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不同影响因素下石油污染土电阻率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配制标准样品的方式,利用Miller Soil Box法研究了土壤类型及组成、石油种类、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和孔隙率对石油污染土电阻率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了电性变化主控因素,探讨了石油污染土电阻率公式.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及组成的石油污染土电阻率大小存在差异,但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均为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孔隙率;不同石油种类污染土电阻率差异较小;电阻率受土壤初始含水率影响较大,不同初始含水率状态下电阻率变化规律不同.通过引入含油饱和度改进Archie型公式,重新拟合石油污染土电阻率和污染物含量数据后发现,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变化趋势更接近.  相似文献   
22.
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影响我国燃煤电厂除尘技术路线选择的主要问题,从煤质含硫量、粉尘比电阻、粉尘粒径分布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电除尘技术对我国煤种的适应性较差,无法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另外,通过前人对比不同除尘方式协同脱汞效果和对下游设备保护作用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袋式除尘器具有更好的协同脱汞作用,更高的除尘效率并赋予湿法脱硫设备长期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3.
电除尘器粉尘层反电晕击穿厚度理论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地确定静电除尘器清灰振打周期,通过理论与试验方法确定静电除尘器粉尘层反电晕击穿厚度很有必要的。首先基于静电学理论导出带电粉尘层内的电量分布和电场分布数学模型,然后根据粉尘层反电晕发生条件,得出粉尘层反电晕击穿厚度的计算式,结果表明,反电晕击穿厚度是粉尘比电阻、电晕电流密度及极配的函数。通过对高比电阻不同厚度的粉尘层的反电晕击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击穿点的连线呈较连续光滑的弧线,提出了利用伏安特性曲线确定粉尘层反电晕击穿厚度的简易图解法。  相似文献   
24.
石景山电厂1号炉电除尘器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号山电厂1号炉配套的电除尘器,虽然一直能达到设计时的保证效率值,但不能满足现今的环保要求。在结构、资金等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制定了经济、合理的改造方案,取得了预定的效果,收尘效率达到了99.91%以上,为同类电除尘器的改造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5.
根据粉尘层反电晕现象分析,提出在接地收尘极板上布置芒刺反电晕放电极的双极电晕静电除尘器,这种双极电晕静电除尘器能避免粉尘层的反电晕。在平均场强约3.4kV/cm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得电场内正、负离子风的核心区风速约2m/s。实验表明,离子风对收集微细粉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平均场强为3.4kV/cm、气流速度在0.5~2.0m/s的范围内,对质量中位径为0.159μm、比电阻为2.4×1014Ω.cm的硅微粉的电除尘效率测定结果表明,双极荷电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于单极荷电静电除尘器。观察发现,由于接地芒刺的存在,即使对于比电阻高达2.4×1014Ω.cm的硅微粉,沉积在双极荷电静电除尘器收尘极板上的粉饼没有出现反电晕。  相似文献   
26.
淋洗条件下砂土和粉土水盐运移过程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腾飞  贾永刚  郭磊  刘晓磊 《环境科学》2012,33(11):3922-3926
土壤水盐运移过程和运移机制研究是盐渍土研究的核心问题,淋洗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动态规律是研究盐渍土形成、冲洗、排水、改良的理论基础.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电阻率监测装置研究了砂土和粉土在淋洗过程中的水盐运移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装置的实时数据能够监测到两种土壤淋洗过程中电阻率峰值的下移和逐渐消失的过程,在每次淋洗后,砂土经过30 min达到水盐平衡,而粉土需要70 min.砂土每次淋洗脱盐的深度基本保持一致,约为35 cm,经过3次淋洗后土柱脱盐;粉土每次淋洗脱盐深度约为10 cm,经过7次淋洗后土柱脱盐.该监测装置可以针对不同土壤水盐运移的速率而设置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从而实现水盐运移的远程、原位、动态监测,为盐渍化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7.
郭磊  贾永刚  付腾飞  刘晓磊  赵战坤 《环境科学》2012,33(12):4352-4360
地下污水管线的泄漏将会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一套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的地下污水管线泄漏原位自动监测装置,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验证该装置在不同地下水水位条件下对地下污水管线泄漏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泄漏管线位于包气带中时,能够迅速监测到管线发生的小流量泄漏;当管线位于地下水水位附近,也能迅速监测到管线发生的小流量泄漏,而且通过管线以上土层电阻率的梯度变化,还可推测污染物泄漏的程度;当管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由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迅速的混合并扩散,只有当泄漏达到一定浓度,使电阻率产生能够观测到的变化,才能监测到泄漏发生.本研究所使用的装置能够对位于不同地下水位和埋深条件下的污水管线泄漏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28.
研究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的地电特性,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小型卫生垃圾填埋场模型进行对比测量,通过电阴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填埋场边界的地电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测深和温纳两种装置排列,不能进行精确定位;而偶极-偶...  相似文献   
29.
土壤电阻率测试常见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方法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是四极等距法(文纳四极法),该方法测试数据较准确,操作过程较为简单,但由于测试现场土壤状况非常复杂,若对测量仪器和原理不深入了解或测试场地选择不当,将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同时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通常会遇到数据偏小或数据超过仪器量程而导致无法运用到具体的工程和评估计算中,为此对测试场地、仪器的选择,数据无法测出的问题,测试电极的埋设深度,测试电极"a"的选择等常见问题提出最佳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嘉山台地电阻率数字化改造后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在台址条件、资料质量、干扰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了地电阻率观测中的非震现象、典型干扰的变化及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对干扰机制也进行了必要的判断,同时对嘉山台地电阻率的映震效能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为同类型地电台有效地识别和排除干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