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433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叙述了嘉定县1989~1991年酸雨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并扼要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162.
对酸雨模式中降雨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气中影响降雨氢离子浓度的几种主要污染物(SO2 ,VOCs ,NH3 ,NOx) 及温度、天顶角、雨强等因素同降雨氢离子浓度的参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3.
164.
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大气化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沈济  汪安璞 《环境科学》1991,12(4):24-28,9
通过野外观测、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大气化学过程.新认识如下:①人为排放引起的酸雨及空气污染,目前尚未明显波及到西藏高原;②在重污染区SO_2污染严重,不管降水云是否酸性或污染,降水总是酸性、受污染的,云下洗脱痕量气体及颗粒物起重要作用,氧化剂是降水酸化的控制剂;③在典型农村地区,降水化学组成依赖于降水云的化学组成,即依赖于云化学,酸化过程中SO_2是控制剂;④该地区主要氧化剂是H_2O_2,高度越高,云水中H_2O_2含量越高;⑤该地区是硫酸型酸雨,硝酸含量有上升趋势,在考虑降水酸度时有机酸贡献不可忽视;⑥降水中很多元素来自颗粒物,颗粒物缓冲参数化并耦合到云下洗脱模型中,大大缩小了观测与数值模拟的降水酸度之差.  相似文献   
165.
对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3月抚顺市的降水化学组份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抚顺地区降水是以硫酸型污染为主。抚顺市降水中主要阳离子组份是Ca2 + 、NH4 + ,主要阴离子组份是SO4 2 - 和NO3- 。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抚顺市降水中NO3- 是酸化剂 ,Ca2 + 是碱化剂 ,对方程起作用的因子大小顺序是Ca2 + >Na+ >NO3- 。  相似文献   
166.
本文报导了自1991年1月-12月及1994年1月-7月收集到的59个珞珈山雨样进行监测的结果。结果表明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出现酸雨。酸雨是典型的由燃煤引起的硫酸型酸雨.酸雨的出现同该地区大气污染的状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7.
采用模拟酸雨手段,突出有机酸对As元素的淋出作用。分别配置pH=4.47的硝酸、乙酸及硝酸与乙酸的混酸三种淋滤液,对重庆电厂炉前煤及飞灰中的As元素进行40h的淋滤实验,以探讨有机酸淋滤条件下As元素的淋出行为。结果表明:有机酸淋滤液对炉前煤及飞灰中的As元素具有较强的淋出作用,有机酸中H^+的缓冲释放作用是导致As元素较强淋出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8.
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明显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菏泽市城区“十五”以来降水监测的酸雨现状表明菏泽市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指出了菏泽市城区酸雨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9.
以太湖地区两种典型的水稻土(乌泥土和白土)为供试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并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浇灌。通过多次刈割鲜草,研究模拟酸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铜的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植物体内铜含量的影响是模拟酸雨和“稀释效应”两种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试验初期,表现为处理黑麦草体内铜含量低于对照;随收割茬次的增加,表现出随处理pH的降低,黑麦草体内铜含量的增加,且对缓冲能力弱的白土影响强度大于缓冲能力较强的乌泥土;对土壤pH有明显影响,随模拟酸雨作用时间增长,土壤pH下降,其降幅随处理pH的降低而增大;模拟酸雨主要影响交换态铜,表现为随处理pH的降低交换态铜的分配系数增高,在处理pH=3.0时影响到碳酸盐结合态铜,只有强酸化条件下(处理pH=2.0)才影响到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对有机物结合态及残渣态铜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0.
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酸定量回漓和土壤BS-pH缓冲曲线定性比较浙江省四种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的强弱.结果表明,酸性淋溶土缓冲能力虽较弱,但缓冲区出现范围较宽(BS20—80%)且缓冲性能较持久.近中性水成土则大体相反.四种土壤对SO_4~(2-)的吸附容量甚大,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表述的规律.水和1.0 mol/L KNO_3对土壤吸附态SO_4~(2-)解吸率甚低(<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