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固废堆埋场进行了回顾性评述。分析了堆埋场易发生渗漏的可能途径和石化行业固废淋滤液中主要污染物的特性,分别模拟测定和估算了地基和坝基的渗漏量。现场取样分析认为废渣液及淋滤污水目前对该地区地下水影响较小,工程在运行10a后仍然具有较好的防渗功能。   相似文献   
102.
涡凹气浮(CAF)系统在处理石化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涡凹气浮系统,其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及在克拉玛依处理石化废水的工程实例。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占地少、投资与能源省,操作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在石油石化领域推广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目前风险评价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为受试生物,对某石化厂废水的处理流程中5个主要单元出水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急性毒性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为了解不同处理单元毒性去除效果及主要毒性来源,结合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各阶段出水的毒性削减及其主要致毒物质类别进行了分析。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厂对石化废水的毒性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其中进水对明亮发光杆菌、斜生栅藻和大型溞分别表现为中毒、高毒和剧毒,最终处理后出水的毒性分别为无急性毒、中毒和微毒,对毒性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6.4%、74.3%和99.5%。TIE结果表明,石化废水中的主要致毒物质是非极性有机物和可滤型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石化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探讨废水生物毒性的去除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防渗工程是石化项目环境监理的工作重点。以石化项目防渗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实践为基础,介绍了防渗工程在石化项目中的重要性,同时深入研究了石化项目防渗工程的环境监理要点及巡检制度。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实际生产中,石化设备故障呈现出“不均衡小样本”特性,致使传统诊断模型适用性不足,准确率低下这一问题,基于一类支持向量机(One-Class SVM)和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GA-SVM),提出一种分步诊断策略。利用One-Class SVM构建超球诊断模型,可在没有任何故障先例的前提下实现异常状态辨识和未知故障甄别,提升算法对不均衡监测数据(正常样本数量远超故障样本数量)的适用性;利用GA-SVM,针对小样本故障数据集构建并优化智能诊断模型,判别故障模式,降低算法对大量有标签故障样本的依赖。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均衡小样本场景中显著降低漏报率、误报率和误诊率,对实验数据和工程数据的诊断准确率分别达99%和100%。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选取典型石化城市茂名市某石化工业园30名员工(男女各15名)进行裸露(额头、手掌)和遮蔽皮肤部位(前臂、小腿)的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擦拭样品中15种多环芳烃的浓度(∑15PAHs)并计算了经皮肤暴露和手-口接触的人体暴露剂量。结果表明,皮肤样品中∑15PAHs的浓度范围为21~1.9×104ng/m2,不同部位间PAHs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额头>手掌>前臂>小腿。PAHs以3~4环PAHs组成为主。男女性别间PAHs组成无显著差异,∑15PAHs女性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差异性。经皮肤吸收的PAHs日暴露剂量(DADderm)女性[41ng/(kg×d)]显著高于男性[28ng/(kg×d)]。手-口接触暴露剂量[0.34ng/(kg×d)]相比于皮肤暴露剂量[34ng/(kg×d)]可忽略不计。皮肤暴露剂量主要来自裸露部位皮肤的贡献(88%)。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AHs的皮肤暴露和手-口接触暴露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但约7%员工的皮肤致癌风险高于可接受的水平(10-4),表明存在一定的PAH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石油化工园区目前以标准规范规定的距离进行区域规划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风险进行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技术思路;研究、建立石油化工园区定量风险评估和区域规划技术方案,包括: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单元选择、事故类型筛选、不同目标的风险标准、园区累积风险计算和基于风险进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应用建立的定量风险评估区域规划技术方案,对一石油化工园区光气及光气化产品项目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区域规划和布局,并与目前执行的距离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综合考虑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和不同目标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之于距离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8.
黄岛石化区是一个集油品储运、原油炼制、芳烃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目前,区域内拥有原油炼制能力达到1000多万吨,危险化学品存储能力接近1000万吨,危化品码头吞吐能力接近6000万吨,并且危化品项目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鉴于危化品项目的危险性较高,石化区域的消防安全就成了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而消防安全是否有保证则与区域内企业的生产存储装置的危险程度、安全设施配置、消防设施的配置以及消防队伍和车辆的配置等有直接的关系。笔者通过对区域内上述各方面信息的详细了解,并在参阅了大量技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以生产装置火灾和存储装置火灾为对象进行了消防安全的初步评估,同时对区域内消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9.
110.
介绍了石化废水污泥焚烧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该项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