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移动富氏分析的方法,将不同时间同一频率成分的富氏谱连成曲线,分析地震波随时间变化时频率成分的变化状态。 采用移动富氏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两条典型近场地震波的脉冲成分及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学意义。  相似文献   
52.
采用"契合"的思想,给出了地下多个孔洞与地面上的半圆形凸起地形对SH波散射问题的解答.将整个求解区域分割成两部分来处理,其一为包括半圆形凸起地形在内的一个圆形区域I,其余为区域Ⅱ.在区域Ⅰ中,构造了一个上半部边界应力为零,而其余部分位移、应力任意的驻波解;在区域Ⅱ中,构造了半圆形凹陷和浅埋圆孔的散射波,且要求它满足水平界面上应力为零的约束条件.然后再通过移动坐标,满足"公共边界"的"契合"条件和地下孔洞的边界条件,建立起求解该问题的无穷代数方程组.最后,给出了分析例题和数值结果,并对地表位移幅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天津城区春季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的消光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天津城区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69.93 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6.7%,气溶胶吸收系数为36.32 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5%,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91;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对应于早晚交通高峰;不同天气类型下其日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霾日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最高,沙尘日和降水日次之,晴日最低;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大气能见度呈指数负相关,观测期间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均值为2.95m2/g;采用Koschmieder’s公式反算能见度获得的大气消光系数,与通过测量气溶胶散射系数、气溶胶吸收系数、气体散射系数和气体吸收系数等分量加和获得的消光系数相比一致性较好,高相对湿度天气下能见度反算值高于各系数加和值.  相似文献   
54.
利用2015年1月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以及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给出了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对大气消光的贡献,以及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大气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分别为(423.4±265.3) Mm-1和(24.5±14.3) Mm-1,对大气消光的贡献分别为89.2%和5.2%,表明大气消光主要贡献来自于气溶胶的散射.散射系数与PM2.5相关性较好(R2=0.91),能见度随PM2.5质量浓度呈指数下降,也与相对湿度保持一定负相关性.能见度均值为4.3km,且连续出现能见度不足2km的低能见度天气,霾天气下消光系数和PM2.5质量浓度大幅超过非霾天气,最高值分别达到1471.2Mm-1和358 μg/m3,霾天气下能见度的降低来自颗粒物与相对湿度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5.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检测器对不同致病力的青枯菌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青枯菌致病力分化的新方法青枯菌纯培养物经过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3个致病力不同的特征峰,大小依次为峰3组分>峰2组分>峰1组分.对10株青枯菌进行色谱分析,并结合番茄组培苗感染试验检测其致病力,结果发现,强致病力菌株经过色谱分离只在峰3的保留时间位置出现单一特征峰,在9 d内即可引起100%的番茄组培苗发病;若菌株经过色谱分离形成3个特征峰,则峰3所占的面积比越大,该菌株的致病性相对就越强.25株不同致病力青枯菌的验证试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番茄组培苗发病率x与峰3面积比y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9581x+5.4984,相关系数r=0.986.通过对青枯菌色谱行为、致病力、细胞表而黏附的EPS Ⅰ含量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青枯菌的致病力越强,则细胞表面黏附的EPSⅠ越多,峰3所占的面积比就越大.图3表6参15  相似文献   
56.
北京PM2.5背景值定值方法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团识别方式,确定了较强气团判别指标,定量评估了较强气团对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PM2.5浓度影响.结果显示,偏北风过程中PM2.5的背景值介于10.3~13.5μg/m3,平均值为(11.7±1.3)μg/m3;偏南风过程中PM2.5的背景值介于60.2~92.6μg/m3,平均值为(76.2±12.8)μg/m3.偏北风过程中,PM2.5背景值变化趋势不明显;偏南风过程中,PM2.5背景浓度呈线性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5.5μg/(m3×a).2009~2012年期间,区域本底站观测到的PM2.5年均值变化不大,这与北京地区的局地产生的二次PM2.5逐步增大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区域背景值下降的影响.当出现系统性偏南风时,北京以南区域输送对北京当地PM2.5浓度增加的平均贡献接近60%,但是自2009年开始逐步下降,截止2012年该贡献降低到44%.  相似文献   
57.
苏州市气溶胶消光特性及其对灰霾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气溶胶消光特性对城市灰霾特征及形成的影响机制,采用2010年1月─2013年12月4 a的苏州市逐时散射系数、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数据,对该市气溶胶散射系数、消光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苏州市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01.1±251.3)Mm-1,日变化呈双峰型,早高峰出现在07:00─08:00,晚高峰出现在20:00─21:00;其年内变化呈夏季低、冬季高. 气溶胶散射系数与ρ(PM2.5)的相关系数为0.77,高于与ρ(PM1)和ρ(PM10)的相关性,PM2.5散射效率为6.08 m2/g. 气溶胶散射系数受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影响:风速<4 m/s时,气溶胶散射系数下降迅速;风速在4~6 m/s时,气溶胶散射系数随风速下降缓慢. 苏州市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84,散射消光比平均值为0.79,说明该地区气溶胶消光以散射性气溶胶为主. 气溶胶散射消光、气溶胶吸收消光、空气分子散射消光、NO2吸收消光分别占大气消光的82.33%、13.63%、2.72%和1.32%. 研究表明,对气溶胶散射消光贡献最大的非吸收性PM2.5是苏州市能见度下降、灰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an electro-optical system for counting of dust particl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scattering phenomena.Utilizing the scattering of light by various size particles present in the environment, various particle count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scattered intensity of light. Light scatters in all directions but much more in the so-called near forward direction 17 off axis, at 163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visible range.On the basis of two techniques, the right angle and forward angle scattering, opto-mechanical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measure scattered intensity and particulate matter. The forward scattering Nephelometer is more sensitive and therefore is more suitable for pollution monitoring than the right angle scattering Nephelometer. Whereas the right angle scattering Nephelometer has the utility in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 in ppb level owing to the excellent light trap efficiency in comparison to forward scattering Nephelometer. In this paper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associated wit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real time particle analyser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9.
徐捷 《中国环境监测》2023,39(S1):124-130
主要阐述了光散射法扬尘在线监测应用于建筑工地、干散货码头堆场、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为了提高光散射法扬尘在线监测的数据质量,上海市采取扬尘在线监测设备现场质量抽测的模式,通过对在用仪器的监测点位、除湿方式、校准方式、质量浓度转换系数、与标准重量法监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仪器运行维护水平等影响监测质量和数据有效性的关键指标的检查,开展扬尘监测在用仪器质量评估和仪器商合格评定,稳步提高在用仪器质量,为在线监测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案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0.
北京市夏季大气消光系数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利用 1999年夏季北京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的观测数据并结合米理论模型计算 ,获得了采样期间各种消光作用的平均贡献 .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北京大气总消光系数平均为 0 388km-1,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占总消光系数的 90 %以上 ,是能见度下降最主要的贡献者 ,而气体的消光作用贡献不到 10 % ,其中颗粒物的散射系数占总消光系数的 70 5 % ,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占总消光的 2 2 3% ,气体的散射系数贡献约为 3 6 % ,气体的吸收系数贡献约为 3 5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