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表面络合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乐安江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乐安江沉积物样品的表面电位滴定实验及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实验.应用图解法及FITEQL优化程序确定了表面络合模式中的相应参数,并对模式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研究了3种表面络合模式即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的拟合应用情况.结果表明,3种表面络合模式均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沉积物的吸附过程,但哪种模式从化学原理上看更正确尚不能证明.从模式计算的难易程度分析,扩散层模式有一定优势.模式应用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模式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52.
电导返滴定法测定苯酚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苯酚试液中加入定量过量的NaOH标准溶液,用H3BO3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NaOH,通过计算求得苯酚含量,测定下限为10-5mol/L。并成功地测定了某化工厂废液中苯酚含量。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用GD-201通用自动滴定仪连续测定地下水样品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方法。取一份溶液,以酸性兰K为指示剂,用EDTA进行滴定,由仪器判断滴定终点,计算机直接打出分析结果。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终点判断准确,实用性强。钙镁离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3%、1.37%。检出浓度分别为0.126mg/L、0.143mg/L。回收率均在97.8%~104.1%之间。  相似文献   
54.
在相同水温条件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537—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一中和滴定法》测量水中氨浓度时,不同的pH值会对废水中氨氮浓度的监测结果造成影响。pH值对测定水样氨氮含量监测结果的影响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在pH值为6。0~7.4之间测定水样氨氮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55.
不同性质天然有机物对水中颗粒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瑾  马军 《环境科学》2006,27(3):461-468
以不同来源天然有机物(NOM)及其各分离组份和模型颗粒Al(OH)3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H值、二价金属离子Ca2+以及NOM的特性等因素对Al(OH)3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研究几种NOM吸附性能和吸附前后的特性变化,进一步探讨了NOM对颗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Al(OH)3颗粒的等电点pHiep出现在pH5~6之间,吸附态有机物是造成颗粒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溶液中自由态Ca2+离子能够起到压缩双电层的作用,降低吸附态NOM之间的静电斥力,减小表面负电性,增加pHiep;吸附络合态Ca2+离子对颗粒表面负电性影响较小,但能够强化NOM在颗粒表面的吸附.NOM作为聚合态阴离子,在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不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发生在pH 4左右,吸附作用能够去除几种NOM中分子量较大的部分,并减小其羧基官能团的相对含量,NOM中大分子量、芳香性高的成分是造成水中颗粒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中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和氰化物浸出毒性的分析方法存在缺陷,不便于广泛指导监测工作,笔者优化了固体废物氰化物测定的前处理方法,明确了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氰化物浸出毒性测定时的样品粒径、浸提方法和消解方法,建立了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法测定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和浸出毒性的方法,并与标准方法(离子色谱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法测定结果与离子色谱法无显著差异,3种方法测定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加标回收率为80.5%~102%,平行样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0%~6.9%,3种方法测定固体废物氰化物浸出毒性加标回收率为80.1%~107%,平行样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7.8%~9.5%,3种方法测定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均能够满足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和氰化物浸出毒性的测定要求。其中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由于其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可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等情况下固体废物氰化物的测定。但容量法检出限较高,不能满足评价标准较低的分析测试工作要求,离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法检出限均能满足一般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用自动电位滴定测定硫氰酸根离子的条件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选用银电极为指示电极,217型双液接电极为参比电极,在硝酸介质中滴定硫氰酸根离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 应用于电镀废水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在4min内能打印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8.
Paraquat (PQ), a nonselective herbicide, is non-fluorescent in aqueous solutions. Thus, its determination through direct fluorescent methods is not feasible. The supramolecular inclusion interaction of PQ with cucurbit[7]uril was studied by a fluorescent probe titration method. Significant quenching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cucurbit[7]uril-coptisine fluorescent probe was obser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PQ. A new fluorescent probe titration method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at the ng/mL level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PQ in aqueous solutions with good precision and accuracy based on the significant quenching of the supramolecular complex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PQ in lake water, tap water, well water, and ditch water in an agricultural area, with recoveries of 96.73% to 105.77%.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values (ΔF)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PQ concentrations from 1.0×10-8 to 1.2× 10-5 mol/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35×10-9 mol/L.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 models of the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formed between the host and the guest were established using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cucurbit[7]uril and PQ was confirmed by 1H NMR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59.
何德文  张子冲 《干旱环境监测》1999,13(4):200-201,206
通过对库仑滴定法测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加强空白值式剂,器皿使用过程中的纯净;注重废水稀释倍数的影响。这些措施为快速CODcr值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study, we added increments of acid and base to three calcareous soils from the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parts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and to three treated soils to remove calcium carbonate, organic matter and both carbonate and organic matter, respectively. the titration curv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magnitudes of buffer capacities as a function of pH were compu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buffer capacity of calcareous soil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calcium carbonate, as expected from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alcareous soil, while cation exchange system, silicate buffer system and organic matter play a minor role.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se soils of Gansu Province will not become a problem in the near future from the entrance of H+ into these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