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31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564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ABSTRACT: Water balance modeling and the analysis of stable water isotopes in ground water were conducted to aid the location of ground water discharge areas within the Goose River basin, in mid‐coastal Maine.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of drinking water from wells in the fractured crystalline bedrock encountered persistent elevated total arsenic. Such contamination may be related to discharging ground water from fractured zones in the basin. Modeled discharge rates greater than +10 cm/yr and 18O values lighter than‐9.5 per mil VSMOW may indicate recent recharge is mixing with deeper ground water and is focused along some fractured zones in arsenic bearing crystalline rocks.  相似文献   
202.
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稳定性及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传统含氯消毒剂与一种磺酸基化合物络合,形成氯稳定体系的水溶液。对该消毒剂在6个月内的有效氟、pH值、氧化还原电位的监测结果表明:其稳定性相当好,pH基本保持不变,有效氯及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率分别为0.51%与9.47%。定量消毒试验结果表明,稳定型含氟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强,其消毒能力仅略低于二氟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存放6个月后,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杀灭率无明显变化。对加5%牛血清白蛋白的表皮葡萄球菌20min的杀灭率无变化。这种稳定型的含氯消毒剂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3.
福建省泉州湾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沉降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7月-2005年7月分季度对泉州湾大气降尘样品进行采集.利用ICP-AES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ICP-MS对样品中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年沉降通量的计算及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区的对比发现,泉州地区大气降尘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但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空气质量相对较好.Pb同位素研究表明,人们的生产活动可能是大气沉降中Pb污染的主要来源.富集因子的计算表明,Cd,Pb,Zn,Cr,Cu和Ni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化石燃料的燃烧、污染土壤风化过程等可能是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4.
郑州空气颗粒物中PAHs的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郑州城区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气相色谱/燃烧系统/同位素质谱(GC/C/IRMS)分析表明,PAHs 的δ13C 值在非采暖季为-29.4‰~-23.4‰,采暖季为-30.0‰~-24.2‰,随着分子量的增大,PAHs 中 13C 降低.统计表明不同采样点的样品中的 PAHs 的δ13C 区别不明显(0.1‰<σ<0.8‰).两个季节中,三环和四环多芳香烃化合物荧蒽、芘和苯并(a)蒽的δ13C没有明显的区别,其范围为-24.5‰~-23.4‰,但是,五环和六环芳烃的δ13C 值有明显差异.随着分子量的增大,采暖季环境空气颗粒物中 PAHs的碳同位素比值变小的程度比非采暖季的大.采暖季的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的δ13C 值分别为-26.6‰、-30.0‰和-28.1‰,而非采暖季为-24.5‰、-29.4‰和-26.3‰.利用二元复合同位素模型,估算了不同季节机动车尾气和煤的燃烧对郑州城区苯并(a)芘的贡献.在非采暖季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率为 70%,在采暖季贡献率为 50%,煤的燃烧对六环化合物的贡献高于机动车排放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5.
分析了天津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土壤中菲、甲基菲、荧葸和芘的δ^13C值范围分别为-29.5‰~-23.2‰、-39.8‰~-23.4‰、-27.2%~-23.6‰和-28.1‰~-22.6‰,不同功能区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PAHs来源的差异.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在研究区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干-湿沉降是土壤PAHs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其它可能的来源有污水携带的油污、农作物茎杆及薪柴不完全燃烧产物等.就具体地点而言,土壤PAHs以二元混合输入为主,据此,运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二元复合数值模型对不同来源PAHs的相对贡献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06.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is expanding rapidly despite mostly unknown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wildlife and habitats. We used genetic and stable isotope data collected from Golden Eagles (Aquila chrysaetos) killed at the Altamont Pass Wind Resource Area (APWRA) in California in demographic models to test hypotheses about the geographic extent and 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fatalities caused by renewable energy facilities. Geospatial analyses of δ2H values obtained from feathers showed that ≥25% of these APWRA‐killed eagles were recent immigrants to the population, most from long distances away (>100 km). Data from nuclear genes indicated this subset of immigrant eagles was genetically similar to birds identified as locals from the δ2H data. Demographic models implied that in the face of this mortality, the apparent stability of the local Golden Eagle population was maintained by continental‐scale immigration. These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ecosystem management decision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local‐scale renewable energy can have continental‐scale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207.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8.
古堆泉为山西省著名岩溶大泉之一,是唯一的中低温温泉,具有悠久的开发观赏历史,凝聚着丰厚的人文积淀.以古堆泉域岩溶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样品采集与同位素分析,综合运用水化学(Durov图、离子比例、Gibbs图和氢氧同位素)同位素方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系统径流特征.古堆泉域岩溶地下水的87 Sr/86 Sr值在0.709~0.717之间,Mg/(Mg+Ca)值在0.27~0.74之间.通过分析Sr同位素组成和Mg/(Mg+Ca)、1/Sr变化特征,得出古堆泉域岩溶地下水为深部热水与浅部冷水的混合水,中条山南梁泉岩溶水子系统呈现碳酸盐岩地层径流特征,佛岭山-高显海头泉岩溶水子系统和侯马盆地深循环子系统呈现碳酸盐岩地层与火成岩地层径流特征,塔儿山-九原山古堆泉岩溶水子系统呈现碳酸盐岩地层与古老硅铝质岩地层径流特征.通过2014年样品与2021年相同位置取样点的氢氧同位素比对分析,得出古堆泉口水样变化原因是其受三泉水库补给随时间的积累的结果,三泉水库的变化原因是受引黄水的影响.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可分为SO4-Na、SO4-Ca、HCO3-Na、HCO3-Mg、HCO3-Ca和Cl-Na型.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从HCO3-Ca·Mg→HCO3·SO4-Ca·Mg→SO4·HCO3-Na·Ca→SO4·Cl-Na·Ca呈现明显的水化学成分分带.  相似文献   
209.
邢子康  余钟波  衣鹏  钱睿智  王嘉毅 《环境科学》2021,42(12):5796-5803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过高的硝酸盐污染负荷对地表水水质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当前针对地表水体的硝酸盐源解析仅强调了来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而鲜见考虑降雨事件对区域污染源组成的影响.本文以扬州市江都区通扬运河为研究对象,利用氮氧同位素技术和基于R语言的稳定同位素模型(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定量评价了各类型污染源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水体硝酸盐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通扬运河各区段污染物浓度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ρ(NO3-)和ρ(NH4+)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游区>下游区>上游区,中游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带来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氮污染的输入.②降雨增加了各河段污染物浓度的不确定性,降雨带来的冲刷和稀释效应总体上增加了水体中的ρ(NO3-)、ρ(NH4+)、ρ(Cl-)和ρ(SO42-).③在无雨和低降雨的条件下,通扬运河水体NO3-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贡献率为27%~47%)和土壤有机氮(贡献率为21%~29%);在降雨事件影响下,化肥(贡献率为16%~34%)成为了最主要的污染源.降雨造成的污染源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下游区(农业区)化肥和土壤有机氮贡献率的增加较中上游区更加明显.④下游区存在较强的反硝化作用,且低降雨条件下更容易发生硝化和反硝化.  相似文献   
210.
深圳茅洲河下游柱状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茅洲河下游12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TN)、有机质(OM)、C/N值、δ~(15)N、δ~(13)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茅洲河下游及其主要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氮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平均含量为1 815.37 mg·kg~(-1),OM平均含量为22 401.68 mg·kg~(-1),与太湖和巢湖流域相比,研究区内TN和OM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深度增加变化均较大.茅洲河下游沉积物中δ~(15)N、δ~(13)C含量范围为2.20‰~32.78‰、-27.53‰~-21.95‰,平均值分别为6.78‰、-25.41‰;C/N值范围为0.49~18.23;δ~(13)C随深度变化较为平缓,而δ~(15)N、C/N值随深度增加波动较大.研究区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与合成化肥为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的主要来源;藻类是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无机化肥与土壤有机氮,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和土壤有机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