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20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280篇
综合类   826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灾害发生时影响居民心理承受能力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岳丽霞  欧国强 《灾害学》2006,21(1):113-116
目的:探讨影响个体面对自然灾害时心理承受能力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1000余名居民进行测评.结果。①个体面对灾害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为。灾害意识、灾时行为、灾害认知、社会支持,②通过相关分析,灾时行为对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2.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春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际监测资料,分析了40年中厄尔尼诺(Elnino)现象与黑龙江省降水距平之间的时空变化关系.结果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及前一年,黑龙江省以春季4-6月份少雨干旱与夏秋季7,8月份(除厄尔尼诺年前一年的8月份外)多雨洪涝为主要气候特征;在厄尔尼诺年的下一年,春季4,6月份与秋季8,9月份一般具有少雨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广西夏季异常降雨量的前馈网络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57~2001年广西37个基准站的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为基础,将夏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大于等于20%、小于等于-23%作为异常多雨和少雨年,建立广西夏季降水量"0、1"化的异常序列,利用前馈网络的非线性映射技术,构造广西夏季降水异常预报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预报检验分析发现,该预报模型不仅能准确地报出历史样本的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年,并且对2002~2004年的独立样本预报也全部正确.这为异常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4.
环洱海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洱海地区是云南省具有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区、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区和乡村经济发展活跃区等多重叠合特征的典型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以环洱海地区1951~2014年6个基本站点的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和日降水量≥0.1 mm日数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环洱海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自1951年以来,环洱海地区年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7℃/10 a、0.03℃/10 a和–0.14℃/10 a,对于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而言,三者均为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12.85 mm/10 a、–1.09mm/10 a和–1.73 d/10 a;环洱海地区年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均没有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2010年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而最大日降水量则没有检测到突变的年份;环洱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变化最为显著,分别存在30 a和33 a左右的周期变化,并贯穿整个研究时段,而短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局域性特征突出;从未来演变趋势来看,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将维持升温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将持续降低趋势,年降水量继续减少的趋势未来将会逆转,但最大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两者将持续减少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45.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100年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模拟与1961~2005年气象站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统计计算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4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情景下,年降水量相对于1986~2005年减少5%,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7%、33%和4%;概率密度曲线表明,年降水量均值下降,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上升,极端降水方差增大;年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增加北部减少,极端降水贡献率则相反。(2)全球升温2.0℃情景下,年降水量下降3%,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上升15%、46%和15%;年降水量均值稍有减少且方差稍有上升,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和方差明显增加;年降水量减少区域位于长江主干以北,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表现为绝大部分地区增加的空间变化特征。(3)全球升温由1.5℃至2.0℃时,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3%、7%、10%和11%;随升温幅度的增加极端降水均值和方差上升;极端降水呈增加态势的范围扩大。因此,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对降低极端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上海青浦地区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上海青浦地区2003—2014年观测的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该区域12 a以来大气降水的酸化程度、化学组成特征,探讨降水中化学成分的不同来源及相对贡献。结果表明:降水pH年均值为4.43~6.33,酸雨频率为2.6%~86.8%,降水酸化程度大致经历了明显恶化和波动变化2个阶段。降水电导率年均值为1.77~4.01 m S/m,呈下降趋势。降水中各离子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顺序为SO_4~(2-)NH_4~+Ca~(2+)NO_3~-Cl~-Na~+Mg~(2+)F-K~+,SO_4~(2-)、NH+4、Ca~(2+)和NO_3~-是降水中的主要离子,占离子总量的83.0%;降水类型由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混合型转变。降水离子中的二次组分SO_4~(2-)、NO_3~-和NH_4~+绝大部分来源于人为源,Ca~(2+)、Mg~(2+)和K+主要来自于土壤源和人为源的贡献,Cl~-主要来自海洋源,同时人为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7.
The phase of precipitation at the land surface is critical to determine the timing and amount of water available for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ystems. However, there are few techniques to directly observe the precipitation phase and many prediction tools apply a single temperature threshold (e.g., 0°C) to determine phase. In this paper, we asked two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accuracy of default and station optimized daily temperature thresholds for predicting precipitation phase and (2) what are the regions and conditions in which typical temperature‐based precipitation phase predictions are most suited. We developed a ground truth dataset of rain vs. snow using an expert decision‐making system based on precipitation, snow depth, and snow water equivalent observations. This datase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ree temperature‐threshold‐based techniques of phase classification. Optimizing the temperature threshold improved the prediction of precipitation phase by 34% compared to using 0°C threshold. Developing a temperature threshold based on station elevation improved the error by 12% compared with using the 0°C temperature threshold. We also found the probability of snow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differed among ecoregions, which suggests a varied response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a current weakness in our ability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warming that could have uneven impacts on water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48.
长湖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入湖地区TP质量浓度7月达最高值,且7月份入湖地区的桥河口、关沮口的NH3-N、TN含量稍高于5月。空间上,西北部入湖地区水质劣于湖心及东南部出湖地区。工业、生活等点源污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非点源以及天然降水量和径流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入湖排污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与长湖水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49.
甲酸、乙酸和草酸是降水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研究选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降水中的甲酸、乙酸和草酸,并对降水样品中3种有机酸的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4. 0 mmol/L Na_2CO_3和1. 2 mmol/L NaHCO_3混合淋洗液,淋洗液流速为1. 0 m L/min,进样体积为200μL,电导池温度为30℃,柱温为室温。甲酸、乙酸和草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 002、0. 005、0. 005 mg/L,实际降水样品测定时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 4%~12%,加标回收率为95%~118%。样品采集后需尽快用0. 45μm聚醚砜微孔滤膜过滤,4℃以下冷藏密封保存,2 d内测定。若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8~10,样品可保存7 d。  相似文献   
50.
We apply predictive weather metrics and land model sensitivities to improve the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Water Irrigation Scheduler for Efficient Application (WISE). WISE is an irrigation decision aid that integrates environmental and user information for optimizing water use. Rainfall forecasts and verification performance metrics are used to estimate predictive rainfall probabilities that are used as input data within the irrigation decision aid. These input data errors are also used within a land model sensitivity study to diagnose important prognostic water movement behaviors for irrigation tool development purposes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the analysis in space and time. Thus, important questions such as “how long can a crop water application be delayed while maintaining crop yield production?” are addressed by evaluating crop growth stage interactions as a function of soil depth (i.e., space), rainfall events (i.e., time), and their probabilistic uncertainties. Editor’s note : This paper is part of the featured series on Optimizing Ogallala Aquifer Water Use to Sustain Food Systems. See the February 2019 issue for the introduction and background to the s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