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124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281篇
基础理论   6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91.
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灾害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现场调查和观测发现,川藏公路四川段的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4个区域,即龙胆溪泥石流区、雅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是境内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流域面积超过20 km~2的特大型泥石流有24条。自东向西,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由水石流逐渐演变为稀性泥石流;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高山深谷地貌特征、强烈的地震活动、高强度的降雨和冰雪融水,构成泥石流灾害显著发育的环境条件。将公路沿线泥石流形成机理概括为4种,即降雨冲击机理、强度衰减机理、冲刷切割机理和沟床拖拽机理;2003年以来采用护岸结构、速流结构、抗冲击结构、拦渣坝、消能坎等技术实施了30余个大型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92.
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演变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和管理的重要规范。研究了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形成、现状与发展,重点分析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演变内容和背景依据及新标准与典型发达国家或组织标准的差异。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污染物项目、标准形式不断更新完善,浓度阈值更加严格,标准修订的依据和程序更加科学完善。虽然在某些方面仍与其他发达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但总体来说,新标准的建立以及实施有助于我国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93.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以及国家尺度的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US-LTER)、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发展历程、观测研究进展;总结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站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台站的联网观测研究,注重观测标准化和规范化及数据共享,重视观测手段智能化与自动化,注重综合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提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是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也是今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