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667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335篇
综合类   1434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356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2003-2010年国内外不同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列举比较了不同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下的全球变暖潜力、酸化潜力和净能源效用等影响评价因子的大小,得出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环境影响等级:填埋的环境影响潜值最大,焚烧的环境影响潜值小于填埋,而结合堆肥后环境影响潜值降低;此外,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引入到处理模式后,特别是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后,环境影响潜值大大降低。结合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提出单一的处理模式应转变为综合处理模式,多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适当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管理,以及餐厨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处理等建议,为政府能有效利用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对“三废”排放情况为代表的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阐述。简要地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并利用2003-2010年四川省“三废”排放统计数据,建立了废水、废气和固废为要素的环境状况评价体系,绘制了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图。总体来看,以“三废”为代表的环境状况呈现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以玉溪市作为研究区,以CASS、DSTE、ABR一人工湿地集成处理工艺、厌氧段一土壤净化槽集成处理工艺等常用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为调查对象,在查明各工程实例运行功效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我国西南地区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盘锦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盘锦市实际情况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提出了盘锦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但乡镇的环境问题并没有随之解决,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成为解决当前乡镇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乡镇垃圾现状分析表明,其组分以有机易腐成分为主.不适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乡镇垃圾经合理分类,其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三条,包括可回收垃圾一回收一循环再利用,有机垃圾制肥-肥料-回田,餐厨垃圾、人畜粪便、秸秆等有机垃圾厌氧发酵-沼气-热能或电能。该途径可最终实现乡镇垃圾的资源化和能源化。  相似文献   
106.
分析上海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对处理处置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分类收集要实行日常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焚烧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要加强对渗滤液的处置,并且末端处置技术中填埋处置比例过高。同时提出了生活垃圾处置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要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处理目标。要求巩固和完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谨慎发展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充分重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多元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直流电解污泥反应器,在20V稳定电压作用下进行试验,通过采用蒸馏水和添加电解质的蒸馏水为电极液的两套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测定电动过程中污泥工作区pH值、电压降分布和重金属浓度变化情况,研究电动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过程中不同污泥工作区的污泥性质的变化及重金属去除效果,并确定了能有效去除污泥中高浓度重金属的有效电动工作区。  相似文献   
108.
城市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涂响  苏本生  孔云华  竺建荣 《环境科学》2010,31(9):2118-2123
以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SBR反应器中接种厌氧消化污泥,经过210 d运行,培养出了平均粒径在330μm的好氧颗粒污泥.实验表明,经过前3个月较低的进水有机负荷,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步提高并达到稳定,活性污泥中与脱氮除磷相关的微生物大量富集.运行周期缩短为6 h,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特性保持良好,同时污泥平均粒径开始增大.好氧颗粒污泥完全形成以后,SVI值为30 mL.g-1,污泥浓度MLSS达到8.8 g.L-1,MLVSS/MLSS增至82%,氧利用速率OUR达到5.32 mg.(min.L)-1.颗粒外层以杆状菌为主,内层主要是球菌.单个周期内颗粒污泥对COD和总磷的去除率保持在90%,氨氮几乎完全去除,出水中无硝氮和亚硝氮累积,总氮的去除率达到80%,实现了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接种法对有机氮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通过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氮、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均在堆肥的前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呈较好的相关性.与CK(对照组)处理相比,在堆肥的后期,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增加幅度依次为:10.67%、16.17%、7.17%、22.44%.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能减少堆肥中氮素的损失,堆肥产品施入土壤后,可提高土壤的供氮潜力.  相似文献   
110.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冠宇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7,28(7):1539-1542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 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2-4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