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络合滴定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硫酸根离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宏之  翟璨 《化工环保》2003,23(1):42-45
通过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检测硫酸根离子法的改进,实现了可以同时消除钙、镁及其他重金属离子、碳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干扰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为96.38%-99.69%,变异系数为1.2%-1.49%,尤其适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水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2.
Eichhornia crassipes (Ec) and Lemna minor (Lm) are aquatic plants. They are considered as weeds of the water and approach being a scourg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choking waterways and hindering transport upon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known to readily remove heavy metal ions from water.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use of non-living plants as novel and inexpensive bio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As(V) from watersheds. In the first place they were conditioned and characterised to determine their physicochemical and surface properties and in the second place their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As(V) from aqueous solution were evaluated considering the toxicity of this metalloid in the environment. It describes the methodology to prepare the non-living biomasses;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by SEM, XRD, FTIR, TGA analyses and surface characterisation of Ec and Lm by specific surface, hydration kinetic, point of zero charge determination by mass titration, active site density and XPS analysis are described. Both studied biomasses were found to be potential bio-sorbents for arsenic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ir efficiency to remove arsenic, they can be used in a very low cost metalloid ions removal system.  相似文献   
23.
自动电位滴定法快速检测羟基自由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建立了羟基自由基浓度检测的一种新方法。对方法的检出限、精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试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对羟基自由基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与常规氧化还原滴定法加以比较。结论:羟基自由基浓度的检出限为5.5×10-6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0.19%,灵敏度为1.7×104。该方法终点判断简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测定快速,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羟基自由基浓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4.
利用电位滴定表征了铁铈氧化物(Fe-Ce)的表面电荷特性,并使用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D MUSIC)进行了模拟,得到Fe-Ce材料的表面位质子结合常数为5.8,位密度为23.2个·nm-2,高于大多数铁氧化物的表面位密度.在Fe-Ce表面特性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CDMUSIC模型对系列pH(5~9)下As(Ⅴ)在Fe-Ce表面的等温吸附实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齿单核单质子化形态≡FeOAsO3H1.5-和双齿双核非质子化形态≡Fe2O2AsO22-共存于吸附后的Fe-Ce表面,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5和34.2,电荷分布值(f)分别为0.25和0.50.使用以上模型参数,对pH 3.5~10.5范围内2种表面络合形态分布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偏酸性条件下,≡ FeOAsO3H1.5-形态占主导;而≡Fe2O2AsO22-形态主要存在于偏碱性的范围.  相似文献   
25.
电导滴定法快速测定不同水中硫酸根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导法,用氯化钡标准溶液滴定水样中硫酸根的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方法测定的回收率在98 ̄102%之间,装置简单,试样测定时间仅需几分钟,准确度较高,适用范围广,如海水,卤水,自来水、深井水、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等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终合滴定是化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部门和科学研究中,络合滴定的终点误差(TE)问题是关系到测定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性至涉及分析方法本身是否可靠的大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验证,提出了除通常采用的计算方法外的几种络各滴定终点误差计算方法,使读者更进一步明确了有关终点误差的实质和计算运用。  相似文献   
27.
以金属离子络合滴定-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法)测定得出湘江底泥、灵石风化煤和德都泥炭3种腐植酸分别与Pb、Cd的络合稳定常数、络合容量和分子量3个参数.并探讨了可能的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28.
通过介绍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自动仪器监测法,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为正确使用该方法和仪器,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在不同浓度支持电解质条件下,利用滴定方法研究黄土样品的表面酸碱属性,将酸量滴定上清液作为体系空白以补偿固体颗粒溶解和份间络合反应对定量估算子质子消耗的影响,两种简易的表面络合模式的拟合结果表明,恒定容量模型和扩散层模式分别适用于高离子强度(0.1mg/L)和低离子强度(0.01和0.005mol/L)条件下黄土表面的质子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30.
对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锌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优化,主要考察了样品酸度、缓冲溶液添加量、试剂时效性、样品中铁离子量、掩蔽剂量和滴定剂浓度对锌含量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酸度控制在pH=4.9~5.1范围内,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添加量为30 m L时,锌含量检出值最大,指示剂灵敏度最佳;试剂乙酸-乙酸钠在20 d内使用、二甲酚橙指示剂即配即用对滴定终点的判断效果较好;锌含量测定前应先检测样品中铁离子含量,若铁离子≥40%则应先沉淀过滤后方可进行测定;锌含量检出值随掩蔽剂添加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3.2 g时滴定效果最佳;滴定剂浓度为0.010 mol/L时锌含量检出值最高;优化实验测定结果接近真实值,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