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降解2-萘磺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基于SO-4·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逐渐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产生SO-4·对水溶液中2-萘磺酸开展了降解研究。考察了零价铁投加量、过硫酸钠浓度、温度、p H值、腐殖酸、富里酸、硫酸盐及2-萘磺酸初始浓度对2-萘磺酸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酸性或中性环境下有利于2-萘磺酸的降解;零价铁投加量为0.1 g/L、过硫酸钠浓度为3.0 mmol/L时,2-萘磺酸的降解率高达96.8%;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存在有利于2-萘磺酸降解,硫酸钠的存在会抑制2-萘磺酸降解。研究表明:采用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技术去除水溶液中2-萘磺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水体系中Fe(Ⅱ)/K2S2O8降解敌草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凤  杨曦  郑伟  高颖 《环境化学》2008,27(1):15-18
在初始pH 7.0的Fe(Ⅱ)/K2S2O8体系中,分别研究了K2S2O8和Fe(Ⅱ)初始浓度以及Fe(Ⅱ)分批加入对敌草隆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7.0,K2S2O8和Fe(Ⅱ)初始浓度分别为2.0mmol·l-1和1.0mmol·l-1时,反应300min后,0.1mmol·l-1敌草隆的降解率达到40.0%,Fe(Ⅱ)分批加入能够促进敌草隆的降解.另外,通过对Fe(Ⅱ)/K2S2O8,EDTA-Fe(Ⅱ)/K2S2O8,柠檬酸-Fe(Ⅱ)/K2S2O8以及K2S2O3-Fe(Ⅱ)/K2S2O8四种Fe(Ⅱ)/K2S2O8体系的对比研究,发现在Fe(Ⅱ)/K2S2O8体系中,加入Fe(Ⅱ)的螯合剂EDTA和柠檬酸以及还原剂K2S2O3能够明显促进敌草隆降解.采用分子探针法的竞争实验鉴定了体系中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  相似文献   
113.
Bennedsen LR  Muff J  Søgaard EG 《Chemosphere》2012,86(11):1092-1097
  相似文献   
114.
刘学玲 《环境与发展》2020,(4):138-138,140
本文使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和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668-2013)2种方法对地表水总氮进行对比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小于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值。同时对该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为地表水总氮测定方法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5.
冯岐  刘德蓉  何芳  任勇  袁涛  熊伟 《化工环保》2018,38(3):317-322
采用电絮凝-过硫酸盐氧化协同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通过电解过程产生的Fe2+活化过硫酸盐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Fe2+被氧化成Fe3+进而水解起到絮凝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25 min、电流密度41.7 m A/cm~2、电极间距4 cm、搅拌转速100 r/min、废水pH 7.0、过硫酸盐添加量0.006 mol/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94.5%,出水BOD_5/COD从0.13增至0.56,电导率从104 mS/m降至71 mS/m,矿化度从16 704 mg/L降至4 065 mg/L,不可滤残渣含量从554 mg/L降至59 mg/L。电絮凝-过硫酸盐氧化协同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电絮凝和硫酸亚铁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工艺,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其原因是硫酸根自由基的产生,同时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强化了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6.
王青  倪静旋  高原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7):3370-3377
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径结构和氮缺陷的生物炭材料,通过吸附、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催化)两种反应体系获得的动力学数据,结合氮气吸脱附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等表征手段,系统并深入分析了孔径结构-氮缺陷与典型抗生素污染物(盐酸四环素)降解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孔径结构中与降解过程线性相关性最大的是介孔面积,相关系数(R2)高达0.9804,其次是总比表面积.而元素中与降解过程线性相关性最大的为氮元素,特别是石墨氮(R2为0.9766)及吡啶氮(R2为0.9596).此外,吸附、催化两个反应体系中孔径结构的相关性规律基本一致,但氮元素,尤其是石墨氮和吡啶氮,在催化体系中的R2大于吸附.通过淬灭实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线性扫描伏安法及拉曼测试等分析发现,该催化过程主要是以单线态氧为主的非自由路径.本研究为过硫酸盐高级氧化系统中生物炭基催化材料的制备明确了思路:对于盐酸四环素这类抗生素的降解可制备具有高介孔面积、高比表面积及富氮元素,特别是石墨氮及吡啶氮的生物炭材料.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3种浓度过硫酸盐溶液(2、20和200 g·L-1,以下分别表示为0.2%、2%、20%)作为电解液对电动-铁/碳复合材料(EK-Fe/C)联合修复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并探究了EK-Fe/C-PS修复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K-Fe/C-PS修复7 d后,土壤温度和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增加,p H显著降低,电导率下降.PS对EK-Fe/C联合修复PCB28污染土壤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修复效果整体随PS浓度增加而增加.在PS浓度为20%时,PCB28的7 d平均去除效率最高(60.9%),是EK-Fe/C处理组(20.5%)的3倍,EK-20%PS处理组(32.0%)的近2倍.阳极侧土壤PCB28去除效率显著高于阴极侧,达到92.7%±7.7%.在两个电极中间区域,PS浓度增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为降低修复成本和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土壤修复实践中可先使用高浓度PS快速修复阳极和阴极侧土壤,再使用低浓度PS强化修复中间区域土壤.  相似文献   
118.
魏健  张新怡  郭壮  宋永会 《环境科学》2023,44(8):4751-4763
近年来,抗生素残留物在多种水体中被普遍检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作用去除水中抗生素污染物,以其氧化性强、选择性高和pH适用范围宽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低成本、高稳定性和催化性能优异的铁基双金属材料能有效活化过硫酸盐,它弥补了单一铁元素活化剂易失活、效率低和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陷.针对尖晶石铁氧体、铁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和铁基普鲁士蓝类似物3种典型铁基双金属催化剂,开展其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抗生素的研究分析,系统讨论了铁基双金属活化过硫酸盐的几种内在驱动机制,并分别对自由基、单线态氧和高价金属的产生,电子转移和过硫酸盐直接氧化过程进行了梳理.最后,总结了活化过硫酸盐技术处理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4种典型抗生素的一般降解途径,为今后研究铁基双金属催化剂及其改性、衍生物和复合物等在活化过硫酸盐技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前置硫化法合成制备硫化纳米铁,研究其与过硫酸盐对硝基苯的联合降解效果,检测反应前后溶液中铁离子和TOC浓度变化,对反应前后的S-NZVI进行表征,分析S-NZVI和PS对NB的联合降解机制.以纳米硅胶溶液为胶结剂,以PS为活性成分,制备缓释PS溶胶,注入砂柱中扩散形成凝胶,与S-NZVI构成S-NZVI/PS组合反应带,研究其对模拟硝基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效果.结果表明,S-NZVI能够高效去除NB并生成大量苯胺(AN),S-NZVI被PS氧化产生的Fe2+与PS组成活化过硫酸盐,对AN具有较好的降解和矿化效果.当NB浓度为100mg/L、S-NZVI和PS的投加量分别为0.5,2.5g/L时,NB去除率达91%,AN出水浓度为1.96mg/L,TOC去除率达64.09%.反应后S-NZVI的主要铁氧化产物为Fe3O4和FeO(OH).反应带实验结果表明,S-NZVI/PS组合反应带可有效去除地下水的NB并高效消减NB还原产生的AN,当进水中NB浓度为100mg/L,流量为0.4mL/min,注入S-NZVI含量为1200mg/L的浆液200mL,二氧化硅含量为30%、PS含量为12.5%的PS凝胶4.8g时,S-NZVI/PS组合反应带7d内对AN的去除率最高达97.6%,NB当量累计去除率为83.7%.  相似文献   
120.
石月  彭湃  刘艳丽  吴丽  张祖麟  杨列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153-5159
构建了紫外-亚铁联合活化过硫酸盐的体系用于高效降解噻虫啉(Tiacloprid,THIA),以Fe2+浓度、过硫酸盐(Persulfate,PS)浓度、pH值、紫外功率为因变量,THIA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当Fe2+浓度为0.318mmol/L,PS浓度为0.544mmol/L,pH值为3.054和紫外功率为58.133W时,模型预测THIA降解率最高为100%.验证实验结果(98.4%)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证明了响应曲面法用于优化紫外-亚铁联合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降解THIA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