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用氨气敏电极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同步测试。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在水样氨氮质量浓度在0. 159~2. 81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氨气敏电极法的检出限为0. 03 mg/L,平行6次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4%~4. 2%,加标回收率为85. 0%~110%;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0. 025 mg/L,平行6次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5%~6. 4%,加标回收率为93. 0%~99. 8%。同时氨气敏电极法在样品预处理、试剂配制和分析时间上要优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氨气敏电极法能够满足地表水自动监测在线比对实际工作的需求,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2.
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水杨醛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水杨醛生产废水。XF-01树脂和XF-02树脂静态吸附水杨醛生产废水时,COD去除率均在85%以上,挥发酚去除率均高于90%。XF-02树脂对水杨醛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更佳。动态吸附随废水流量增大,吸附出水的COD和挥发酚质量浓度均增加。适宜的废水流量为15BV,树脂的最佳脱附温度为80℃。在连续4批的吸附-脱附实验中,吸附出水的平均COD约为1200mg/L,平均挥发酚质量浓度小于10mg/L。在Fenton试剂氧化中,铁屑和铁粉的催化效果差别很小,都好于FeSO4·7H2O。以铁屑为催化剂、H2O2溶液加入量为1%时,氧化出水的COD小于150mg/L,挥发酚质量浓度小于0.5mg/L。  相似文献   
73.
从数据比对、硬件维护两个方面探讨岛津TNP-4110在线仪的日常维护问题。通过分析各种干扰因素来查找造成数据比对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在仪器日常维护上设立不同周期保养计划、共享设备维护经验,结合实践制定了合适的检修流程图。  相似文献   
74.
分析HACH氨氮自动监测分析仪所用进口试剂配方中氧化剂、显色剂、催化剂、掩蔽剂、缓冲液的组分、试剂用量、反应机理、吸收光谱、酸碱度、发色时间和温度、显色产物的稳定性、灵敏度、干扰及消除,以及存放条件的差异,自行研发国产配方,并将该国产配方试剂与进口试剂做试验比对,结果 2种试剂的效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5.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实际工作中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参考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并根据工作经验,对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总结,以期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76.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实际分析工作中的经验,对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7.
The stabiliz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was investigated as a basis for enhancing its downgradient transport and contact with contaminants during catalyzed H(2)O(2) propagations (CHP)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 (ISCO). Stabiliz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was investigated in slurries containing four characterized subsurface solids using phytate, citrate, and malonate as stabilizing agents after screening ten potential stabilizers. The extent of hydrogen peroxide stabilization and the most effective stabilizer were solid-specific; however, phytate was usually the most effective stabilizer, increasing the hydrogen peroxide half-life to as much as 50 times. The degree of stabilization was nearly as effective at 10 mM concentrations as at 250 mM or 1 M concentrations. The effect of stabilization on relative rates of hydroxyl radical activity varied between the subsurface solids, but citrate and malonate generally had a greater positive effect than phytate. The effect of phytate, citrate, and malonate on the relative rates of superoxide generation was minimal to somewhat negative, depending on the soli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 that the stabilizers phytate, citrate, and malonat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half-life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subsurface solids during CHP reactions while maintaining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ctivity. Use of these stabilizers in the field will likely improve the delivery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downgradient treatment during CHP ISCO.  相似文献   
78.
铁屑/焦炭/H2O2法预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铁屑/焦炭/H2O2法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铁炭比、铁炭用量、H2O2用量、废水pH以及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铁屑/焦炭/H2O2法与常规的铁屑内电解法相比,可显著提高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效果,并缩短反应时间。铁屑/焦炭/H2O2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最适条件为:铁炭比为4,铁炭用量为300mg/L铁屑+75mg/L焦炭,H2O2用量为1000mg/L,pH为3,反应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COD、色度、NH3-N和CN-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61.2%、74.0%、56.2%和74.3%,B/C比由处理前的0.189提高到0.387,处理水可生化性良好。铁屑/焦炭/H2O2可作为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9.
混凝-Fenton-BAF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经过SBR处理后,难以再进一步生化降解的垃圾渗滤液,提出混凝-Fenton-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进行深度处理.首先利用混凝去除SBR出水的悬浮性有机物,降低Fenton试剂的处理成本;然后采用Fenton试剂进行氧化处理,既降低垃圾渗滤液的COD值,又提高其可生化性,最后通过BAF工艺去除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在SBR出水COD为600~800 mg/L的情况下,最终出水的COD低于80 mg/L,处理成本仅为2.6元/t.  相似文献   
80.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新型预涂剂的抗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茂盛  张捍民  杨凤林  崔霞 《环境科学》2007,28(11):2494-2499
对动态膜技术中的预涂剂进行了拓展研究,通过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GA)的乳化交联制备新型预涂剂——PVA微球,分析交联反应机理,并通过PVA微球对产生膜污染主要物质EPS的吸附实验分析其抗污染特性.结果表明,乳化交联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半缩醛反应,PVA胶团的羟基数量实质上没有大量减少,PVA微球仍然保持良好的亲水性能,而且其表面呈现的电负性能够对活性污泥絮体产生静电排斥作用, PVA微球对活性污泥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吸附率稳定且较低,分别为0 .543 mg·g-1和0 .694 mg·g-1,从微观上延缓了膜污染.预涂液中微球的粒径在1 .14 μm左右,其不同浓度的Zeta电位都小于-39 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快速稳定地沉积在多孔底膜的表面和孔道内壁上,试验中采用SEM分析了PVA微球及其在工业滤布内部纤维丝上形成动态膜的表观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