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215篇
综合类   924篇
基础理论   42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生物炭改良剂对小白菜生长及低质土壤氮磷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生物炭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具有多重农业和环境效益的土壤改良技术.本研究以宁夏低质淡灰钙土为研究对象,以"中白78"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为供试作物,分别按0、1.5%、3%和5%(质量分数)的比例添加花生壳生物炭(Biochar,BC)和基于花生壳生物炭研发的生物炭改良剂(BC-based amendment,AD),系统研究了BC和AD对小白菜植株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利用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C和AD的添加均增加了小白菜的株高和产量,与BC相比,AD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BC和AD处理的产量分别为对照的2.34~3.77倍和4.37~4.60倍).各剂量BC处理中,小白菜地上部、根系生物量的顺序为1.5%BC3%BC≈5%BC;而对于AD处理,3种添加量处理的小白菜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增产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第一是两种材料中主要养分对小白菜生长的直接贡献;第二则是两种材料均促进了小白菜根系的生长,增强了根际效应,从而改变了N、P等土壤养分的利用有效性.BC和AD的加入均增加了小白菜对N的利用有效性,AD促进了小白菜对P的利用有效性.可见,BC和AD均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改善宁夏低质淡灰钙土的养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2.
紫色丘陵区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环刀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不同碎石含量弃土弃渣下垫面的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性能随碎石含量的增加而差异显著,其中,碎石含量为40%的弃土弃渣下垫面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及平均入渗率分别是土质弃渣下垫面的1.30、1.13和1.54倍.不同下垫面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与弃渣初始含水率、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下垫面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初始入渗率与初始含水率相关系数在-0.689~-0.912之间,稳定入渗率与容重相关系数为-0.745~-0.999,且稳定入渗率随非毛管孔隙度增加而显著提高.Horton模型对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率与时间拟合的可决系数在0.899以上,且Horton模型计算入渗率与实测入渗率的相对误差在0.07%~6.60%之间,是紫色丘陵区分析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过程的适宜性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紫色丘陵区弃土弃渣水土流失量预测和评价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3.
静置/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SBR)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静置段代替传统厌氧段,采用后置缺氧方式,考察了静置/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SBR)(R1)的生物脱氮除磷(BNR)性能,并与传统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SBR)(R2)进行对比.两反应器进水乙酸钠、氨氮(NH+4-N)及磷酸盐(PO3-4-P)浓度均分别为350 mg·L-1(以COD计)、40 mg·L-1及12 mg·L-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研究结果表明,R1长期运行中磷的去除率与R2相当,分别为92.4%和92.1%,而总氮(TN)去除率则较R2高,分别为83.5%和77.0%.R1静置段省去搅拌但仍能起到厌氧段的作用,为好氧快速摄磷奠定了基础,同时R1缺氧段发生反硝化摄磷,使出水磷降至0.91 mg·L-1.好氧段内R1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贡献了18.0%的TN去除量,R2也存在SND,但脱氮贡献率较少,仅为9.8%.R1和R2后置缺氧反硝化均以糖原驱动,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98、0.84 mg·g-1·h-1(以每g VSS产生的N(mg)计),出水TN分别为6.62、9.21 mg·L-1.研究表明,静置段代替传统厌氧段后,可获得更好的脱氮效果,且工艺更为简化.  相似文献   
1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条款,探讨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义、适用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同时,结合多年的环境管理经验,分析了典型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点,并指出了目前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实践表明,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有助于提高环境管理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05.
太湖湖滨带春季悬浮物沉降特征与水体营养盐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湖滨带悬浮物沉降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时空分布状况,在太湖西岸湖滨带典型区域进行原位沉降实验,计算了沉降量和沉降通量,并对沉降过程中TP、TN、NH+4-N、NO-3-N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西岸湖滨带沉降通量表现为人工芦苇区近岸无植被区自然芦苇区远岸无植被区,平均沉降通量分别为(1 383.40±925.60)、(1 208.67±743.50)、(278.72±142.53)、(245.58±154.25)g·(m2·d)-1,沉降第6 d以后沉降量稳定上升,沉降速率大于分解速率;经过持续15 d野外沉降实验观测,沉降过程中近岸带的TP含量是远岸带的2~3倍,且沉积物捕获器内NH+4-N和NO-3-N含量出现显著的差异(P0.01);沉降量与水体TN和NH+4-N含量呈显著相关(P0.01,n=42),表明沉降量的增加会导致上覆水体TN与NH+4-N含量增加;TN与NH+4-N相关系数为0.84,显示沉降量的增加可能加速氮素不同形态间相互转化,这一现象在当前太湖湖泛治理中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6.
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  李大鹏  张岩  张硕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54-2861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间共24个航次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海洋牧场鱼礁区和对照区活性磷酸盐(PO_4~(3-)-P)、活性硅酸盐(SiO_3~(2-)-Si)和溶解无机氮(DIN)的浓度、组成及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同时,比较了鱼礁区和对照区营养盐的变化,初步分析了人工鱼礁投放量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尝试探索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礁区和对照区PO_4~(3-)-P、SiO_3~(2-)-Si浓度均呈现出秋季夏季春季的特点,且鱼礁区高于对照区.DIN在鱼礁区和对照区也呈现出同样的季节变化特点,但鱼礁区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使鱼礁区PO_4~(3-)-P和DIN浓度增加.受热力学平衡的影响,对照区DIN浓度也出现了增加,而PO_4~(3-)-P受人工鱼礁投放的影响小.鱼礁区和对照区SiO_3~(2-)-Si受人工鱼礁投放影响均不明显.另外,海洋牧场DIN组成也发生了改变,2012年前NO_3~--N为DIN主要组成,之后为NH_4~+-N.营养盐结构分析显示,海州湾海洋牧场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主要表现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07.
钙、氯对磷酸盐稳定污染土壤中铅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促进磷酸盐稳定污染土壤中铅的方法,在全铅含量为517 mg·kg-1的铅冶炼污染土壤中加入5 mmol·kg-1磷酸盐,同时加入10mmol·kg-1硝酸钙或5 mmol·kg-1氯化钾,在15%或30%的含水率下培养40 d,之后种植黑麦草.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磷酸盐相比,采用磷酸盐与钙、氯结合或增加培养期间的土壤含水率后,土壤DTPA-Pb含量下降3.92%~26.1%;对于同一添加剂处理,培养期间土壤含水率从15%增加到30%,土壤有效铅(DTPA-Pb)含量下降8.83%~24.4%.增加土壤含水率后,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土壤铅的EXAFS分析表明,与未施用磷酸盐的对照相比,土壤中加入磷酸盐后矿物态铅的比例由57%上升至81%,加施钙、氯或增加土壤含水率后,多数处理矿物态铅的比例有所下降,而有机结合态铅比例上升.与对照相比,污染土壤中施用磷酸盐后,植物产量大幅增加,但施用钙、氯或增加培养期间含水率后,部分处理植物产量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在铅冶炼污染土壤中加入磷酸盐时,加入钙、氯或者增加土壤含水率均有利于铅的稳定,但以上措施可能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在丹江口库区青塘河五龙池小流域,以黄棕壤横垄种植玉米为例,设置覆膜与无覆膜两种处理,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覆膜与降雨类型对0~30 cm土壤水分和NO-3-N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处理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与无覆膜相比覆膜可降低0~10、10~20、20~30cm土层中的含水量.不同降雨类型对覆膜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有区别,小雨时3层土壤间差异显著,含水量随土层加深急剧增加;中雨时10~20cm比0~10 cm、20~30 cm比10~20 cm分别高50.80%、6.62%,0~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10~20 cm和20~30 cm;暴雨时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增幅变小;覆膜土壤土层越深土壤含水量受降雨的影响越小.覆膜可降低0~10、10~20 cm土层中的NO-3-N淋失量,分别降低40.74%、24.48%,但会增加20~30 cm的淋失;两处理土壤NO-3-N淋失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不同降雨类型对覆膜土壤NO-3-N淋失的影响也有区别,小雨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淋失量增多;中雨时,0~10、20~30 cm NO-3-N淋失量分别为10~20 cm的1.75、8.41倍;暴雨时,0~10、20~30 cm分别比10~20 cm低18.97%和60.69%.土壤中NO-3-N淋失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且随土层加深含水量对NO-3-N淋失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09.
Niche theory with hypotheses on shape and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response curves is used in the studies of resource sharing of competing plant species.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ory should be applicable when, e.g., effects of competing species on the ecological tolerances are assessed or species’ diversity along a resource gradient is evaluated. We studied the ecological response curves of competing plant species along a resource gradient in boreal forests. The study was based on nation-wide soil and vegetation data collected from 455 sample plots on boreal forests in Finland. Species response curves along a soil fertility gradient (in terms of C/N ratio) were estimated using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optima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niche width and skewness to the location of the optimum were analyzed with new bootstrap tests. The developed tests can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f truncation observed in the response curves of several species and for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observations on the gradient.The estimated response curves of the major field layer species of boreal forests we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along soil C/N gradient. The density of optima peaked with relatively high nitrogen availability. Species with optima at low nitrogen availability had relatively broad realized niches. Niche widt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nsity of optima. Species optima were packed and niches were narrow at high resource level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a greater number of more specialized species can occur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decreases niche widths at high resource levels. Species were packed in the gradient where the C/N ratio was lower than 25, i.e., in conditions where nitrification can take plac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vascular plants of boreal forests are favour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NO3. Those few species thriving at high C/N ratios have broader realized niches.  相似文献   
110.
运用符号学和内容分析法,以旅游手册为媒介,针对昆明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影响旅游手册营销效果的关键要素,并初步构建了旅游手册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