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揭示秸秆还田措施下沼液替代化学氮肥施用对土壤中重金属环境风险的影响,本文以江苏滨海典型围垦农田(稻麦轮作)为对象,设置不加沼液和不加秸秆(CK)、加沼液但不加秸秆(B)、加秸秆但不加沼液(S)和沼液秸秆联用(BS)这4个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观测不同土层中土壤Cu、Zn、Cd和Pb的迁移及形态变化特征,并评估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①BS处理下稻麦田表层(0~20 cm)土壤中Zn和Pb的总量显著下降(P<0.05).稻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由表层向中下层(20~60 cm)相对迁移6%~11%,麦田土壤中Cu、Cd和Pb从表层向下迁移25%~33%.这表明,沼液秸秆联用加速了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垂向下移.②BS处理下,稻田表层土壤中Cu的弱酸提取态所占质量分数下降8.8%,Zn、Cd和Pb的残渣态降低7.0%~14.2%.这表明Cu被钝化,但Zn、Cd和Pb有活化趋势.相比较而言,麦田表层土壤中Cu的残渣态降幅为弱酸提取态的2.8倍,表明Cu被活化.与此同时,Cd的残渣态升高,Pb的弱酸提取态降低,Cd和Pb被钝化.③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表明,BS处理下稻麦田土壤均未发现重金属生态风险,并且,其风险指数明显低于B和S处理(P<0.05).因此,沼液秸秆联用有助于显著降低滨海围垦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南方有1.58亿亩的红黄壤旱地,目前生产力水平很低。为了开发红黄壤旱地,挖掘其生产潜力,我们于1986~1989年在江西南昌进行了多熟制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红黄壤旱地发展多熟制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培肥地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同时,为了全面、合理地评价耕作制度,文章采用了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本试验的6个多熟制的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其优劣作了较客观的评价,但这一分析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3.
花果期持续受渍对油菜生长、产量与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是江汉平原广泛栽培的越冬作物,在春季雨水较多时常遭遇持续受渍胁迫,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为了探索春季油菜田的排水管理,取得较高产量,通过测坑试验和小区试验,初步研究了花果斯持续受渍对油菜生长,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果期持续受渍,主要是通过单株的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因素影响产量;随着持续受渍时间的延长,各受渍处理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与对照相比,较短时间(比如2天)持续受渍对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籽粒含油量影响不大,但较长时期持续受渍会对油菜的这些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此类水分胁迫是生产上重点防治的对象。因此,在考虑地下水位动脉及其作用时间对油菜影响的排渍指标研究中,应主要从持续受渍程度对产量的影响方面建立关系,确定适宜的新型排渍指标。  相似文献   
104.
连栽对杨树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苏北杨树产区相似立地条件下,不同种植代次的杨树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和其叶片N、P、K3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年生林树高、胸径和材积从第三代开始出现明显下降,第二代4年生林生长较快,第三代林生长势与第一代大致相同。随栽植代数增加,7年生、10年生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呈下降趋势,7年生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受连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生林叶片营养元素受代次增加的影响未显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5.
鄱阳湖区粮食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种植制度复杂、地块破碎及多阴雨天气的南方地区,应用卫星遥感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复种指数受到中低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使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是提取该区域复种信息有效的数据源。论文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提取水田空间信息;在界定单/双季稻生长期物候历的前提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明显差异,选择合理时间窗口的TM影像获取水田NDVI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单/双季稻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湖区乡镇不同熟制水稻单产数据估算出基于栅格的水稻产量。研究表明,4月下旬到6月下旬是判别双季早稻与单季稻空间分布的合理时间窗口;7月上旬到8月上旬及9月中旬到10上旬是判别单季稻与双季晚稻空间分布的合理时间窗口。2005年,单季稻播种面积为3 081.58 km2,晚稻/早稻播种面积为3 602.97 km2,水稻复种指数为153.9%。单季稻普遍分布在市县建成区周边,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等地。全年水稻总产量约1 650×104 t,单季稻占30.5%,双季稻占69.5%。赣江下游地区两种熟制水稻产量均较高,而湖汊及湖区外围丘陵地区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6.
改良剂对黄泥土镉锌复合污染修复效应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徐明岗  张青  曾希柏 《环境科学》2007,28(6):1361-136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锌复合污染黄泥土中施用石灰、有机肥、海泡石对小油菜生物产量、镉锌吸收量、土壤中镉锌形态转化、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inn)连种3季的生物产量都显著提高,对镉锌的吸收量降低,其中以石灰和有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增产170%以上;改良剂单施降低小油菜对镉锌的吸收以石灰的效果较好,海泡石的最差.这主要是因为施用改良剂后镉锌的交换态减少,而对作物有效性低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增加,同时,pH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小油菜对镉的吸收系数大于锌的吸收系数,说明镉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比锌大,施用石灰降低吸收系数的效果最好.石灰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镉锌复合污染黄泥土的修复效率,与对照相比,修复镉污染的效率提高13.5倍;修复锌污染的效率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107.
人为干预条件下油菜对镉、铬污染土壤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在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柠檬酸(CA)和钝化剂石灰存在的条件下,土壤存在单一Cd、Cr及复合Cd、Cr污染时,甘蓝型油菜“甘杂1号”(Brassica napus L.)对Cd、Cr的吸收富集效应.结果表明:1)1.6 mg/kg的Cd和170 mg/kg的Cr单一及复合污染能够促进油菜的生长;2)当Cd为1.6 mg/kg、Cr为170 mg/kg时,10 mmol/kg的EDTA和CA能够有效促进油菜对Cd、Cr的吸收富集,相比对照,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污染,其Cd、Cr累积量都有显著增加,但10 mmol/kg的EDTA和CA均抑制了油菜的生长,植株的叶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绿、发黄、脱水、脱落等症状;3)当向污染土壤中添加1.5 g/kg钝化剂石灰时,油菜各部分Cd、Cr的质量比相比对照显著下降,但对油菜的正常生长没有显著影响;4)各部分Cd、Cr质量比随添加强化剂、钝化剂的不同,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甘杂1号”油菜对低浓度Cd、Cr单一及复合污染表现出一定的耐性和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厌氧批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在硫酸盐还原菌(SRB)法处理模拟酸性矿山排水(AMD)的过程中,以油菜秸秆为碳源时,Zn2+浓度对SR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 d实验中,以油菜秸秆为碳源时,当Zn2+初始浓度在73.7~196.8 mg.L-1范围时,SRB具有良好活性,实验结束时,pH从初始的5.0上升至中性范围,硫酸根还原率达到96%以上,同时Zn2+浓度降至0.05 mg.L-1以下.Tessier固体形态分类、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发现,Zn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的形态被固定,其中硫化物主要为闪锌矿(ZnS).当Zn2+初始浓度为262.97 mg.L-1时,SRB的活性受到强烈的抑制,实验结束时,pH从初始的5.0降至4.0左右,硫酸根还原率只有27%,Zn2+维持在较高浓度范围(25 mg.L-1).油菜秸秆可以作为SRB法长期处理AMD的缓释碳源,能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秸秆的吸附性可降低Zn2+的生物毒性,使得SRB可以适应高浓度的Zn2+;SRB可以通过形成硫化物矿物的形式固定元素Zn.  相似文献   
109.
油菜根系分泌物对不同作物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吉 《生态环境》2006,15(5):1062-1066
在实验室采用发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油菜Brassicacampestris根系分泌物对小麦、油菜、蚕豆和玉米种子活力、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造成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油菜根系分泌物的化感累加作用对不同作物种子发芽率、幼苗芽长、芽质量、根长、根质量、根系活力以及幼芽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其化感效应对小麦的影响程度最弱,其中对小麦的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芽干物质量、POD活性和根系活力以及各作物幼芽细胞膜的毒害程度均表现出促进作用,而对小麦幼苗其它生长特性以及油菜、蚕豆和玉米幼苗的所有生长特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根系分泌物对不同作物及不同生长特性的化感效应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因此,合理搭配油菜作物的间、套、轮作是其夺取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0.
A systematic effort was made to assess the emission of methane from paddy fields using closed chamber technique. Methane emission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over a year during the Kharif (wet season), Rabi (dry season), and fallow periods. Various soil parameters like redox potential, organic carbon and ferrous ion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ir control on methane emissions. Diurnal measurement of the flux showed a minimum (0.44?mg?m?2?h?1) in the morning (8?a.m.), which increased gradually to a value of 1.16?mg?m?2?h?1 till the evening due to the rise in soil temperature. The seasonally integrated flux (E SIF) for CH4 was calculated. The E SIF for methane during Kharif and Rabi crops were found to be 5.97?g?m?2 and 2.59?g?m?2, respectively.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methane flux was maximum during flowering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tages for both paddy cropping seasons. The redox potential was low and the ferrous ion was higher during flowering and tiller stages. The methane emission was higher at E AIF) was calculated for methane to make a budget estimate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cultivated under rain fed drought prone water reg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