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河流底泥冲刷悬浮对水质影响途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进入天然水体的大部分污染物会在河流,湖泊底部形成富含各种污染物的沉积物层,在一定的水流流速及紊动作用下发生底泥冲刷及再悬浮。大量的污染物被重新释放出来造成河湖水体的二次污染,这种情况是外源污染得到治理后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建立这种影响条件下的水质模型需要对沉积物的污染释放机理有充分的认识。采用富含污染物的天然河湖底泥,通过衡温静态培养等手段,在不同的水力条件。瞬彰服,连续悬浮和静止状态下,研究了污染物的释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底泥冲刷悬浮影响水质的主要途径,即在底泥间隙水污染物浓度接近平衡时,其与上层大水体的混合作用是影响水质的主要作用,其次是下部底泥的静态释放,而悬浮颗粒的污染物扩散释放作用则较小,这为底泥冲刷悬浮影响下的水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103.
余艳红 《云南环境科学》2010,29(2):82-85,108
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为例,选取了随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变化的可预测性强的景观格局指数,分别反映景观面积、密度、邻近度、多样性和聚散性,对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及铁路建设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能够反映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状况及其变化,能够保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明确黄河北干流的径流变化规律以及和季风的关系,研究将黄河北干流划分为3个河段(上游:河口-吴堡、中游:吴堡-龙门,下游:龙门-潼关),并将时间尺度分为小尺度(<10 a)、中尺度(10~20 a)和大(≥20 a)尺度,应用该区域1919~2006年4个水文站的年天然径流数据、亚洲季风指数和踞风指数,采用线性回归和...  相似文献   
105.
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其多样性指数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谭香  夏小玲  程晓莉  张全发 《环境科学》2011,32(10):2875-2882
通过对丹江口水库2009~2010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利用典型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了影响群落时空格局的环境因素,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中硅藻门占51.08%,其次是蓝藻(18.39%);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揭示粮食主产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与产出的空间格局特征,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论文以国家粮食主产区河北省为研究区域,基于能值理论与空间分析技术,估算了河北省138个县种植业主要投入产出能值指标,从地理学视角上,重点探讨各项能值指标的空间格局差异与分布趋势。研究结果显示:①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与产出各项能值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特征,其区域空间分布地理特征差异显著;②能值投入率(EIR)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地区,平均值15.81,区域差异相对较大;③能值产出率(EYR)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邢台-邯郸的东南部地区;④县级层次上有机能能值(FR)、能值投入功率(EmPower)、能值产出功率(IEmPower)等种植业投入产出指标在省域范围内呈现出"U"型、倒"U"型、一阶型等空间分布趋势。在科学分析区域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能值空间差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规模化经营、种植业结构科学调整等提高能值利用效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开阔海域围填海的特殊性,已有的水质影响评价定量方法较难直接应用。本文通过水动力因子分析确定污染物扩散条件,根据水质现状、围填面积和规划利用方式确定水质压力。基于上述污染物扩散条件和水质压力参数,以水质影响程度等级作为评价结果,设计了半定量评价矩阵对福建省湾外围填海规划的10个围填区进行了水质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其中有1个围填区水质影响程度较大,其余围填区水质影响程度均在中等以下。此外,水质影响程度评价结果可同时为湾外围填海规划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案例应用表明:该半定量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决策型的、影响机制复杂、不确定性较强的人类活动的水质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08.
好氧堆肥及蚯蚓堆肥是对畜禽粪便进行肥料化处置的有效方式,但畜禽粪便中残留的不同浓度四环素对二者堆肥过程的影响是否相同却并不清楚.因此,将不同浓度(5、25、125 mg·kg-1)的四环素添加到牛粪-秸秆物料中,对比了好氧堆肥与蚯蚓堆肥堆制过程中堆体腐熟度指标的变化、堆肥产品养分含量的区别以及堆肥产品中四环素去除效率的差异,以期为不同浓度四环素的畜禽粪便肥料化提供适宜的处置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125 mg·kg-1)四环素添加延缓了好氧堆肥的升温进程,但与低浓度(5、25 mg·kg-1)四环素添加处理相比并未显著影响堆体的腐熟度指标、堆肥产品总养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高浓度(125 mg·kg-1)四环素添加导致了蚯蚓堆肥中蚯蚓密度和生物量的显著下降,并导致蚯蚓堆肥无法正常启动.在蚯蚓堆肥中,低浓度(5、25 mg·kg-1)四环素添加处理之间在堆体的腐熟度指标,堆肥产品总养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好氧堆肥对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显著高...  相似文献   
109.
在个体水平上阐明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对易受影响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讨混合污染物联合作用和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清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联合作用指数和相加作用模型研究4种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0.92;效应浓度值及其95%置信限通过自举抽样法得出,其中半效应浓度值EC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079(0.0068~0.0100)、0.0987(0.0900~0.1110)、63.50(56.58~70.62)和250.59(228.46~271.99)μg·L-1.4种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效应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在全剂量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呈现相似联合作用.相加作用模型是在各个浓度反应水平上展示化合物联合作用的性质,是切实可行的联合作用研究方法,而混合物效应通过联合作用指数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0.
红河流域1960-2007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境内红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极端降水指数分析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高值区分布在江城-绿春-金平-河口一线以南,低值区分布在巍山-南涧-弥渡一线以北及元江中游河谷;极端降水频次峰值出现在7月,汛期极端降水出现频次占全年的91.48%。1960-2007年期间,极端降水指数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极端降水贡献率和平均日降水强度上升趋势较为显著,线性趋势值分别为0.68%·(10 a)-1和0.17 mm·d-1·(10 a)-1。除了平均日降水强度整体上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外,其余5个极端降水指数趋势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增加的站点大多分布在李仙江上游、 元江中上游和藤条江流域,减小的站点大多分布在李仙江下游、 元江下游和盘龙河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