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875篇
安全科学   314篇
废物处理   132篇
环保管理   525篇
综合类   2206篇
基础理论   41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09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308篇
灾害及防治   38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1989年江苏省第一届科普宣传周起,南京基准地震台都被列为宣传周期间重点对外开放单位.于是,南京地震台克服重重困难,筹建了地震科学馆.十多年来在江苏省地震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最初腾出地震台的会议室和几间办公室发展到有530平方米的展室和多功能厅,展出内容也得到丰富.同时,地震科学馆在防震减灾宣传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2.
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学庆  孙英兰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4):347-350,359
在胶州湾水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计算了各个点源的响应系数,分担率及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胶州湾内COD各入海污染源均有余量,不需要削减.胶州湾东北部N、P污染较严重,污染物入海总量已经超过海域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胶州湾污水排海、海域水质管理、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加入WTO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该文对我国加入WTO后土地、矿产、海洋等国土资源形势以及改进和加强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将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加快国土资源市场建设,严格实施资源规划,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深化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4.
铜川新区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结合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生产的城市发展思路,建立了土地容量与人口适宜容量数学模型。根据铜川新区具有的自然优势,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角度,针对铜川新区的土地容量与人口适宜容量,探讨了将铜川新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人口适宜的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5.
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嵌岩桩竖向承载力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实验数据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并以此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对嵌岩桩承载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为预测嵌岩桩承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从天然林水文功能出发,阐述了东北地区天然林削减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地区水患治理方略。同时建议建立防汛信息系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准确率以及防洪保险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47.
Community mitigation of hazard impact requires hazard knowledge and preparedness on the part of the members of diverse and complex communities. Longitudinal research in the tropical cyclone prone north of Australia has gathered extensive datasets on community awareness, preparedness and knowledge,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education campaign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Data have been used to identify issues of vulnerability to cyclones and capacity to deal with the hazard. This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and capacity model that may be applied to diverse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assess levels of capability to mitigate and deal with the cyclone hazard. The model is presented here in a simplified form as its development is evolving and ongoing.  相似文献   
48.
Starting from a theoreticalnotion of capacity building this paper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multi-project baselines for costs andinstitutions. Availability of data and thelevel of data aggregation determine to alarge extent the cost of derivingmulti-project baselines. For localinstitutions this implies that theircapacity development needs are linked todecisions made on strictness of baselines.The initial higher costs of multi-projectcalcul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areeasily offset once more projects will usesuch a baseline. This paper argues theseinitial demands are not as high asexpected. Multi-project approaches will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especially forsmall-scale projects, will reducevalidation costs and likely reduce humanresource demands in other stages of theproject cycle.  相似文献   
49.
Fifty-three patients who elected to reduce their pregnancies to a twin gestation in our centre are known to have subsequently undergone genetic amniocentesis. Five of these patients lost their entire pregnancy following the genetic amniocentesis procedure. This is equivalent to a 9·4 per cent pregnancy loss rate for reduced twin gesta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an expected loss rate of 2 per cent for non-reduced twin gestations.  相似文献   
50.
碳酸锶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还原法生产碳酸锶过程中"三废"的主要成分;提出了用克劳斯燃烧法和吸收氧化法生产硫磺,用直接合成法和4级联合吸收法生产硫脲综合利用废气的途径;提出了2种治理废水方案,不仅达到脱硫、脱氮、降解有机物目的,而且还可得到硫磺、碳酸氢氨副产品;探讨了锶渣在砖、水泥的生产及公路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