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81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土壤中La与P迁移的关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别观察了元素P和La从土壤表层纵向和横向流失的特征,初步探讨了单一稀土元素La与土施畜禽肥料P随暴雨径流流失的关联性.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外源La和P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都非常困难,La和P的迁移深度分别不超过土壤表层6 cm和8 cm;增加外源La可以降低土壤中水浸提P、NaHCO3浸提P和NaOH浸提P的量,提高HCl浸提P的量,增加残渣态P在TP中的比重;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La和总P都是通过径流沉积物相流失(占流失总量的95%以上),对于添加不同剂量的La系列,无论是从土壤表层的流失速率还是流失的总量,总P和La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2.
沉积物悬浮频率对水体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大鹏  黄勇  范成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217-2222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沉积物在不同频率下的悬浮过程,研究了悬浮频率对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悬浮导致颗粒态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降低,30d时,藻类可利用态磷(AAP)占悬浮物总磷(Tot-P)的百分比仅为初始状态(56.75%)时的26.24%(悬浮频率较小)和20.04%(悬浮频率较大).内源磷形态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23.
两级序批式MBR与单级好氧MBR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MBR在应用中存在的脱氮除磷效率低、膜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并与单级好氧MBR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级序批式MBR不但具有SBR脱氮除磷的优势,而且解决了单泥工艺存在的脱氮除磷矛盾问题,在稳定运行阶段,膜出水NH;-N、TN、TP平均值分别为2.83 ms/L、12.20 mg/L、0...  相似文献   
124.
为揭示湖泊沉积物有机磷释放特征及对水质影响,选取我国云南高原及长江中下游6个湖泊沉积物,研究了溶解态有机磷(DOP)和溶解态无机磷(SRP)释放动力学差异及有机磷形态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特征对沉积物磷释放影响,并探讨了沉积物DOP释放的水质风险.结果表明:(1)沉积物DOP和SRP释放动力学过程相似,均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首先是快速释放阶段,随后慢速释放,释放曲线逐渐平缓并达到最大释放量.(2)沉积物有机磷释放与有机磷形态和有机质有关.活性有机磷(LOP)和中活性有机磷(MLOP)是快速释放阶段主要向上覆水释放的DOP形态.释放后期LOP和MLOP占总有机磷(DTP)比例下降,而非活性有机磷(NLOP)比例增加;同时DOM腐殖化程度和芳香性随磷释放过程逐渐升高,DOM活性不断降低,导致DOP释放速率呈先快后慢趋势.(3)与SRP相比,DOP释放量较大,占DTP总释放量的47%~77%,释放风险较高;湖泊营养水平较高,沉积物DOP释放量较大,水质下降风险也较高.因此,湖泊沉积物磷释放不仅应关注无机磷释放,也应关注有机磷释放,否则会低估沉积物磷释放量及水质风险.  相似文献   
125.
对巢湖地区6组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进行磷素形态连续提取,这6组岩石包括殷坑组、龙潭组、灯影组青灰段、灯影组紫褐段、孤峰组及双山组的微风化、弱风化和强风化岩石,研究岩源磷磷素在风化作用下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随风化过程进行,6组岩石中总磷含量均降低,其中多数组别岩石中易溶性和弱吸附性磷(Ex-P)、铝结合磷(Al-P)、闭蓄态磷(De-P)、自生和生物磷灰石碳酸钙结合磷(Ca-P)和碎屑磷灰石及其他无机磷(Oc-P)呈下降趋势,而铁结合磷(Fe-P)及有机磷(Or-P)则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岩石磷素的主要赋存形态是碎屑磷灰石及其他无机磷;对比6组岩石磷素赋存形态分布、含量及相应的pH值可知,岩石的酸碱度对磷素的赋存形态影响较大.巢湖地区富磷岩层在风化过程中的磷素释放潜力大,因而岩石的风化作用是巢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6.
为实现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的优化运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厌氧(180min)/好氧运行的SBR反应器,并通过联合调控好氧段溶解氧(DO)浓度(0.3~1.0mg/L)和好氧时间(150~240min),考察了该系统脱氮除磷特性.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系统优化过程中各功能菌群的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好氧段DO浓度由约1.0mg/L逐渐降至0.3mg/L,且好氧时间由150min逐渐延长至240min后,出水PO43--P浓度稳定在0.4mg/L左右,但出水TN浓度由14.3mg/L降至8.7mg/L,TN去除率由75%提高至84%.此外,随着好氧段DO浓度的降低,SNED现象愈加明显,SNED率由34.7%逐渐升高至63.8%.SNED的加强,降低了出水NO3--N浓度,并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性能和厌氧段的内碳源储存量.FISH结果表明:经127d的优化运行,系统内PAOs,GAOs和AOB(氨氧化菌)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全菌的29%±3%,20%±3%和13%±3%),其保证了系统除磷、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性能;但NOB(亚硝酸盐氧化菌)含量减少了50%,为系统内实现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7.
洱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揭示洱海沉积物磷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源磷负荷状况,研究了洱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洱海表层沉积物中w(TP)为418.71~1108.34mg/kg,空间分布总体呈中部湖区>南部湖区>北部湖区;w(IP)为302.35~871.00mg/kg,分布趋势与w(TP)相同;w(Fe/Al-P)为36.22~406.40mg/kg,与w(IP)分布趋势相同;w(Ca-P)为172.34~420.38mg/kg,北部最高;Fe/Al-P和Ca-P是IP的主要形态. 夏季(7月)w(TP)、w(IP)和w(Fe/Al-P)升高,w(labile-P)(labile-P为弱吸附态磷)和w(Fe/Al-P)季节性差异显著. 沉积物柱状样w(TP)、w(OP)、w(labile-P)和w(RSP)(RSP为可还原态磷)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富集明显;w(IP)、w(Fe/Al-P)和w(Ca-P)随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洱海沉积物磷时空分布主要受外源磷输入影响,随水深增加沉积物中w(TP)呈升高趋势,不同形态磷分布受水生生物活动影响较大. 与长江中下游湖泊相比,洱海沉积物中w(TP)高,其中w(IP)及其所占w(TP)的比例较小,磷内源可释放量较低,Fe/Al-P和RSP等生物可利用磷的质量分数及其占w(TP)的比例较大,释放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8.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removal and binding forms of heavy metals in polluted seeds of ric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s of histo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rice grains was very uneven. The heavy metals in rice grains chiefly exist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parts of high protein. Separation of proteins by Sephadex chromatography and subsequent analysis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Cd, Pb and As were mainly bound to protein of 54.5 and 5.50 kD molecular weights. During the rice process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edible rice decrease greatly, for some heavy metals in these parts of chaff, coarse rice bran and fine rice bran were removed.  相似文献   
129.
The influence of bioturbation caused by common carp fry was treated in 24 transparent polythene jars (5?L each) in the laboratory and in outdoor vats (150?L), increasing the fertilizer value of phosphate rock in eight treatment combinations in triplicate. Input of water soluble reactive phosphate (SRP) was determin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bioturbation, fish excrements and soil. The level of SRP in water was always lowest in the control series. Introduction of common carp fry resulted in a net increase of 0.009–0.010?mg phosphate g?1day?1 of SRP attributable to the effect of fish excrement. Bioturbation caused by common carp resulted in as high as a 64.8 to 90% influx of phosphate from bottom soil in the presence of phosphate rock but only about 6.3 to 7.2% in the absence of phosphate rock. The bioturbation that occurred in this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lease of phosphorous into the overlying water from an apatite source.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environment friendly application of phosphate rock in fish-farming ponds at low cost.  相似文献   
130.
不同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 .)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wn L .)3种沉水植物,在温室模拟研究了不同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对沉积物NaOH-P有明显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分别吸收和转化了36.9%和33.2%,而金鱼藻对沉积物NaOH-P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随着植物的生长,由于根系的吸收作用,沉积物中Olsell-P发生了从非根际→根际→沉水植物的迁移过程,其中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更为明显.因此,微齿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对沉积物磷释放的控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