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74篇
综合类   779篇
基础理论   228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土壤、肥料中的氨氮测定常用2mol·L^-1KC浸提一蒸馏法一酸滴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蒸馏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污泥堆肥样品为例,利用统计学原理,研究了汽提蒸馏过程中pH对氨氮检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pH值在6.5—11.0范围内与氨氮的检出系数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91);回归方程在0.05的水平下是非常显著的,拟合度很好。进一步做残差和预测分析可以得出:pH值在6.5~10.0范围内,预测值和测定值的符合度更好。  相似文献   
92.
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涵义及定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概念对防治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不同于颗粒物本底值。本底值是指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条件下颗粒物的浓度值,而背景值是个相对值,其所在的环境条件有可能已经受到了环境污染。影响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本地源排放和外来颗粒物,二是颗粒物扩散的天气和气象因素。将城市大气颗粒物的背景值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城市本身的排放,城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浓度水平。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人们对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采用监测一定高度处大气颗粒物,结合气象因素确定城市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孔瑾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154-156,189
根据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大气资料,通过对其3个采样点,从2001年到2010年共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锦州地区酸雨多出现在5、6、7月,以SO42-、NO3-和NH4+、Ca2+为主要污染离子,体现了大气降水煤烟型污染的特点。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锦州市降水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酸雨的成因并提出了酸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
沼气高值化利用与净化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户用沼气池以及传统工业沼气锅炉的低附加值沼气利用方式已经不适合沼气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方向,在分析我国沼气资源潜力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沼气制备车用压缩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高值化利用方式及相关标准;针对高值化利用方式,分析比较了现有的高压水洗、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变压吸附、膜分离和深冷分离等几种沼气净化提纯工艺的技术及应用情况,介绍了高效沼气脱硫技术,并指出氧、氮含量源头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5.
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在水质综合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03至2008年宁德市金涵水库水质监测值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结合,建立了环境样本矩阵,运用信息熵原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应用改进密切值法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涵水库从2003至2008年水质都是Ⅱ类以上,水质总体良好。该评价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结论切实可行,并可反映出各评价单元的优劣变化。  相似文献   
96.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大柴旦台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了大柴旦震群序列尾波Qc值在流逝时间窗长60~90 s时间内的变化特征,计算频率从3 Hz至18 Hz,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Qc(f)=(72±19.9)f0.93±0.08。计算结果反映出大柴旦地震余震序列的尾波Qc值较低,说明大柴旦震源区属于构造运动较为活跃的地区,这与大柴旦地质结构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97.
史思  王素兰  李瑞  邢传宏 《环境科学》2012,33(6):1923-1929
用次毫米过滤(sub-milliFiltration,SMF)组件将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分为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使高浓度区保持大量污泥,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使低浓度区污泥浓度满足膜分离的要求.主要验证了小回流比(R为0.5、1.0、1.5、2.0)条件下污泥浓度分区的效果,考察了采用SMF组件后,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并将各小回流比条件下A、B两区污泥浓度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做比较.结果表明,在小回流比条件下可实现污泥浓度分区,低浓度区的MLSS在9 g.L-1以下,高浓度区的MLSS在20 g.L-1以上;系统的COD平均去除率超过90%;A、B两区MLVSS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
祝惠  阎百兴  张丰松  路永正  王莉霞 《环境科学》2010,31(10):2315-2320
为进一步揭示汞在松花江沉积物表面的环境行为,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粒级、pH和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汞在松花江沉积物表面吸附-解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大,本实验条件下,沉积物粒级越小,其吸附能力越强.在各种浓度的实验设计组中均有:pH由3.5升高至4.5时,吸附量增加,当pH4.5时,随pH的继续升高吸附量开始降低;沉积物中汞的解吸量随pH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各体系的最小值均出现在pH5.柠檬酸对沉积物吸附汞的影响以抑制作用为主,其抑制作用强度与吸附体系中汞浓度有关;柠檬酸对解吸量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对沉积物中汞解吸作用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稳定的变化趋势.因此,以上因素对汞在沉积物表面吸附-解吸的影响较大,在进行河流汞污染控制及突发污染事件处理时,有必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Oxidation inhibition of sulfite in dual alkali FGD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laboratory-scale well-mixed thermostatic reactor with continuously blasting ai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xidation inhibition of sulfite in dual alkali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 system.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pH value and catalyst concentration on the oxidation were studied. Sodium thiosulfate was used in the system, and was found that it significantly inhabited the sulfite oxid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atalyst, sodium thiosulfate at 12.67 mmol/L had an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approximately 98%. While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st, sodium thiosulfate at 26.72 mmol/L had an inhibition efficiency less than 85.0%.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rder of sulfite in the sodium thiosulfate was determined to be -1.90 and 4).55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the catalyst, respectively.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oxidation inhibition was calculated to be 53.9 kJ/mol. Pilot tests showed that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thiosulfate agreed well with the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00.
To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light thresholds in plant growth an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on the shade tolerance of a tree species, an experiment consisting of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for a total of 96 yellow birch (Betula alleghaniensis Britton) seedlings was conducted with 3 light levels (2.9%, 7.7%, 26.1% of full sunlight)×2 CO2 levels (350 and 700±10 ppm) with 4 replications in a phytotron. The study proved that thresholds exist and they vary in different plant organs. In ambient CO2, the thresholds were 13.3%, 18.7%, 15.0%, 15.2%, and 15.6% of full sunlight for stem, leaf, root, total plant biomass, and the averaged value, respectively. In 700 ppm CO2, the corresponding thresholds were 16.7%, 21.3%, 18.1%, 21.7% and 19.5% for stem, leaf, root, total plant biomass, and the averaged value, respectively. The lowest threshold in the stem is an indicator of the minimal light intensity for regular growth for seedlings of this species. Below this threshold, light-stressful growth occurs. The result of a paired t-test indicated that the thresholds in elevated CO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ambient CO2. This suggests that yellow birch will lose its moderate shade tolerance, evolutionally becoming a shade-intolerant species, and that it may become more difficult to naturally regenerat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