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06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薛松  张梦竹  李琳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18,39(3):1357-1364
伴随硝酸盐还原的甲烷厌氧氧化是协同减少环境中硝酸盐及甲烷的有效途径.利用实验室废水处理厌氧污泥、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和填埋场覆土驯化富集硝酸盐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群.考察菌群的甲烷氧化效果,结果发现接种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体系甲烷转化量最大,为0.05 mg·d-1.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该体系中甲烷微菌和甲烷八叠球菌是甲烷氧化菌,假单胞菌、梭状芽胞杆菌和热单胞菌参与了硝酸盐的还原反应.硝酸盐的量影响甲烷的转化率及菌群结构.当硝酸盐浓度为200 mg·L-1时,体系中的硝酸盐还原菌为假单胞菌和梭状芽胞杆菌;浓度增加至500 mg·L-1时,硝酸盐还原菌则是假单胞菌和热单胞菌.同时,甲烷转化率增加34.7%.研究结果为该菌群应用于含甲烷废气与含硝酸盐废水的协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2.
Δ12-脂肪酸脱氢酶一般特异性催化在油酸的Δ12位引入双键转变成亚油酸.为了从粘红酵母YM25079中克隆全长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参考已知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到全长为1 353 bp的c 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编码450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为50.9×103.与报道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一样,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脂肪酸脱氢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表明该序列为一个新的编码Δ12-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为了验证其功能,把开放阅读框序列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 YES3/CT,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YRGD12,并转化到酿酒酵母的缺陷型菌株INVScl进行表达.脂肪酸气相色谱(GC)分析表明,该序列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Δ12-脂肪酸脱氢酶活性,能将油酸转化为亚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占酵母总脂肪酸的4.31%.以上结果表明,PCR所获得序列是新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相似文献   
353.
从本公司生物曝气池中筛选分离到了5株能高效降解对苯二甲酸(PTA)的菌株,编号为T1,T3,T5,T6,T7.利用16S rDNA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其分别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30度,pH7.5,1%接种量的条件下,培养72 h,PTA的降解率可达97%以上.对实际的印染废水中的PTA也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培养48 h后降解率最高可达65.6%.其中T1,T3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4.
355.
好氧同时硝化-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好氧同时硝化-反硝化菌,编号为SDN,该菌株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球状或杆状,菌落颜色橙红色.该菌株以硝酸钠为氮源时能进行好氧反硝化作用;以乙酸钠和硫酸铵分别为碳源和氮源能进行异养硝化作用,能以乙酰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SDN与Rhodococcusruber的16SrDNA序列具有99%相似性.并用PHYLIPS程序将该菌株与报道的相关微生物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图4表1参13  相似文献   
356.
将以原油驯化所得的纯培养微生物菌株作为模板,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一对通用引物(8 f,1492 r)对模板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R saI和M spI对PCR产物进行ARDRA多态性分析。聚类去除重复菌株后60株菌株可分为11种不同分类操作单元(OTU),同时得出每个分类操作单元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快速去除重复菌株并反映出菌株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同时实验数据可构建成库,使后续分离菌株的筛选工作只需比对数据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357.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对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对纤细裸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 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 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8.
一株高效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和脱硫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污水净化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中分离到一株硫杆菌菌株dj-5,该菌株是一种兼性厌氧菌,通过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鉴定,该菌株可以确定为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该菌株的生长曲线表明菌体生长迅速,延滞期约为8 h,然后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这一阶段持续时间大约20~24 h,稳定期较短,细菌很快进入衰亡期。通过脱硫工艺实验考察了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对脱硫率和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气量180 L/h、pH=6~8、温度为25~35℃和搅拌速度为270 r/min时,该菌株能正常生长,对进气浓度高达2 500 mg/m3的硫化氢脱除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359.
黑曲霉(Aspergilusniger)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许多黑曲霉菌株能产生有机酸和酶制剂,并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到细胞外[1,6].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  相似文献   
360.
对浙江某电子垃圾回收地水体、沉积物、土壤以及大气中得克隆(DP)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沉积物、土壤和大气样品中均检测出了 DP,分别为0.843~1.56 ng/L,0.185~7.03 ng/g干重,0.115~26.4 ng/g干重和11.2 pg/m3;该区域 DP分布特征表明电子垃圾的拆解和焚烧是环境中 DP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