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坡度图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念秦 《灾害学》1991,6(3):66-70
本文阐述了坡度图的概念和作用;详细介绍了坡度尺、坡度图的作法、以及坡度图在兰州地区的应用结果;简要分析了斜坡坡度与滑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基于三维水质模型对珠江口夏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收支进行了研究,量化了各动力学过程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这对于深入了解珠江口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2006年7—8月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模拟效果良好.研究表明,珠江口夏季有机碳呈明显的空间变化,其浓度总体上从口门向外海逐步降低,底层递减幅度大于表层;表层平均浓度为2.42 mg·L~(-1),底层平均浓度为1.91 mg·L~(-1).此外,有机碳在垂向上的分布与水体层化紧密相关,层化水域中的有机碳浓度随水深迅速下降,非层化水域上、下层的浓度差异不大.有机碳收支结果则表明,珠江口不同水域有机碳的物理、生化过程差异明显.在内伶仃洋,有机碳分布由物理过程主控,其主要来源与消耗分别为径流输送和沉降,两者分别约占该区域有机碳输入总量的83.80%、83.18%;在中伶仃洋,有机碳分布受物理和生化因素共同调控,其来源以生化产碳为主,动力输送为辅,主要耗碳项为沉降;在外伶仃洋,其西侧水域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与消耗分别为径流输送和沉降,有机碳分布受物理和生化过程共同调控,其中,物理过程占优势,而在其东侧水域,有机碳主要来源与消耗分别为生化产碳和生化耗碳,有机碳分布由生化过程主控.另外,捕食产碳和氧化耗碳分别是珠江口各生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产、耗碳过程.  相似文献   
7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清晰详实的现状图和数据是摸清自然资源家底的重要基础,也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支撑。而当前国土空间现状数据的用地分类标准、数据精度和应用目标等尚不统一。基于遥感影像、地理国情和互联网POI等多源数据进行国土空间现状一张图研究,综合现有用地分类标准和数据精度,构建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现状一张图。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应用方向,包括青岛市“三生空间”和资源环境研判分析,以及城镇建设适宜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农业生产适宜性分析等内容。国土空间规划现状一张图的构建,对于明确资源利用上限与环境质量底线,规范国土空间规划数据,以及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对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为热障涂层在涡轮叶片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真空电弧镀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制备YSZ热障涂层,进行900℃条件下高周疲劳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对测试后的试样表面、断口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在900℃、380 MPa条件下,带涂层的DD6单晶试棒循环次数(Nf)超过了107,420 MPa条件下超过了106。通过对DD6单晶试棒断口分析,失效后的带涂层试棒仍以DD6单晶常见滑移解离形式发生破坏。结论高周疲劳性能测试条件下,带YSZ热障涂层的试棒中粘结层率先产生垂直微裂纹,但是裂纹扩展延伸中发生氧化钝化,之后DD6基体沿正常的滑移方向从表面向内部疲劳扩展,带涂层的试棒疲劳裂纹并非由涂层微裂纹直接扩展形成,热障涂层对DD6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的结构特点,并重点论述了工件转速、工件温度、靶材蒸汽入射角度、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粘结层预氧化、改性粘结层和双层陶瓷层等对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Abstract:  Central America is exceptionally rich in biodiversity, but varies widely in the attention its countries devote to conservation. Protected areas, widely considered the cornerstone of conservation, were not always created with the intent of conserving that biodiversity. We assessed how well the protected-area system of Central America includes the region's mammal diversity. This first required a refinement of existing range maps to reduce their extensive errors of commission (i.e., predicted presences in places where species do not occur). For this refinement, we used the ecological limits of each species to identify and remove unsuitable areas from the range. We then compared these maps with the locations of protected areas to measure the habitat protected for each of the region's 250 endemic mammals. The species most vulnerable to extinction—those with small ranges—were largely outside protected areas. Nevertheless, the most strictly protected areas tended toward areas with many small-ranged species. To improve the protection coverage of mammal diversity in the region, we identified a set of priority sites that would best complement the existing protected areas. Protecting these new sites would require a relatively small increase in the total area protected, but could greatly enhance mammal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77.
结合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 ,提出了洪水成因链的概念 ,分析了各个物理因子对江淮洪水的影响。指出影响江淮洪水的物理因子都是层层相接、环环相扣的 ,它们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洪水成因链。成因链上物理因子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和消长作用 ,导致成因链上各个因子的致洪理论都不能完全地自圆其说 ,因而也无法完全确定地用于洪水预测。只有深入探讨洪水成因链上物理因子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和消长作用 ,对它们进行全面综合的诊断分析 ,才能提高江淮洪水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8.
黔中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通过调查分析,对3种土地不同利用方式(Ⅰ封山育林地、Ⅱ退耕还林地、Ⅲ农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方式的不同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土壤种子库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容重、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扰动的加剧而下降,表现为Ⅰ>Ⅱ>Ⅲ;土壤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呈现出随土壤扰动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表现为Ⅲ>Ⅱ>Ⅰ;不同层次之间容重的变异较小,土壤质地比较均一;Ⅱ土壤有机质低于类型Ⅲ和Ⅰ;Ⅰ初步形成了林地环境,林地土壤表现出良性转变。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土壤扰动降低了土壤化学性质层次间变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变化不大,土壤中的种子集中分布在表层0~5 cm内,随土层的加深所含种子数量、物种数逐渐降低。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种子数量在0~5 cm层次差异显著(〖WTBX〗p〖WTBZ〗=0.021 897),种子种类差异不显著(〖WTBX〗p〖WTBZ〗=0.097 628)。土壤扰动促进种子向深层传播,退耕还林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烟气羽流的时空混沌行为,本文从烟气羽流的N-S动量方程出发,根据浮力羽流的半经验公式,对方程中相应的项进行替代、化简,然后无量纲化,得到了以烟气羽流的动量通量m为系统状态矢量的单向耦合映象格子模型.计算了不同参数变化时,耦合周期窗口的时空行为发展,并且进行了李雅普诺夫指数λ计算.分析表明,开放系统中的烟气羽流会出现形态的多重性,包括时空混沌行为.这是由于烟气羽流系统内各种非线性作用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方程粘性项、浮力项和惯性项作用强弱对比的变化,以及系统行为发展的不可逆性所导致.  相似文献   
80.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hysical activity (PA) program on weight control, physical fitness, occupational stress, 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overweight and sedentary employees in high-tech industries. Methods.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37) were instructed to carry out a PA program at moderate intensity for 60?min/session, 3 sessions/week for 12 weeks.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n?=?38) received no PA program and were asked to continue their routine lifestyle. Evaluations were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of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and blood biochemistry tests and evaluations of physical fitnes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A program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risk factors for metabolic syndrome and body fat percentage, and improved physical fitness such as flexibility, muscular strength and endurance and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The intervention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levels of serum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work contro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t work, global 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also demonstrated.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 PA program can be helpful in improving physical,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for overweight and sedentary employees in high-tech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