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41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53篇
综合类   605篇
基础理论   7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9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LPG混空气技术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大规模使用,LPG储运、空混气的制备与储运以及空混气的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潜在危险也就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十分严重. 对LPG混空气工程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及安全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2.
制浆造纸工业的恶臭污染评价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制浆造纸工业所产生恶臭的源强计算方法,然后借用了澳大利亚臭气扩散模式对空气中的臭气质量浓度进行模拟,最后提出了臭气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3.
ABSTRACT: The major objectives are (1)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measur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ublic projects from selected perspectives, and (2) to elaborate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used i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that respect. The construc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planned action is generally operationaliz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with different methodological emphases in the various disciplines. Even the term environment does not elicit agreement among users as to its exact meaning.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udies from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re is lack of sociological counsel in wri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 Overall, we lack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that purpose. In an attempt to bring some empirical focus to this field, attitudinal measures employed to discover how residents of a river basin perceived negative and posi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proposed watershed development project are reviewed. These come from a study of creation of the Cooper Reservoir and Dam in Texas. Data on 343 heads of households m the selected area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with items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a vested interest scale, a knowledge of the project scale, and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scale. Data show that perception of impacts by residents i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degree of their vested interests involved. Variables for inclusion in a sociological model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某企业的一起典型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5.
在分析微网接入配电网对现有继电保护模式的不利影响基础上,总结含微网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策略,提出适用的含微网的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案,包含微网外保护方案、微网内保护方案、PCC点保护方案。对微网内保护方案,结合案例分析其继保动作。  相似文献   
106.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植物修复及其强化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有助于深入探索修复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修复效率.微生物生态效应反映土壤生态变化,对于有效评估强化调控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根际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的基础上,综述强化调控措施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评估强化调控措施施用风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植物活性物质对PM2.5致细胞损伤的抗性作用,研究了北京城区PM2.5对CHO(Chinese hamster ovary,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损伤作用,并选择植物活性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和荭草素探讨其对CHO细胞的保护作用.以CCK-8法确定PM2.5的试验剂量和3种活性物质的最佳保护剂量,然后通过彗星试验、微核试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M2.5的损伤作用及植物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由CHO细胞存活率可知,PM2.5的有效试验剂量为15μg/m L,绿原酸、阿魏酸和荭草素的最佳保护剂量分别为50、20、10μmol/L.2PM2.5可引起CHO细胞明显的DNA损伤、微核形成增加、细胞周期阻滞所致的细胞增殖指数降低,而经阿魏酸、绿原酸和荭草素预处理后,均可减轻PM2.5对细胞的损伤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3PM2.5能引起CHO细胞中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加,而阿魏酸、绿原酸和荭草素均可使其表达量有所降低.由PM2.5引起的细胞损伤经绿原酸、阿魏酸、荭草素作用后表达量降低.在3种植物活性物质中,以阿魏酸拮抗PM2.5损伤的效果最佳,绿原酸次之,荭草素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8.
预防和处置化工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必须从项目建设上注重环境风险评估,科学预测评价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提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在项目建设中落实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施工全程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环境风险管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强化现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和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9.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中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重大举措,“十二五”后期仍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为此科学分析和制定有效的减排对策措施意义重大。通过总结广西“十二五”前三年总量减排工作现状及实施成效,从大气污染物减排、城镇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对策建议:第一,突出污染减排倒逼作用;第二,严格环境准入;第三,狠抓大气污染物减排;第四,加强环保基层能力建设;第五,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0.
利用衡阳市祁东县气象站1960~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观测数据,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为依据划分不同干旱等级、计算干旱日数、干旱强度等,在此基础上统计干旱日的年、年代际统计并作了线性分析,并为应对干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祁东县干旱日每年均有出现,但不同强度干旱日发生频率不同,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干旱日等级越高,其增幅愈明显;祁东县的平均干旱过程数为2.5次/a,一年出现2次干旱过程几率最大,无旱过程的几率为9.3%;在统计年干旱强度时,选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有较好代表性。近54a来,干旱强度年变化可分为三高两低,目前处于干旱强度较高期;祁东县大部分年份有季节性干旱,单季旱以秋旱为主,在双季干旱中,夏秋连旱居多,历史上夏秋冬连旱出现了三次;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干旱,需增强人们的防旱抗灾意识、加大水利设置投入、推广节水农业和提高干旱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