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搭建超声复合铁碳活化过硫酸盐耦合系统(US/PS/Fe-C),用于处理三苯甲烷衍生物结晶紫(CV).结果表明US/PS/Fe-C三元体系具有良好的耦合效果.对商品铁碳和自制的不同工艺铁碳活化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活化剂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使用商品铁碳作为活化剂研究不同因素对US/PS/Fe-C三元耦合体系降解CV的影响,其最优条件为:PDS浓度2 mmol ·L-1,铁碳活化剂1 g ·L-1,pH未调,30 min后对质量浓度为15 mg ·L-1CV的去除率达90%.探究阴阳离子对于体系的影响,发现Mg2+和NO3-对体系处理几乎没有影响,Mn2+、Cl-和CO32-对于体系的处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Fe2+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反应,在高浓度时会抑制反应.通过加入不同的淬灭剂,得出在该体系中主要含有1O2、SO4- ·、·O2-和·OH这4种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2.
王青  倪静旋  高原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7):3370-3377
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径结构和氮缺陷的生物炭材料,通过吸附、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催化)两种反应体系获得的动力学数据,结合氮气吸脱附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等表征手段,系统并深入分析了孔径结构-氮缺陷与典型抗生素污染物(盐酸四环素)降解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孔径结构中与降解过程线性相关性最大的是介孔面积,相关系数(R2)高达0.9804,其次是总比表面积.而元素中与降解过程线性相关性最大的为氮元素,特别是石墨氮(R2为0.9766)及吡啶氮(R2为0.9596).此外,吸附、催化两个反应体系中孔径结构的相关性规律基本一致,但氮元素,尤其是石墨氮和吡啶氮,在催化体系中的R2大于吸附.通过淬灭实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线性扫描伏安法及拉曼测试等分析发现,该催化过程主要是以单线态氧为主的非自由路径.本研究为过硫酸盐高级氧化系统中生物炭基催化材料的制备明确了思路:对于盐酸四环素这类抗生素的降解可制备具有高介孔面积、高比表面积及富氮元素,特别是石墨氮及吡啶氮的生物炭材料.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了3种浓度过硫酸盐溶液(2、20和200 g·L-1,以下分别表示为0.2%、2%、20%)作为电解液对电动-铁/碳复合材料(EK-Fe/C)联合修复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并探究了EK-Fe/C-PS修复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K-Fe/C-PS修复7 d后,土壤温度和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增加,p H显著降低,电导率下降.PS对EK-Fe/C联合修复PCB28污染土壤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修复效果整体随PS浓度增加而增加.在PS浓度为20%时,PCB28的7 d平均去除效率最高(60.9%),是EK-Fe/C处理组(20.5%)的3倍,EK-20%PS处理组(32.0%)的近2倍.阳极侧土壤PCB28去除效率显著高于阴极侧,达到92.7%±7.7%.在两个电极中间区域,PS浓度增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为降低修复成本和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土壤修复实践中可先使用高浓度PS快速修复阳极和阴极侧土壤,再使用低浓度PS强化修复中间区域土壤.  相似文献   
124.
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一种高效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品中,并伴随着产品的生产、使用和丢弃等过程而进入环境,且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从而给生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本文选择毒性较大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黄铁矿活化过硫酸盐(FeS_2-PS)产生自由基使其降解,并探讨了HCO~-_3、Cl~-、H_2PO~-_4、NO~-_3和Fe~(3+)、NH~+_4、Ca~(2+)、Cu~(2+)这8种无机离子和腐殖酸(HA)对TCE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铁矿活化过硫酸盐能高效降解TCEP,且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检测发现体系中·OH和SO■是TCEP发生降解的主要原因.TCEP在FeS_2-PS体系中的降解率随H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利用4种金属螯合剂环糊精、草酸、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验证得出,Fe~(2+)易与它们络合,导致活性物质减少;无机离子中的Cl~-和Fe~(3+)能促进TCEP的降解,而HCO~-_3和H_2PO~-_4则显著抑制了TCEP的降解.本研究成果可为黄铁矿活化过硫酸盐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采用新型磁性催化材料尖晶石型铁酸铜(CuFe2O4)活化过硫酸盐(PMS)降解氧杂蒽类染料罗丹明B(RhB),考察PMS浓度、CuFe2O4投加量、pH值和水中常见离子对RhB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hB、PMS、CuFe2O4初始浓度分别为5 μmol/L、0.1mmol/L、0.1g/L时,在中性条件下反应30min后RhB去除率可达88.87%.其中,Cl-和HCO3-对RhB的降解无显著影响,而H2PO42-、C2O42-及腐殖酸明显抑制RhB的降解.自由基鉴定实验表明,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O4-和·OH是CuFe2O4/PMS体系降解RhB的主要自由基.研究发现随着RhB的降解,溶液逐渐褪色并伴随着甲酸根、乙酸根、草酸根和铵根离子的生成,原因在于SO4-和·OH可以破坏RhB分子的发色基团,使苯环开环和氮原子脱落,形成相应的降解产物.矿化实验表明0.2mmol/L的RhB在CuFe2O4/PMS体系中反应10h后,矿化率可达62%.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实验表明制备的CuFe2O4具有良好回收再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6.
通过投加过一硫酸盐(PMS)探讨其协同处理偶氮染料金橙Ⅱ(AO7)及Cr(VI)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体系可以在有效去除AO7的同时降低Cr(VI)浓度,120min时降解率分别达到97.9%及22.1%;随着初始pH值降低AO7降解及Cr(VI)去除效率逐渐升高;AO7的降解主要是由于Cl-与PMS反应产生的氧化性物质HClO以及PMS投加创造的酸性条件使得Cr(VI)具有强氧化性的共同作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HClO;Cr(VI)的转化是由于自身与AO7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本研究可以为复合污染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石月  彭湃  刘艳丽  吴丽  张祖麟  杨列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153-5159
构建了紫外-亚铁联合活化过硫酸盐的体系用于高效降解噻虫啉(Tiacloprid,THIA),以Fe2+浓度、过硫酸盐(Persulfate,PS)浓度、pH值、紫外功率为因变量,THIA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当Fe2+浓度为0.318mmol/L,PS浓度为0.544mmol/L,pH值为3.054和紫外功率为58.133W时,模型预测THIA降解率最高为100%.验证实验结果(98.4%)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证明了响应曲面法用于优化紫外-亚铁联合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降解THIA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8.
魏健  张新怡  郭壮  宋永会 《环境科学》2023,44(8):4751-4763
近年来,抗生素残留物在多种水体中被普遍检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作用去除水中抗生素污染物,以其氧化性强、选择性高和pH适用范围宽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低成本、高稳定性和催化性能优异的铁基双金属材料能有效活化过硫酸盐,它弥补了单一铁元素活化剂易失活、效率低和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陷.针对尖晶石铁氧体、铁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和铁基普鲁士蓝类似物3种典型铁基双金属催化剂,开展其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抗生素的研究分析,系统讨论了铁基双金属活化过硫酸盐的几种内在驱动机制,并分别对自由基、单线态氧和高价金属的产生,电子转移和过硫酸盐直接氧化过程进行了梳理.最后,总结了活化过硫酸盐技术处理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4种典型抗生素的一般降解途径,为今后研究铁基双金属催化剂及其改性、衍生物和复合物等在活化过硫酸盐技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水热+热解"两步法制备介孔碳复合零价铁材料(Fe@HC)作为过硫酸盐(PS)活化剂,生成强氧化的活性物质,进而降解偶氮类染料活性黑5(RB5).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测试仪(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了Fe@HC投加量、PS投加量、pH值及阴离子对活化PS去除RB5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热+热解"两步法成功制备了Fe@HC,其比表面积为280.7 m2·g-1,平均孔径约为5.1 nm,BJH吸附累积总孔体积为0.284 cm3·g-1.相对于单独的Fe@HC和PS,Fe@HC和PS共同存在可高效地去除RB5,脱色率为99.24%,且萘环破坏效率也达到了61.76%.RB5整体去除效果随Fe@HC、PS投加量的增大而提升,Fe@HC/PS体系在pH=3~11范围内对RB5的萘环破坏效率及脱色效率始终高于62%及86%,Cl-和SO42-对去除效率的影响较小,Fe@HC展示出良好的环境抗干扰能力.Fe@HC活化PS去除RB5的机理主要是体系中1O2的氧化降解作用.Fe@HC循环再生性能好.  相似文献   
130.
为了使修复材料在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中更持久、稳定的发挥作用,制备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并研究其释放性能.采用水泥、砂和水作为包覆材料制备不同规格的材料,通过周期性浸出试验方法研究外包覆层组分配比及厚度对其释放性能的影响,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其释放性能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释放规律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与单一包覆型缓释材料相比,稳定释放速率由初期释放速率的10%~15%升至60%~80%.②外包覆层厚度相同时,稳定释放速率随包覆材料渗透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小值为10 mg/d,最大值约为380 mg/d.③外包覆层组分配比相同时,材料稳定释放速率随其厚度的增加呈幂函数降低,使用寿命随外包覆层厚度的增加呈指数上升,采用自然临近点插值法预测材料最短使用寿命约为100 d,最长的可达10~15 a.外包覆层厚度导致渗透性能的改变是造成其释放特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④相同外包覆层厚度下,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稳定释放速率随包覆层渗透性的增加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且外包覆层厚度越大,其稳定释放速率随渗透性能变幅越小.研究显示,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能够在长时间保持稳定的释放速率,构建的外包覆层组分配比与其释放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可指导实际地下水修复工程中修复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