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48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916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15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利用保定市2015—2019年近地面O3和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地区O3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的关系,并确定了O3的周边源区.结果表明,2015—2019年保定市O3污染呈加重趋势,O3污染超标天数从2015年的63 d增加至2019年的95 d.由于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导致其O3日变化相对扰动高于春夏季节.O3浓度与近地面气温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相对湿度(RH)的增加呈阶段性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当RH为40%~50%时,O3浓度及其污染超标率均达到最大.此外,风场对O3分布有重要影响,盛行偏南风时易发生O3重污染,表明影响该地区O3污染源区主要位于保定南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方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的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市春夏O3源区分布范围最大,其中贡献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保定以南的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周边源区对保定市O3污染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湖北省超级站2019年10~11月的臭氧、NOx(=NO+NO2)和102种VOCs物质的小时数据分析了军运会期间臭氧污染变化;基于DSMACC箱型模式模拟不同VOCs和NOx浓度下臭氧的光化学生成敏感性;采用PMF模型对前体物VOCs进行源解析,并估算不同源类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显示,军运会保障前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最大MDA8:219.51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保障期臭氧MDA8浓度(135.11μg/m3)明显下降,保障后浓度回升(140.98μg/m3).军运会保障前中期臭氧浓度的差异受气象条件影响更明显,而保障后臭氧浓度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前体物浓度的大幅增加.根据DSMACC模拟的EKMA曲线,武汉市军运会期间臭氧的光化学生成主要受VOCs浓度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对VOCs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保障前VOCs对臭氧生成贡献较大的源类是燃烧源、石油化工和机动车,分别占23.0%、22.8%和22.5%;保障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38.4%)和燃烧源(25.5%);保障后则主要是石油化工(32.6%)和燃料挥发(25.7%).三个阶段对比发现,军运会的保障方案对石油化工源减排效果明显,但对机动车和燃烧源排放的限制效果并不显著.武汉市应该更注重对燃烧、燃料挥发和机动车排放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4.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南京市大气污染有所改善,但仍面临着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问题.为探究污染物浓度对其前体物减排的响应,获得有效的减排策略,常利用大气化学模式进行多组基于排放扰动的敏感性试验,而这需要消耗大量计算时间和计算资源.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对2015年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结果进行机器学习,高效地预测了南京2019年PM2.5浓度日均值和日最大8 h臭氧(MDA8 O3)浓度对不同人为源排放控制情景的响应.随机森林结果表明2019年中国人为排放每减少10%,南京ρ(PM2.5)季节平均值下降2~4μg·m-3.当2019年中国人为源减排比例高于20%时,南京ρ(PM2.5)年均值将低于国家二级限值(35μg·m-3).若仅对中国地区O3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同比例减排,反而...  相似文献   
105.
以沈阳2013—2015年臭氧(O_3)监测数据为基础,从地域差异及时间变化上分析了沈阳O_3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城市外围O_3浓度高于城市中心;O_3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夏季O_3浓度最高,冬季最低;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峰值出现在14:00;O_3浓度出现明显"周末效应",周末白天O_3浓度高于工作日O_3浓度,夜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6.
Ameliorative effects of ethylenediurea (N-[2-(2-oxo-1-imidazolinidyl) ethyl]-N′ phenylurea, abbreviated as EDU) against ozone stress were studied on selected growth, biochemical, physiological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of palak (Beta vulgaris L. var Allgreen) plants grown in field at a suburban site of Varanasi, India. Mean eight hourly ozone concentration varied from 52 to 73 ppb which was found to produce adverse impacts on plant functioning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The palak 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300 ppm EDU at 10 days after germination at 10 days interval up to the plant maturity. Lipid peroxidation in EDU treated plant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to non-EDU treated ones. Significant increment in Fv/Fm ratio in EDU treated plants as compared to non-EDU treated ones was recorded. EDU treated pla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ment in ascorbic acid contents and reduction in peroxidase activity as compared to non-EDU treated ones. As a result of the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DU against ozone induced stress on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lak, th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also responded positively. Significant increments were recorded in shoot length, number of leaves plant−1, leaf area and root and shoot biomass of EDU treated plants as compared to non-EDU treated ones. Contents of Na, K, Ca, Mg and Fe were higher in EDU treated plants as compared to non-EDU treated ones.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proves the usefulness of EDU in partially ameliorating ozone injury in ambien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7.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组合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造成水中色度的主要物质腐植酸和富里酸类有机物和嗅味物质中的二甲基三硫和二甲基异莰醇(MIB)能够进行有效去除。臭氧氧化能够显著提高后续BAF单元对CODMn的去除。在进水CODMn6~8 mg/L、色度为25~30度、浊度约为8 NTU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5~6 mg/L、BAF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5 h时,出水CODMn< 5 mg/L、色度<5度、浊度<1 NTU,出水水质可满足生产工艺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8.
Malondialdehyde (MDA), a product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biomarker of oxidative stress, is measured over the long term in spruce Picea abies needles under real conditions in three Czech mountain border areas. The trends presented collate the MDA content in spruce needles with ambient ozon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s casual, and defoliation as a subsequent factor for the period 1994-2006. We have found the overall decreasing trends in MDA and defoliation. The highest MDA and defoliation are recorded in the Jizerske, the lowest in the Krusne hory Mts. Out of the examined variables the MDA is predicted best by mean temperature in vegetation season, median of O3 concentrations and AOT40; these three variables account for 34% of MDA1 and 36% of MDA2 variability. Our hypothesis that higher ambient O3 exposure results in higher MDA contents in P. abies needles under real conditions has not been approved.  相似文献   
109.
臭氧-BAF组合工艺对石化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实验。探讨了臭氧投加量、进水水质冲击负荷等因素对该组合工艺出水COD、NH4+-N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在该水质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25 mg/L;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40 mg/L,NH4+-N低于5 mg/L,达到中水回用设计标准;该组合工艺能够经受一定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110.
选择YT-1000型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催化剂,考察ACF与O3协同作用催化降解水溶液中4-氯酚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将该条件应用于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ACF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对4-氯酚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动力学上提高了其与O3反应的起始浓度,并且在ACF表面含氧、含氮等基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1 L浓度为100 mg/L的4-氯酚水样中投加2 g ACF反应6 min时,吸附作用对TOC的去除率为43.4%,而ACF协同O3作用时的TOC去除率提高到72.5%,协同增效作用为67.1%;在选定的反应条件下,ACF协同O3降解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60 min时的TOC与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8%和96.3%。上述研究过程证明了吸附作用与催化作用的协同能有效降解生物过程不能降解的焦化废水中惰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