渐降低,而在A区的植被覆盖区则是先降低,大概在5 cm深处开始逐渐升高,于20 cm深左右达到峰值.根据上述植被型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特点,可以推知进行湖滨带生态修复,有利于去除湖泊氮污染.  相似文献   
26.
海岸带环境综合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海岸带环境管理中存在的法律、组织协调和运行机制等现有主要问题;福建省海岸带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建立海洋污染事故快速反应体系与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加快城市排海污水处理能力的规划与建设、规范海水养殖功能区的管理、加强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技术与政策研究、实施海湾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海陆一体化的海岸带环境综合管理等福建省海岸带环境综合管理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7.
利用超声波结合过氧化氢(H2O2)使纳米金红石型TiO2转晶,制备出了大约含有30%锐钛相的转晶纳米TiO2.通过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的研究证实了转晶纳米TiO2粉末具有明显的声催化活性.除此之外,还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转晶纳米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晶纳米TiO2催化剂的作用下,偶氮品红的超声降解效果明显优于使用纳米金红石型和纳米锐钛型TiO2的情况.偶氮品红的声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在超声波频率40 kHz、输出功率50 W、催化剂用量1000 mg·L-1、pH为5.00、温度为20℃、偶氮品红水溶液初始浓度20 mg·L-1的条件下,照射40 min时的降解率即可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28.
论滇东北山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滇东北山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意见。  相似文献   
29.
以贵州省普定县马官地下水库为例,从区域岩溶地质概况、成库条件、库容分析和降雨量及补给量计算、工程效益等方面,对马官地下水库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马官地下水库是岩溶山区雨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典型,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0.
The studied agriculture-pasture interlacing zone has its specific natural conditions,at which the natural systems are unstable ,their self-regulation capability is low and the equilibrium is easily broken, and hence the habitat is fairly vulnerable.During last 20 years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livestock ,over-reclamation,over-pasturing,over-deforesting, and other intensified negativ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zone resulted in coarsening of surface soil,decrease of organic mater content in soil, reduc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vari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flora structure, and hence in desertization of the land, although average of gales and sandstorms some decreased and the climate tended to be better in the region.However, the frequent sandstorms occurring in the springs of last and present year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Investigations confirmed that the main cause for the phenomena is the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es rater than the natural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