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Ni Y  Liang X  Chen J  Zhang Q  Ma L  Wu W  Kettrup A 《Chemosphere》2004,56(11):1137-1142
The effect of methanol of low concentration on adsorption and leaching of atrazine and tebuconazole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adsorpt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retardation factors (Rm) of pesticides on EUROSOIL 3# log-linearly decreased as volumetric fraction of methanol (fc) was increased in the binary solvent mixtures of methanol and water. Thes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solvophobic theory formerly outlined for describing the adsorption and transport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hemicals from mixed solvents. Nevertheless, the adsorption of these pesticides in soil–water system slightly increased when the soil was pre-washed with methanol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pre-washed with water (pure water system). Furthermore, their adsorption coefficients were still higher in binary solvent systems with methanol of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i.e. fc<0.03 for atrazine and fc<0.01 for tebuconazole, than those in pure water system. The adsorption coefficients (logKw) of atrazine and tebuconazole predicted by solvophobic theory were 0.5792 and 1.6525, respectively, and their experimental logKw were 0.3701 and 1.6275 in pure water system. Obviously, the predicted logKw of the two pesticides was high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log Kw in pure water system. The predicted Kw and the retardation factor (Rw) in pure water system by solvophobic theory are thus possibly inaccurate.  相似文献   
42.
夏季广州城区细颗粒物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于2008年7月1~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PM2.5和PM1.0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Na+、NH4+、K+、Mg2+、Ca2+、F-、Cl-、NO3-和SO24-等9种离子组分质量浓度,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大气散射系数、大气能见度以及SO2、NO2、O3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等数据.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25.5±10.9)μg·m-3和(22.7±10.5)μg·m-3,分别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47.9±4.3)%和(49.3±4.3)%.SO42-占PM2.5和PM1.0中质量浓度百分比最高,分别为(25.8±4.0)%和(27.5±4.5)%.较高的温度和O3浓度有利于SO24-的生成,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NO3-的生成.PM2.5和PM1.0中亲水性较强的SO42-、NH4+和NO3-对散射系数和能见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3.
Simulation of helio-photovoltaic system is continuously undergoing revolution through diverse parameter modifications which closely mimic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retrospect, the current work has presented a nonlinear modification of equivalent circuit parameters and simulated the same for different semiconductors (crystalline and thin films); furthermore, established a mathematical relation between the coefficients of solar irradiance and module temperature (SIMT); moreover,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IMT on the model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upshot reveals that increment in solar irradiance (SI) intensifies the output current whereas an increase in module temperature (MT) diminishes the output voltage; the SIMT coefficients developed validated well with the manufacturers data; the influence of SI was evident on the photon current, diode current, and shunt resistance whereas the effect of MT was pronounced on the diode current, ideality factor, and shunt resistance. Thus, the provision made by this work is essential for advanced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helio-photovoltaic systems.  相似文献   
44.
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大气透过率是研究红外辐射传输的重要参数.基于红外辐射大气传输的基本理论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和软件平台2个方面对计算大气透过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复杂气象条件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5.
在利用半分析方法结合光学闭合原理模拟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过程中,参考波长的选择对最终结果有较大影响.为了得出最佳参考波长的影响因子,利用太湖、巢湖和滇池的野外实测数据,对后向散射系数进行模拟,进而分析水体的最佳参考波长与其对应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了太湖、巢湖和滇池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曲线的幂函数光谱模型,获得的光谱指数分别为2.643±0.317、 2.719±0.242、 1.638±0.534.结果表明:①以整个湖泊为研究对象时,最佳参考波长随着湖泊水体中总颗粒物浓度cSPM、有机颗粒物浓度cSPOM和叶绿素浓度cCHL平均值的增大而向长波方向移动,太湖、巢湖和滇池水体的最佳参考波长分别为695、 720和730 nm;②以单个湖泊的各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内陆湖泊光学特性的复杂性,最佳参考波长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但cSPM是一个共同的影响因子.此外,过高的cCHL将削弱水质参数浓度与最佳参考波长间的规律性;③在以无机颗粒物为主的水体中,后向散射系数与总颗粒物浓度之间存在更好的相关性,如在太湖水体中,R2达到0.852.  相似文献   
46.
铬天青S-铝(Ⅲ)-聚乙二醇4000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pH5 0的NaAc HAc缓冲溶液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 40 0 0存在下 ,铬天青S与铝 (Ⅲ )形成络合物微粒体系 ,在 40 0nm和 5 30nm处出现两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 .共振散射光强度与Al(Ⅲ )的浓度在 0 0 84— 0 84μg·ml- 1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共存物质的影响 .建立了一个共振散射光谱测定水中Al的方法 ,其结果与分光光度法一致 .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AlN覆铜板在盐雾环境下的性能退化及其微观机制。方法 采用交替喷雾和干燥方法对AlN覆铜板进行15周期的中性盐雾试验,并在第1、3、6、10、15周期时检测其相关性能。主要通过击穿电压测试、介电性能测试和导热性能测试等方法,分别评价AlN覆铜板的电绝缘特性、介电损耗及导热系数,并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测试对试样表面/截面微观形貌和元素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AlN覆铜板导热系数和击穿电压随盐雾试验周期的增长而逐渐退化,最大退化率分别为13.2%和73.8%。介电损耗明显增加,盐雾试验15周期后,在低频区域的最大值约为1.3。Cu电极发生明显腐蚀,生成大量绿色腐蚀产物,导致表面Ni-P镀层脱落失效。H2O分子扩散进入AlN陶瓷内部,在局部区域造成陶瓷水解,逐渐形成微裂纹。结论 盐雾试验过程中,Ni-P镀层逐渐开裂剥落,Cu电极表面最终形成大面积疏松多孔的腐蚀产物层。H2O、Cl、Na+等逐渐溶解扩散进入AlN陶瓷,导致陶瓷中空位、裂纹、杂质缺陷浓度增加,二者都会增强导热过程中的声子-缺陷散...  相似文献   
48.
目的从米散射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有关的粉尘粒径的米散射效应进行研究。方法所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对米散射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运用Matlab编程软件对0~5μm之间的微粒进行散射光强和散射相函数的计算,得到不同粒径的散射光强、散射相函数,然后利用COMS相机对激光拍摄得到其散射图像,利用散射图像的灰度值与0~5μm之间加权平均的粒子散射相函数值作对比,比较程序实现的可行性。结果得到了0~5μm之间微粒的散射光强以及相应的散射相函数以及激光灰度图像在72°到108°的灰度值。结论通过图像灰度值与散射向函数的曲线对比,证明了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从安全投入产出分析的角度为安全投入决策提出一个新视角,相比于直接用生产函数等数学方法得到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的关系,通过软件分析得出各个要素与安全产出的关系,再进行拟合,最后得到安全产出回归方程,这样得到的分析结果更准确和可信。通过实例可以证明如果要确定安全投入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采用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如要预测安全产出可以采用根据散点图做出的回归方程。另外,在分析安全投入要素相对重要度时,因为各个投入要素的数量级和单位的不同,回归方程系数应选择标准化回归系数;要预测安全投入产生的安全产出则应采用非标准化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究祁连山区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规律,论文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的箭叶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5种灌丛为对象,建立固定样地,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分层(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壤含水量监测。结果表明:1)在各灌丛类型样地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很大,由大到小依次为:箭叶锦鸡儿>吉拉柳>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2)在小流域内空间尺度上,地形(海拔、坡向)、气象(降水、温度)、植被、土壤等作为主要因素共同影响着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导致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随海拔(降水)升高而增大、随地形遮荫作用增强而增大(阴坡高于阳坡)的变化规律。3)不同灌丛类型样地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内各月的变异程度均为弱变异或中等变异,相同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大小顺序基本为:鲜黄小檗>箭叶锦鸡儿>吉拉柳>金露梅>甘青锦鸡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