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13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486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根据2000~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9296个监测数据,对贵州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全省地表水水体总体以Ⅰ~Ⅲ水质为主,污染较重的河流集中在乌江水系和南盘江水系;污染严重的断面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下游河段;超标断面以劣于V类为主,氨氮为主要超标项目;重金属总镉和总铅超标断面少,均大多为劣于V类;生活污水已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水环境污染源;文章还对入库河流污染防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丝状菌污泥致密过程的强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强化条件促使丝状菌污泥致密,是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一种新途径.分别采用提高溶解氧、加大表面流体流速、增加进水钙离子浓度、延长饥饿时间等方法从污泥的沉降性能方面探讨了丝状菌污泥在何时致密及怎样致密等问题.结果表明,加大表面气体流速能够短期内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并且形成丝状菌颗粒污泥,污泥的SVI从膨胀时的800 mL/g降低为350 mL/g,但长期作用不明显,SVI在保持了一段时间较低值后,再次升高到800 mL/g以上.增加进水钙离子浓度能够通过形成簇状污泥群落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SVI值逐渐降低到300 mL/g,但是没有形成丝状菌颗粒.提高溶解氧和延长曝气时间在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和丝状菌颗粒化两方面皆无明显效果,污泥的SVI并没有降低.另外,通过研究网眼椭圆度与污泥SVI的关系,发现具有高椭圆度(椭圆度O约为1.5)的成簇生长丝状菌菌群,能够改善污泥沉降性能.浸泡实验发现酸性条件对菌丝的凝聚具有破坏作用,碱性条件和二价阳离子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当前装备维修所面临的信息化战场环境,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装备精确维修的必要性,介绍了维修的分类和基于状态的维修(CBM)概念,分析了CBM的特点,介绍了CBM的研究现状,阐述了CBM的技术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基于CBM的装备精确维修流程。  相似文献   
994.
舰艇设备的抗冲击能力是其作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其装舰前的冲击试验考核是环境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无法明确设备在舰上安装方式和方向时,考核应模拟最严酷的工作条件和船上可能使用的安装方法,以船用典型断路器为例,简要描述了冲击条件下最严酷安装状态的分析选择过程,以期作为其它舰用设备冲击考核试验所选试验工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索采用微藻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净化工厂化海水养殖水体的可行性,研究测定了一些常用饵料微藻对水体N、P的去除能力.主要以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sp.)、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塔胞藻(Pyramimonas sp.)为...  相似文献   
996.
开展了对云南省跨国界水体水环境及相关信息的全面调查,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环境安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97.
"十二·五"初对伊宁市"十一·五"末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治理都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本文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当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变化情况,并对此制定出相应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元氏县佃户营是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在现场勘察调查的基础上,对元氏县佃户营泥石流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罚:元氏县佃户营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降雨条件和施势条件均满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且形成条件充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元氏县佃户营的降雨条件加以分析和研究,从降雨方面给出该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对...  相似文献   
999.
混凝处理法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控制条件很多,包括混凝剂的种类、混凝剂的投加量、搅拌时间、沉降时间、水温、pH值等。以生活污水为例,利用正交实验法对污水混凝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当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为0.4 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反应时间为25 min,沉降时间为40 min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此时浊度和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397%和80.0%。  相似文献   
1000.
稻田土壤长期的淹水厌氧环境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是导致N2O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稻田土壤N2O排放特征的相关研究已有不少,然而关于稻田土壤N2O的消纳能力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应答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淹水水稻土原状土柱(0~5 cm)为研究对象,在土柱底部输入外源N2O气体,系统监测所添加外源N2O通过土柱的浓度及关键土壤因子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分析nosZ-I型功能种群组成的演替规律,以期揭示淹水水稻土N2O的消纳能力及nosZ-I型功能种群的应答机制.结果表明,外源N2O输入后约97.39%扩散进入土柱,逸散出土表的N2O占0.72%~7.75%,达到排放高峰后被土壤继续消耗,培养192 h后外源N2O处理比对照多消耗67.10% N2O,N2O消耗速率提高144.2%.同时,NH4+-N、NO3--N和DOC分别多消耗了19.65%、16.29%和8.41%.N2O输入192 h后nosZ-I的群落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其种群组成发生显著改变:优势菌株OTU5004、OTU5065、OTU960和OTU1282(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其中OTU5004菌株相对丰度比初始样和CK升高7.30%和4.63%,非优势菌株OTU5265(Azoarcus sp.)比初始样和CK升高0.33%和0.15%.上述结果表明,0~5 cm深度渍水水稻土壤具有很强的N2O消耗能力,外源N2O添加使N2O消耗速率明显加快,提高了淹水水稻土壤对N2O的消纳潜力,促进碳氮转化和nosZ-I群落组成变化,这将为降低大气N2O排放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