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Kinetics and isotherms of Neutral Red adsorption on peanut hus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sorption of Neutral Red (NR) onto peanut husk in aqueous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at 295 K.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s function of pH, adsorbent dosage, contact tim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were analyzed by Langmuir, Freundlich, Temkin, Dubinin-Radushkevich, and Toth isotherm mode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h and Langmuir models provided the best correl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eanut husk for the removal of NR was deter...  相似文献   
82.
在处理该矿溜井堵塞中,在常规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改用ZT型矿用火箭弹进行处理,获得成功。较详细介绍了该弹的使用方法、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  相似文献   
83.
在花生壳吸附剂量为1.0g、pH2.0、温度30℃、振荡速度140r/min、吸附时间360min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50 mg/L、75 mg/L、100 mg/L、125 mg/L、150 mg/L)的Cr(Ⅵ)溶液等温吸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该吸附是一个优先吸附过程;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25mg/g。  相似文献   
84.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 reliable, robust, and maintenance-free passive system for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in on-sit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The process relies on sulfur oxidizing denitrifying bacteria in upflow packed bioreactors. Since this process consumes alkalinity, it is necessary to add a solid-phase buffer that can scavenge the H+ as it is generated by the biologically-mediated reaction and arrest the drop in the pH valu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limestone, marble chips and crushed oyster shell as solid-phase buffers that provide alkalinity. Two bench-scale upflow column reactors and two field-scale bioreactors were constructed and packed with sulfur pellets and an alkalinity source. The pilot scale bioreactors (∼200 L each) were installed at the Massachusetts Alternative Septic System Test Center (MASSTC) in Sandwich, MA. The pilot-scale bioreactors performed better when oyster shell was used as the solid-phase buffer vis-à-vis marble chips. In both (pilot-scale and laboratory-scale) systems,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high with the effluent NO3 —N concentration consistently below 8 mg/L.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针对深潜耐压球壳在真实下潜过程中全局应力场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深潜耐压球壳应力场映射算法。方法 构建深潜耐压球壳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仿真分析。提出深潜耐压球壳监测布点方案,进而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将测点应力信息作为输入,将全局应力场信息作为输出,构建深潜耐压球壳应力场映射模型。最后,对不同测点下的映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试验结果相比,仿真误差小于2%。与DNN模型及BP模型相比,映射误差分别下降94.92%与97.76%。结论 所提映射算法可在部分测点失效的情况下仍可以保持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以金属作为基体的碳酚醛复合材料圆锥壳的动力学特性,基于模态实验建立复合材料参数优化识别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圆锥壳结构的动力学模型,表征各层材料参数对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典型铝合金-环氧胶-碳酚醛圆锥壳自由模态实验,在模态实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开展复合材料参数识别,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获得材料参数的全局最优解。最后,开展结构模态对复合材料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和多项式代理模型,建立了多层复合圆锥壳的高效代理模型。对于[0, 90]S铺层的复合材料圆锥壳结构,前5组模态频率参数对E11最敏感,对v23最不敏感,剪切模量的影响介于拉伸模量及泊松比之间。结论 建立了针对各向同性-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组合的多层复合圆锥壳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识别方法,可为结构动力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采用花生壳生物质废物分别在350、550和750℃条件下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之后加入到苯酚污染模拟废水中,验证其强化苯酚微生物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未加生物炭的系统中,苯酚浓度过低(≤110 mg·L~(-1))不能使菌体达到最大浓度,苯酚浓度过高(≥420 mg·L~(-1))则会抑制菌体生长,降解率仅为43.2%,且停滞期长.添加生物炭后,苯酚去除率大幅度提高,在6~16 h时微生物进入对数生长期,苯酚浓度快速降低.2、4和6 g·L~(-1)的生物炭添加量均可使苯酚在16 h内被完全去除,高添加量的生物炭能吸附39.3%的苯酚,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毒性抑制.550℃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取得了最好的强化效果,其pH缓冲作用可中和苯酚降解产生的酸性物质,而750℃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由于pH过高而使菌体难以存活.生物炭在相对低苯酚浓度下(600、800 mg·L~(-1))可显著提高其去除率,分别从29.6%、24.5%升至46.9%、36.9%.而对于初始苯酚浓度高达1000 mg·L~(-1)以上的系统,则需要海藻酸钙凝胶固定菌体到生物炭才能获得较高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88.
余剑  丁恒  张智霖  李燕  丁磊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688-5700
以菱角壳为原料,乙酸钾为活化剂,通过活化碳化一步法制备了改性生物炭(MBC),对其表面形貌、孔径分布、官能团等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盐酸土霉素(OTC)的吸附去除行为.相比于热解生物炭(BC),MBC有更高的比表面积(1147.80m2/g)、更丰富的孔径结构,更多的含氧官能团和更强的亲水性.溶液pH值在3~8时,MBC对OTC保持较高的吸附量(165mg/g).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MBC对OTC的吸附行为.热力学分析显示MBC对OTC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除氢键作用、π-π键堆积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以外,孔填充是MBC吸附去除OTC的主要作用机理.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可有效再生吸附饱和的MBC.因此,MBC作为一种吸附剂去除水和废水中的土霉素具有较好的潜能.  相似文献   
89.
磁性龙虾壳吸附去除水中磷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氧化三铁修饰的龙虾壳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4g/L磁性龙虾壳吸附除磷效率最佳,低浓度的含磷废水(≤20mg/L)的吸附除磷效率达到91.6%以上,磁性龙虾壳吸附除磷适宜的pH值范围广,共存离子(Cl-、SO42-、NO3-和HCO3-)对磁性龙虾壳吸附除磷的影响很小,其中HCO3-有微弱的抑制效果.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磷在磁性龙虾壳上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很好地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磁性龙虾壳对磷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磁性龙虾壳吸附除磷的主要机制是配位交换、静电作用和表面沉淀.  相似文献   
90.
电子垃圾拆解过程中引起的土壤重金属铜(Cu)和镉(Cd)复合污染现象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废弃的螃蟹壳生物质与锰铝盐进行共沉淀后共热解制备了螃蟹壳生物炭(BC)和片状锰铝双氧化物改性的螃蟹壳生物炭(LDO/BC)材料.污染土壤经过BC和LDO/BC修复后,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和酶活性得到了提升,土壤中的DTPA-Cu和DTPA-Cd含量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BC-1%能促进Gemmatimonadota(芽单胞菌)和Acidobacteriota(酸杆菌)相对丰度的上升,而LDO/BC-1%能促进Proteobacteria(变形菌)相对丰度的上升,且变形菌有利于减少Cd在植物中的积累作用.在修复后的土壤中种植黑麦草培养28 d,结果表明,经过投加量为5%BC和1%LDO/BC分别修复后土壤种植的黑麦草发芽率分别提高29%和60%,生长状况更佳,并且黑麦草植株内Cu和Cd的含量相对于未经生物炭材料处理的空白组显著降低.LDO/BC-1%处理组相对于其他处理组表现出更优异的修复效果,且负载在LDO/BC上的Mn可以有效地降低黑麦草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