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19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81.
核电厂流出物的受控排放是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全面掌握中国核电厂在运压水堆、重水堆核电机组的实际排放水平,以加拿大、法国等国外核电厂流出物排放情况为参照,对标分析中国核电厂的环境排放现状,为核电厂流出物排放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对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重水堆核电机组放射性流出物的平均归一化排放量低于加拿大重水堆的排放水平.中国压水堆液态流出物中氚的归一化排放量略超过法国外,其余排放水平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882.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广西阳朔某铅锌尾矿污染农田自然生长的3种常见菊科植物野艾蒿、胜红蓟和野茼蒿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差速离心与化学试剂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在植物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其存在的化学形态,探究菊科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耐性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污染区土壤受Cd、Pb、Zn这3种重金属污染严重,其含量分别比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GB 15618-1995)超标37.7、5.7和8.9倍,植物体内Cd、Pb和Zn含量都超过正常范围.野茼蒿和胜红蓟对Cd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富集能力,适用于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此外,野茼蒿的茎和叶中Cd的含量分别为159.6 mg·kg~(-1)和219.5mg·kg~(-1),超过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标准,可见野茼蒿完全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是Cd超富集植物.3种菊科植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的Cd、Pb和Zn主要分布在液泡可溶组分和细胞壁中,而在细胞器中的分布较少.植株中大部分的重金属以迁移性较低的氯化钠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存在.因此,液泡区隔化、细胞壁固持和重金属以低活性的化学形态为主可能是3种菊科植物应对重金属胁迫的重要耐性机制.与野艾蒿相比,胜红蓟和野茼蒿茎叶中的Cd更多地贮存在液泡中,且地上部"活性态"Cd的积累比例低于根系,这些很可能是胜红蓟和野茼蒿忍耐和富集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83.
无土栽培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水烛、石菖蒲和黄菖蒲三种挺水植物作为无土栽培系统的培养物,通过动态试验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对照系统,三种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生长量石菖蒲>黄菖蒲>水烛;处理系统对COD、NH+4-N和TN的去除效果依次为石菖蒲>黄菖蒲>水烛>对照;对TP的去除率依次为水烛>黄菖蒲>石菖蒲>对照。同时,通过对处理系统去除氮磷途径的分析,发现植物吸收作用是主要去除方式,沉淀吸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三种植物的净化能力,认为石菖蒲更适合无土栽培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84.
通过对比上海市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结合烟囱腐蚀、烟气温度、烟气抬升高度、能耗、水耗以及投资费用、运行费用等,从环保角度和脱硫设施长效运行角度分析,安装GGH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885.
陆生经济植物浮床去除富营养化水中氮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玻璃缸静态培养试验,探讨陆生经济植物芹菜(Apium graveolens L).、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和大蒜(Alliumsativum L).作为人工生物浮岛栽培植物,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的可行性和净化效果。采用常规耗竭法进行吸收动力学试验,研究植物根系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特性,为浮床植物遴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芹菜、茼蒿和大蒜在水中生长状况良好,试验前后生物量相对增长了121.24%~330.12%;三种经济植物浮床系统净化效果显著,对水中TN的去除率为44.94%~82.84%,高于空白对照系统(25.15%)。三种植物浮床系统对TN去除效果差异极显著(P0.05),根据这三种植物根系对不同形态氮在不同浓度水平下的吸收特性研究发现,其吸收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方程,但不同种类植物根系吸收特性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其中芹菜对NH4+-N的吸收潜力最大,对NO3--N的亲和力最大,大蒜对NO3--N的吸收潜力最大,对NH4+-N亲和力最大,茼蒿对两种形态氮的吸收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86.
Gaobeidian Lake, located in Beijing, China, serves as a recipient lake for efluents from a large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MSTP).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scharging MSTP efluent on the mercury contamination of the local aquatic ecosystem, sediment cores, water, plankton, fish, and turtl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Gaobeidian Lake for mercury speciation analysi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mercury (T-Hg) were detected in sediment cores (5.24–17.0 μg/g dry weight (dw), average: 10.1 μg/g). The ratio of methylmercury (MeHg) to T-Hg was less than 0.3% in sediments and ranged from 35% to 76% in biota samples. The highest level of T-Hg and MeHg were found in aquatic bryophyte and crucian carp (3673 and 437 ng/g dw,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MeHg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rophic levels (R2 = 0.5506, p 0.001), which confirmed that MeHg can be bio-transferred and biomagnified via food chain in this aquatic ecosystem.  相似文献   
887.
景观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构建及植物脱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将15种景观植物,其中包括4种陆生木本植物引入人工湿地,用于构建景观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实验系统由12个独立处理单元组成,其中包括由4个平行处理单元构成的一级处理系统及由8个处理单元构成的二级跌流系统.对植物在各处理单元中的氮积累特征及植物氮吸收对系统脱氮贡献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TN浓度为37.5~55.6 mg/L时,植物吸收脱氮贡献率仅为1%~3%,其不能准确反映植物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植物脱氮效应(有植物与无植物系统脱氮的差异)来衡量植物在处理系统中的综合作用,其包括植物吸收贡献及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填料基质的协同效应之和,分析表明,植物协同效应占系统脱氮效应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888.
在田间条件下,运用土壤溶液原位抽提和毛细管电泳分析等技术,比较了芦竹(Arundo donaxLinn)和香蒲(Typhalatifolia)根表铁氧化物胶膜数量、土壤根际溶液磷质量浓度、根际土和根际溶液pH及根膜比等的差异,阐明了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磷素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根际溶液-根表铁氧化物胶膜-根系的迁移过程的影响以及在磷素净化中的根际调控机制.结果表明,芦竹和香蒲根表铁氧化物胶膜数量(以根系鲜重计)分别为20 170.8和7 640.3 mg/kg.有铁氧化物胶膜沉积的芦竹、香蒲的根际土有效磷含量分别是28.85、34.99 mg/kg;各比其无铁氧化物胶膜增加了46.2%、21.9%.有铁氧化物胶膜沉积的芦竹、香蒲的根际溶液磷质量浓度为0.65、0.56 mg/kg,分别比其无铁氧化物胶膜沉积高9.2%、33.9%.芦竹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吸附的磷占根系吸附吸收磷的81.7%,香蒲是85.7%.根表有铁氧化物胶膜沉积的芦竹磷素利用有效性比无铁氧化物胶膜的植株高16.5%,香蒲高31.4%.有铁氧化物胶膜沉积的芦竹和香蒲植株体内磷含量均比无铁氧化物胶膜高.同时,铁氧化物胶膜对磷酸盐的吸附提高了磷酸盐从非根际向根际、固相(根际土壤)向液相(根际土壤溶液)的迁移速率.有铁氧化物胶膜沉积的湿地植物根际土有效磷含量累积,无铁氧化物胶膜沉积的湿地植物根际土有效磷含量耗竭.  相似文献   
889.
利用降低水位后引种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然后根据水生植物的成活率与长势,逐步提高水位的水位调控方法,成功地在无锡市五里湖的退渔还湖区域大大地提高了水生植物覆盖度,水生植物的多样性也明显提高。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成本低廉的特点,值得在类似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0.
主要考察了不同废植物的热解产气产油(液)产炭效果及不同过程条件的热解产气产油产炭效果。可用作热解制气制油制炭的废植物包括一切草木本植物,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属于可再生能源。废植物热解制气制油制炭,可以使大量的被遗弃废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可以帮助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为废弃物的资源化、为未来的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另外,由于废植物的广泛可取,废植物热解制气特别适用于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推广应用,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