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采用SPE-GC-MSD-SIM方法,分析了壬基酚在污水再生处理全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与归宿.研究表明,在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流程中,壬基酚主要来源为原污水和泥区回流液;壬基酚的去除途径有一沉池生污泥的吸附迁移作用和曝气池单元的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其中一沉池生污泥的吸附去除29.8%,曝气池生物降解54.4%,NP总去除率为84.2%.絮凝、过滤和消毒的污水再生深度处理工艺对壬基酚的迁移转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NPnEO在中国北方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中国北方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n为聚合度)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及分布,同时测定了其中2个污水处理厂污泥中上述物质的浓度和分布,初步探讨了NPnEO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在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及其中2个厂的污泥中均检测到了浓度不等的NPnEO及其代谢产物;NPnEO在各城市污水处理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去除,去除率为23.38%~77.11%,平均为52.86%;NPnEO大分子组分降解成了小分子组分,但并未完全矿化;出水中以壬基酚(NP)、壬基酚一乙氧基醚(NP1EO)和壬基酚二乙氧基醚(NP2EO)小分子组分的浓度高.这些小分子产物都具有比母体化合物更高的毒性,并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性质,因此污水处理过程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生态风险,是环境中小分子NPnEO的主要来源;污泥对NPnEO,特别是小分子代谢产物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在污泥中的浓度水平较高,合理处置污泥避免二次污染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3.
本文结合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GCMS∑SIM)定量分析壬基酚含量,对固相萃取技术提取富集污水和再生水样品中痕量壬基酚的操作条件和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asisRHLB固相萃取柱对壬基酚具有优良吸附保留性能,多级混合洗脱方式的洗脱效率达97.01%;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4.
利用浸渍-碱性微波法制备载磁粉末活性炭,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动力学吸附实验,研究对比了其与原料活性炭、浸渍载铁活性炭对壬基酚的吸附性能。采用氮气吸附仪、FTIR、XRD、国标(GB/T12496.19-1999)邻菲啰啉分光度法及VSM,分别对3种样品进行了物相结构、表面官能团、铁含量及磁性能的分析,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浸渍-碱性微波法载磁活性炭的总孔容及孔隙率均有较大提高;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ich方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与孔道内扩散模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00。原活性炭经一定浓度的铁盐溶液浸渍后,铁含量由2%提高到8%。在碱性、N2气氛条件下微波后,铁系物主要存在形式为零价铁和Fe3O4,制得的载磁活性炭饱和磁化强度为1.12 emu/g。  相似文献   
65.
Russ AS  Vinken R  Schuphan I  Schmidt B 《Chemosphere》2005,60(11):1624-1635
Eight tertiary nonanols were synthesized via Grignard reaction and coupled by Friedel–Crafts alkylation with phenol to the corresponding nonylphenols. Six branched para-nonylphenols (NP) were obtained: 4-(3′-methyl-3′-octyl)phenol (33NP), 4-(2′-methyl-2′-octyl)phenol (22NP), 4-(2′,5′-dimethyl-2′-heptyl)phenol (252NP), 4-(2′,5′,5′-trimethyl-2′-hexyl)phenol (2552NP), 4-(2′,4′-dimethyl-2′-heptyl)phenol (242NP) and 4-(4′-ethyl-2′-methyl-2′-hexyl)phenol (4E22NP).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GC–MS and NMR spectroscopy. These six isomers as well as the earlier synthesized 4-(3′,5′-dimethyl-3′-heptyl)phenol (353NP), 4-(3′,6′-dimethyl-3′-heptyl)phenol (363NP) and 4-(2′,6′-dimethyl-2′-heptyl)phenol (262NP) were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NP mixtures purchased from Acros and Fluka by GC–MS (equipped with a 100 m polysiloxane column). Th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all obtained isomers are occurring in different quantities in both commercial NP mixtures.  相似文献   
66.
1株壬基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从给水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的颗粒活性炭上分离到1株可以以壬基酚(NP)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好氧细菌F-10,利用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MIS)分析,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中的红串红球菌.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温度、pH、NP初始浓度、细菌投量、金属离子等因素对F-10降解NP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30℃,pH值6.0,在该条件下,2%菌投量对1 mg/L NP去除率达到了62%,且降解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k)为0.086 5 d-1,半衰期(t1/2)为8.0 d;此外,菌的降解速率与NP的初始浓度关系不大,而与菌量呈正相关;增加溶液中NH4、Mn2 、Mg2 、NaCl浓度或加入葡萄糖、醋酸钠和酵母膏等底物对菌降解NP均有促进作用;而Ca2 、Cu2 、Fe2 和磷酸盐的作用则相反;同时混合菌体系的降解性能要优于纯菌.  相似文献   
67.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壬基酚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SPE—GC—MSD-SIM方法,分析了壬基酚在污水再生处理全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与归宿。研究表明,在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流程中,壬基酚主要来源为原污水和泥区回流液;壬基酚的去除途径有一沉池生污泥的吸附迁移作用和曝气池单元的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其中一沉池生污泥的吸附去除29.8%,曝气池生物降解54.4%,NP总去除率为84.2%。絮凝、过滤和消毒的污水再生深度处理工艺对壬基酚的迁移转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8.
连静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12,33(9):3295-330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但其代谢产物壬基酚(NP)等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NPEOs及其代谢产物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它们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规律,并探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影响NPEOs及其代谢产物去除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NPEOs及其代谢产物在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普遍存在,其浓度水平与季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有关;在污水处理过程中,NPEOs及其代谢产物的去除效率与工艺及运行参数有关.NPEOs及其代谢产物的归趋包括生物降解、被污泥吸附和存留在出水中,内分泌干扰物质(如NP和NPECs等)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被生成,并随出水和污泥进入环境,可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构建安全转化的控制技术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是生物合成的天然雌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和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则是人工合成的环境拟雌激素和环境抗雌激素,这3种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均广泛分布,给多种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然而其共同存在下的联合效应尚不明确.本文以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以鱼体血浆中卵黄蛋白原浓度为观测指标,研究雌二醇和壬基酚的雌激素活性及三丁基锡的抗雌激素活性.在单独暴露实验的基础上,研究3种污染物两两联合及三者联合条件下对雄性草金鱼卵黄蛋白原的联合诱导效应.结果表明,雌二醇和壬基酚均能显著诱导雄性草金鱼合成卵黄蛋白原,三丁基锡对雄性和雌性草金鱼卵黄蛋白原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雌二醇和壬基酚共暴露时,壬基酚能促进雌二醇的雌激素效应;雌二醇与三丁基锡共暴露时,后者可抑制雌二醇的雌激素效应;3种污染物共同暴露时,三丁基锡也表现为抗雌激素效应.但壬基酚与三丁基锡共暴露时,后者未能抑制壬基酚的雌激素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天然雌激素、拟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之间存在复杂的联合效应,拟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毒性效应并非简单地相互抵消,因此在生态风险评价时需全面评估不同类型环境雌激素之间的复合效应.  相似文献   
70.
NP(nonylphenol,壬基酚)作为一种具有雌激素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有害影响,并且随着生产及使用量的增加,NP在国内外水环境中被不同程度地检测出来,引起较大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生态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综述部分淡水水体中NP的污染现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和联合概率曲线法(JPC)对NP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生长和发育、生物化学、繁殖和细胞毒性终点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基于4个毒性终点数据,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国内外部分淡水水体中NP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我国辽河、珠江和骆马湖的ρ(NP)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且总体上我国ρ(NP)平均值为0.709 μg/L.②基于生长和发育、生物化学、繁殖和细胞毒性终点推导的HC5(5%物种受损有害浓度)值分别为0.694、0.589、0.142和0.317 μg/L.③在所调查水体中,以生长和发育为毒性终点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小,处于可接受水平;以繁殖、细胞和生物化学为毒性终点的生态风险较高,应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水生生物的安全.因此,NP对水生生物繁殖的毒性较明显,应持续关注其长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