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626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934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磷钨酸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35-36,39
以磷钨酸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模拟染料废水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研究了催化剂加入量、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外加TiO2和氧化剂H2O2、KIO4对甲基橙溶液光催化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L20mg/L甲基橙溶液光催化剂最佳用量80m g;在较低浓度下,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特定条件下,(TiO2+H3PW12O40)/UV、(H2O2+H3PW12O40)/UV和(KIO4+H3PW12O40)/UV光催化体系对甲基橙溶液光催化脱色效果优于H3PW12O40/UV光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992.
稀水溶液中Cr(Ⅵ)的光催化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醇、正丙醇、丙三醇和苯酚作为俘获剂,研究稀水溶液中Cr(VI)的光催化还原过程,考察Cr(VI)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界面吸附行为及溶液pH值、俘获剂类型等对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Cr(VI)吸附的影响为:(1)溶液pH<2.4时,随pH值升高,吸附量减少;(2)pH值在2.4-5.0时,随pH值的升高,吸附量上升,在pH=5.0时吸附量达到最大;(3)pH>5.0时,吸附量迅速下降.但溶液pH值对Cr(VI)光催化还原的影响与其对Cr(VI)吸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随pH值的升高,Cr(VI)的还原率下降,在溶液pH=1.0时60min内可还原完全,而在pH=9.0时经相同时间后Cr(VI)仍残余65.18%.俘获剂类型对Cr(VI)的还原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以人工配水为对象,研究了SBR工艺反应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用呼吸速率控制SBR反应时间长度的可行性,结果证明,呼吸速率在SBR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特征变化可以作为SBR反应结束的标志.把呼吸速率与其他物理变量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SBR,提高其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94.
长沙市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参照美国环保署EPA-TO11标准方法,于2014年7—10月监测了长沙市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主要监测到的醛酮类化合物为甲醛、乙醛、丙酮、丙醛、甲基丙烯醛,夏季质量浓度最高的是甲醛(13.86 mg/m3),其次是乙醛(7.28 mg/m3)、丙酮(7.14 mg/m3),秋季质量浓度最高的是甲醛(10.31 mg/m3),其次是丙酮(8.37 mg/m3)、乙醛(5.78 mg/m3)。夏季醛酮类化合物的总量高于秋季,甲醛、乙醛、丙酮的质量浓度最大值基本出现在13:00—15:00。C1/C2(甲醛/乙醛)、C2/C3(乙醛/丙醛)的平均值分别为2.02、10.19。分析了醛酮类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可能的来源。丙醛和甲醛、乙醛的相关性较好,三者有共同的人为来源。夏季大气中除丙酮外,其他醛酮类化合物的相关性均较好。夏季甲基丙烯醛和甲醛、乙醛、丙酮有相同的自然来源。综合分析可知,长沙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以麦芽糖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玫瑰花状分级结构的Bi OCl光催化剂。采用XRD、SEM、TEM、SAED、FTIR、UV-Vis DRS、MS、BET比表面积和ESR等技术对所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Bi OCl光催化剂的Rh B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可见光下,在0.485 07 g Bi(NO3)3·5H2O中添加0.5 g麦芽糖、加入10 m L 0.2 mol/L的KCl溶液所制备的Bi OCl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在200 min时Rh B降解率达94%;Rh B的降解过程主要为脱乙基反应,降解机理主要是光敏化降解;Bi OCl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分别采用D401和N-117负载Fe(Ⅱ)制备非均相Fenton催化剂,探讨两种催化剂在不同初始溶液pH、初始H2O2质量浓度和保存条件下,催化降解苯酚的效果和铁溶出情况。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均能拓展Fenton反应pH范围;D401负载Fe(Ⅱ)催化苯酚降解速率较快,苯酚降解率随初始溶液pH升高而下降,溶出铁催化的均相Fenton反应是苯酚降解的主要原因;N-117负载Fe(Ⅱ)催化剂苯酚降解速率随初始溶液pH升高而下降,非均相Fenton反应是主要反应过程;初始H2O2质量浓度升高能使D401负载Fe(Ⅱ)的溶出总铁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但对N-117负载Fe(Ⅱ)影响很小;水中较高的DO能显著降低两种催化剂的苯酚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崔丽  王慧  黄开拓  梁吉艳  王新 《化工环保》2017,37(2):159-165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ANAMMOX)可将废水中的氮硫元素同时去除,避免了氨氮、硫酸盐分别处理时过程不稳定、去除效率低等不足,且不产生二次污染。但该反应的启动耗时长以及机理不明确影响了其应用。本文在探讨S-ANAMMOX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对反应器、污泥源、填料、碳源及运行条件等启动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指出:应在量化反应产物的基础上深入对反应机理和功能微生物特性的研究;分析反应器、污泥源等启动因素的差异性;促进S-ANAMMOX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孟冠华  邱菲  方玲  司晨浩 《化工环保》2017,37(3):315-319
采用连续通入废水和臭氧的方式,利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为151~183 mg/L、pH约为8),并通过添加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探究了臭氧氧化的机理。在不调节废水pH、臭氧投加量12.15mg/L、废水流量2 mL/min的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达54.5%,出水COD达到GB 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稳定运行时,降解1 kg COD需投加臭氧741.1 mg。臭氧氧化过程中,臭氧自身氧化和羟基自由基氧化同时存在,且以羟基自由基氧化为主。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1 min~(-1)。  相似文献   
999.
The rapid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 improved living standard of the society necessitate abundant use of fossil fuels which poses two major challenges to any nation. One is fast depletion of fossil fuel resources; the other i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porous medium combustion (PMC) has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technically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 options to tackle the aforesaid problems to a remarkable extent. PMC has interesting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free flame combustion due to the higher burning rates, the increased power dynamic range, the extension of the lean flammability limits, and the low emissions of pollutan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global scenario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in PMC and its applications that enable a researcher to decide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e works published so far in this area are reviewe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objectives and presented in an organized manner with general conclusions. A separate section is devoted for the numerical modeling of PMC.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餐饮业油烟道油垢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特性.所采用的升温速率分别为5℃/min、15℃/min和25℃/min.吹扫气体为干空气,流量为20 mL/min.结果表明,试样从常温至800℃的升温燃烧经历了第1步水分析出、第2~5步燃烧失重过程.采用Doyle和Coats-Redfern方法建立了"4阶段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燃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用试验热重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油垢燃烧失重的4个主要过程均可用简单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反应级数为1;燃烧总趋势是随升温速率提高,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