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6篇
  免费   1210篇
  国内免费   5327篇
安全科学   1747篇
废物处理   280篇
环保管理   813篇
综合类   8517篇
基础理论   180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14篇
评价与监测   412篇
社会与环境   330篇
灾害及防治   22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399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629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040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819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791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沉淀物和生物中U,Th和226Ra的联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化学法对U,Th,~(226)Ra等核素进行联合测定,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只是所用的分离方法和所测的介质不同而已。我国学者也做过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本工作建立了用三正辛胺-二甲苯萃取分离法对沉积物和生物样中U,Th和~(226)Ra的联合测定方法。 二、主要仪器与试剂  相似文献   
162.
泉州湾滩涂沉积物对Cu(Ⅱ)的吸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u(Ⅱ)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和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其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Cu(Ⅱ)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平衡时间约需3.5小时;吸附量随pH的升高先增大而后减少,pH=6.0左右时达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吸附行为可以很好地用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来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Cu(Ⅱ)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6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loc aggregation, average floc size, floc size variance and floc growth velocity when ferric chloride (FeCl3) and polyferric chloride (PFC) were used to treat the simulated water samples. The factors including coagulant dose, ionic strength and solution pH, which affect the floc aggregation, were studi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bench-scale reactor using 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zer ( PD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loc aggregation of PFC and FeCl3. The average floc size and fioc growth velocity of PFC we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FeCl3. Compared with FeCl3, PFC gave a better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in wider range of pH, dosage and ionic strength.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coagulation efficiency of PFC did not depend on average floc size but on floc growth velocity.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规划环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规划环评及其工作程序的研究成果,提出使用戴明循环理论对现阶段的规划环评工作程序进行改进,使程序层次化、工作细分化,增强整个规划环评工作的可操作性,使规划环评工作落实到单位和人,明确责任,减少部门间冲突.戴明循环理论的引入,提高规划环评的评价效果和效率,为规划环评提供了一个有效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规划环评的顺利开展,使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控制,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5.
清洁生产是工业生产追求的最高境界,而结构调整阶段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施清洁生产的契机,使企业可以借助结构调整机会,将清洁生产渗透至企业的所有方面,最大限度地取得清洁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6.
将钙钛矿型催化剂与碳烟均匀混合后置于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体系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在模拟柴油机尾气的情况下对同时催化去除氮氧化物(NOx)和碳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含Cu原料的用量,得到不同Cu取代量的催化剂La0.8K0.2CuxMn1-xO3,性能评价结果表明,La0.8K0.2Cu0.05Mn0.95O3催化剂的综合性能较好,碳烟的起燃温度及NO向N2的最大转化率分别为280℃和58.0%.采用该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进气总流量及催化剂与碳烟的接触状况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气体总流量和催化剂与碳烟之间的接触状况对NO的去除率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碳烟起燃温度的影响较小.O2浓度从5%变为7.5%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从280℃和53.8%变为270℃和96.7%.碳烟与催化剂松散接触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为290℃和48.4%,紧密接触时分别为275℃和70.4%.而进气中NO浓度、气体总流量的变化对碳烟的燃烧基本上没有影响,虽然NO的转化率有明显变化,但生成的N2总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7.
针对重金属对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厌氧降解的影响问题,采用间歇试验法研究Ni2 对2-氯酚(2-CP)厌氧降解系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ρ(Ni2 )<5 mg/L时,Ni2 对2-CP厌氧降解表现出轻度促进,当ρ(Ni2 )为5~500 mg/L,Ni2 以抑制作用为主,抑制作用随ρ(Ni2 )的增加而增强.Ni2 对原基质及关键中间产物苯酚和苯甲酸的抑制程度表现为:苯酚>苯甲酸>2-CP;ρ(Ni2 )低时的驯化能有效提高厌氧污泥对Ni2 毒性的耐受性能,300 mg/L Ni2 对2-CP降解的抑制从驯化前的65%降至驯化后的21%.Ni2 对2-CP厌氧降解的抑制作用与污泥中Ni的截留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抑制浓度CIP值和方程αC=[1-(I/I*)m]/[1 (I/I*)n)]能较好地表征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受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68.
家蝇AChE检测毒死蜱残留的最佳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纯化的家蝇(Museadomestica)乙酰胆碱酯酶(ACh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缓冲液pH值、底物(ATCh)浓度、温度三个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8.5 ̄9.0,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2.5mmol/L的条件下,该酶具有最大活性。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不同pH值的缓冲反应体系和不同抑制时间条件下毒死蜱(Chiorpyifos)对AChE活性的抑制,发现pH值为8.0时AChE对毒死蜱最为敏感,而且对毒死蜱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R2=0.9973),半抑制浓度仅为39.1μg/(L抑制时间为20min),检测下限为4.4μg/L。随着抑制时间的延长,毒死蜱对AChE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强,检测限可进一步降低。可见家蝇AChE是指示环境中毒死蜱污染程度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9.
胞外聚合物、Ca2+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从活性污泥中提取了胞外聚合物(EPS),考察了EPS、Ca2 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7.5, EPS≥70mg/L,[Ca2 ]≥300mg/L时,有利于生物絮体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pH值、EPS和[Ca2 ]对生物絮体形成综合影响的回归方程: h浊度= -901.70 97.35pH 1.96[Ca2 ] 9.08EPS-0.11pH[Ca2 ]-0.91pHEPS-0.02[Ca2 ]EPS 0.0021pH[Ca2 ]EPS.回归分析表明,pH值对生物絮体形成影响最显著,其次是EPS和Ca2 .  相似文献   
170.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诱发了新的环境风险可能性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的多种环境风险灾害事故的发生已引起了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内容和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文章结合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探讨有关两大类环境风险评价(突发性与非突发性)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区别,环境风险评价评估标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城市环境管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