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2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814篇
安全科学   433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465篇
综合类   1745篇
基础理论   35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14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85篇
灾害及防治   12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是高校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群众监督将发挥其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高校干部队伍监督管理的目标、内容、重点,以及在高校干部管理中的特点及难点作了分析,对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特别是对其中的群众监督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2.
反渗透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氢键理论,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溶解-扩散模型,等),反渗透膜技术在环境工程(重金属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膜集成工艺处理废水的概况,并对反渗透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阐述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特点及作用,分析研究现行的总量控制管理模式,进行总量控制监控机制设计,提出总量控制政策体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4.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是扬子板块 与中朝板块在三叠纪碰撞造山的产物,表现为扬子板块呈北北东向斜向俯冲到中朝板块之下。 超高压变质杂岩的折返机制是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折返速率也随时间推移而变慢。早期阶段 (三叠纪-早侏罗纪)同碰撞期浮力驱动下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在俯冲带内沿道冲-韧性剪 切断裂快速挤侵(extrusio)到地壳层位,折返速率高达4mm/年;中期伴随着巨厚造山带山根的 拆沉,上部发生拉张塌陷,使超高压变质杂岩进一步减压,但折返速率缓慢,~(40)Ar/~(39)Ar年代学显 示117Ma前它们仍处在地壳的较深部;晚期伴随着晚侏罗-早白垩纪花岗质岩浆的上升侵位, 超高压变质杂岩进一步抬升,同时低角度正断层发育,此阶段的折返机制类似于变质核杂岩模 型。整个折返过程中剥蚀一直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35.
电凝聚对微污染水杀菌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凝聚对微污染地表水进行杀菌处理,结果显示,杀菌率随电流密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电流密度为4.64mA/cm2,处理时间为15min时,杀菌率达90%以上,并对杀菌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初步判定,电解过程中产生的HClO和水体中产生的·OH为重要杀菌因子。  相似文献   
36.
湖沼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开发水体生态农业以及发展轻化工业原材料的生产基地保护湖沼资源不但能调控环境,且可成为天然水生或沼生生物基因库。对江汉湖沼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收到巨大经济效益,又可保护湖沼生态环境和发挥其生态效益作用。  相似文献   
37.
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森林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包括森林对流域径流形成机制的影响、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调节以及森林对流域径流水质的影响3个方面。论文根据作者在黄土高原和北京土石山区多年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国内同行在森林水文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干旱地区森林对流域年总径流量、洪峰流量、枯水径流以及径流水质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结果表明,在干旱地区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流域年总径流量减少;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小流域的暴雨洪峰流量;森林植被覆盖率越高,枯水径流量随之增加;森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流域径流水质。根据干旱地区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流域年径流总量的研究结果,初步估算目前我国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包括天然林)的生态用水量为160亿m3左右。由于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复杂性和尺度依赖性,森林在区域(或大流域)尺度的水文功能评价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8.
金的沉淀机理是了解热液金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本文总结了金从热液中沉淀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各种主要含金配合物的溶解度拨制机制,阐述了矿物表面吸附/还原以及电化学富集等矿物表面作用对金沉淀行为的制约。  相似文献   
39.
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among land productivity,population pressure and the fluctuation mechanism of ecotone is analyzed,taking coumties and banners of southeast Inner Mongolia plateau as an example,which is the most fragile part in the farming and husbandry interleaving belt of north China due to its severe desertification degree and low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v for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e decrease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with the same rule as which the overloading population cumulated distributes,and both indicators have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high linear coefficient of 0.83.These reveal the fluctuation mechanism for ecotone:fluctuation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measure both to weakness degree and to instability of ecotone,because it is a synthesized response to the variation of climate as well as irrational land uses,which reinforce and magnify the fluctuation.In detail,the heavier the population overloading,the severer the grassland reclamation,the stronger the dependence of regional productivity on rainfall,the lower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ougher the fluctuation of ecotone,but the weaker the PRED system.  相似文献   
40.
西南地区水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旱灾频繁不少城市供水不足中小河流污染较重径流式电站出力显著下降内河航运不断萎缩。分析其原因,与水资源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分不开。① 来水与用水不协调:坝区地多水少、山区水多地少城市和工业集中区水量偏小、偏僻地区来水偏大用水季节来水少、非用水季节来水多岩溶分布广泛,水资源利用困难。② 枯季径流不断减少:西南水资源70%以上分布在雨季。旱季水很少,且在不断下降。如不改变径流的分配方式,用水危机将会到来。③ 水质不断恶化:西南水质是好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水质变差。重视保护、防止污染是重要的战略措施。④ 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因地制宜,重视蓄水和跨流域调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