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01篇
综合类   623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15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1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遥感震害快速评估技术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交通严重受阻、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遥感技术成为了地震灾情获取、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的技术流程,该流程涉及到遥感影像的数据管理、快速校正、图像增强、震害信息提取、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和评估结果网络发布等关键技术。利用遥感震害识别和快速评估技术准确提取了汶川地震的震害信息,绘制的基于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基于地面调查结果的地震烈度分布图非常接近,首次实现了在震害遥感影像获取后的2~6h内,提供准确的宏观灾情分布情况以及初步的地震损失评估结果,在汶川地震的灾情获取、地震应急和震后快速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2.
苏南大运河水体反射光谱与污染参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野外光谱仪与航摄同步对苏南大运河水体进行水质测定的17个同步采样断面进行光谱测试,以TM波段与水体有机污染参数DO,CODMn,BOD5,NH3-N,NO2-N,石油类和有机污染综合评价A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反射光谱与有机污染参数高度相关,并以A值,BOD5,DO,CODMn对R,TM2,TM1的贡献最大,为水遥感研究,解译,分类和水质遥感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33.
应用不同时期的TM图像,分别解译编制两期土壤侵蚀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长武县土壤侵蚀动态图和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可以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前后两期间土壤侵蚀动态演变格局,并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土壤侵蚀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同时存在着"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双重现象。  相似文献   
934.
本文综述了水质监测与评价中遥感应用研究的发展与现状。主要讨论了水质遥感监测的原理、遥感手段、常用方法和几种具体水质参数的遥感研究方法与进展。最后提出了此领域的发展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935.
目的 针对直升机异常振动故障排除,对振动源进行检测,并分析振源频谱,准确定位异常振动源,指导振动源调整,并对调整情况进行检测,提升直升机异常振动排故效率。方法 结合光纤传感器的振动检测特性应用分析,开发一套基于光纤传感探测的直升机修理异常振动源定位系统,实现直升机的振动源动态监控。结果 识别了直升机的主要振动源,分析统计了振动源频率,梳理了直升机试车、试飞典型振动故障,研究了光纤振动传感器感知被测量的实时调制方法和信号调制的光波解调方法,结合应用需求对市场上成熟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后端数据处理平台软件进行了重新设计。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地创建识别模型库,并对模型库进行实际样本训练,模型准确率可达到66.37%。  相似文献   
936.
蛭形轮虫常被用作生物处理性能良好的指示生物.本文以一种常见的蛭形轮虫—旋轮虫(Philodina sp.)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旋轮虫及其分泌物对活性污泥处理性能和细菌的作用方式,以明确旋轮虫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旋轮虫及其分泌物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性污泥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且两者的提高效果相近,表明旋轮虫分泌物是旋轮虫对活性污泥的主要作用形式,即非直接捕食性的间接作用是其主要作用形式.旋轮虫分泌物对絮凝性细菌的絮凝性、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同步硝化和脱氮效能均有促进作用,进一步表明旋轮虫提高活性污泥活性的作用是通过其分泌物提高细菌活性的结果.此外,通过使用根癌农杆菌KYC55从旋轮虫分泌物中检测出AHLs信号分子的类似物,表明旋轮虫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分泌物误导或触发细菌的群体感应所致.本文结果为研究微型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37.
为了研究河流水质受到流域环境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 TM影像和 SPOT影像 ,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以及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遥感和 GIS技术 ,对基隆河水质及其与环境背景和城市污染的关系做了分析 .根据遥感影像灰度值与水体反射率和水中悬浮固体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运用 SPOT影像和实测数据将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分为 4级 .并进行了基于 GIS专题信息的基隆河流域环境遥感制图 ,通过水体悬浮固体浓度等级与环境背景、排污口的比较 ,通过计算各等级水体与各种环境背景相邻的边界长度 ,得出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主要受环境背景和城市排污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38.
单元自动演化模型自动生成农田保护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时期,许多城市都在制定和实施农田保护区计划.本文提出了利用单元自动演化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等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来自动生成农田保护区,获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可以为政府部门和规划工作者提供一种科学制定农田保护区的新手段,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并能获得农田保护区在空间的优化分布,这是常规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939.
Given the wide diversity of data services provided to 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agencies, the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GEO)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ommittee on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CEOS) developed the approach described in the report, Implementing the GEOSS Water Strategy—From Observations to Decisions to develop more coherent and equitable data services for water management through the use of Earth observations. Among other water resource issues, it recognized the need to enhance data-enriched water management services to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related to drought monitoring, flood warning, tracking and impro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onitoring and ameliora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Need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ategy's four themes: improved data acquisition for essential water variables, research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nteroperability and coordination, and capacity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support, are reviewed. Responses to the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undertaken by GEO, led by its Global Water Sustainability (GEOGloWS) initiative which includes NASA contributions, CEOS, and the Global Terrestrial Network for Hydrology (GTN-H). Progress on the themes is reviewed and benefits of these developments for international and US water management are identified. The commentary concludes with a summary of what has been achieved, what remains to be done, and the priority focus areas for implementation in the final year of the Strategy.  相似文献   
940.
傅楷翔  贾国栋  余新晓  王旭 《环境科学》2024,45(3):1586-1597
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是西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普遍存在数据获取困难、时效性过低及未考虑研究区独特的“高寒盐碱”环境状况等问题.基于GEE平台及研究区独特地理环境,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进行改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一种新的适用于高寒盐碱地区的盐碱遥感生态指数(SRSEI)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利用ArcGIS 10.3平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在多时空尺度下分析青藏公路那曲至安多段沿线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格局与时间变异趋势,并探究自然和人为等8个控制因子对SRSEI时空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相较于RSEI,SRSEI对植被更加敏感,对植被稀疏和盐碱化严重地区的分辨能力更强,适合高寒盐碱区生态质量评价.②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异性,生态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安多县城,质量等级为优和良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南部那曲地区;时间尺度上32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中西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有很强的改善作用,改善面积1 425.98 km2,占比99.82%.SRSEI均值为0.49,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0.015 7 a-1.③土地利用方式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中驱动力最大的影响因子,多年份平均q值0.1576,环境因子的影响力较低;多因子交互结果显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因子在交互作用下均有协同增强的作用,且人为因素的影响力在逐步上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土地利用方式交互作用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交互控制因子.该研究可为那曲至安多段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