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1.
采用改进的三级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大连2个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在大连户外自然条件下常年连续运行,对该人工湿地在夏季、冬季和初春气候条件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重点考察了其对COD、 TN、 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其中夏季(6~8月)COD、 TN、 NH+4-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5%、 76%、 100%和98%,冬季(11月~次年1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 85.3%、 86.4%和97%;初春(2~4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7%、 76.7%、 70.3%和95.5%.夏季、 冬季和初春出水水质为:COD为2.8、 3.8和3.9 mg·L-1;TP为0.02、 0.05和0.07 mg·L-1;TN为6.8、 2.9和9.2 mg/L;NH+4-N为0.01、 0.3和8.1 mg/L.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对大连城市生活污水深度净化效果显著,其中COD和TP去除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质量标准;而出水中TN和NH+4-N分别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和一级B标准.各污染物在夏季、 冬季和初春的脱除负荷分别达到了COD为4.9、 5.1和5.0 g·(m2·d)-1;TN为3.4、 3.0和5.5 g·(m2·d)-1;NH+4-N为0.2、 0.6和3.7 g·(m2·d)-1;TP为0.15、 0.30和0.28 g·(m2·d)-1.对比不同季节人工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及脱除负荷,各污染物的去除受季节影响并不显著,但是NH+4-N和TN的去除受进水污染负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大气微生物对人类危害不仅与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种类有关,而且大气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尺度大小及其分布特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兰州市城关区选取不同环境功能区对其室外大气微生物气溶胶粒径(D,μm)大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功能区大气细菌、霉菌和放线菌气溶胶粒度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分布差异,其中大气细菌气溶胶粒径...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是雨水径流中的重要污染物质。为探究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的季节变化规律。地理位置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根据西安市城区内道路类型、路面材质、交通量、人流量等因素选择5个采样点,以2013年全年的降雨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雨水径流中重金属Cd、Zn、Fe、Mn、Al、Pb的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Cd的质量浓度正常,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受地理位置、人为活动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极小。Zn的质量浓度正常,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第Ⅰ类和第Ⅱ类标准之间;与地理位置、人为活动以及季节变化没有明显关系。Fe的含量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异,交通繁忙、商业活动较多的小寨四季雨水径流中的Fe均较高,均为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3倍,商业活动的影响大于车辆交通的影响,校园秋季雨水中Fe为水质标准的2倍,其它3个季节水质正常,浓度的影响较小,人为因素对雨水中Fe含量的有一定的影响,人流量大的区域雨水中Fe的含量相对较高。冬季燃煤对雨水中Mn的含量影响较为明显。Mn 只在冬季雨水中的含量略高于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对环境影响很小;地理位置,人为活动,区域职能对 Mn的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影响。Al 的含量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限值内,受人流量、区域职能、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Pb的含量受路面交通环境和冬季煤炭燃烧的影响较大,在车辆交通繁忙的地点,Pb的含量明显增高;Pb的含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春季>夏季>秋季;人流量对 Pb 的含量影响不大;下垫面对 Pb 的含量影响明显,柏油路面上的雨水径流中Pb含量最高,石板路面上Pb的含量在其次,塑胶路面上Pb的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南湖大气降尘长期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1984-1993年长春市南湖大气降尘数据,探讨了冬季与夏季的代表月份以及10年间的代表年份大气降尘长期演变规律。10年间冬季降法量呈波浪式递减趋势;从统计来看,冬季1月份降尘最是夏季7朋份降尘量的2.3倍左右;同年度内冬季、春季大风时段的除尘量一般高于夏、秋季;冬季煤烟型大气污染已逐年在所改善,一些自然因素对大气除尘的影响逐渐突出。  相似文献   
15.
对2006—2019年赣江水体及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总氮(TN)、氨氮(NH3-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将赣江按河谷地形和河道特征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3段;根据水流来源将赣江划分为章水、桃江、湘水、贡水、泸江、赣江干流。结果显示:桃江TN质量浓度在2011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8.26 mg/L;章水TP质量浓度在2007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0.18 mg/L,整个赣江丰水期-枯水期的TP质量浓度在0.02~0.18 mg/L范围内浮动,变化幅度较小;章水NH3-N浓度在2008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1.86 mg/L,而在2017—2019年NH3-N的浓度基本处于0.5 mg/L以内,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万安水库和峡江水库对总氮的滞留率,丰水期分别为24.26%、17.44%,枯水期分别为21.36%、16.60%;对总磷的滞留率,丰水期分别为24.78%、19.05%,枯水期分别为33....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驱动力,是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的重要因素.探讨不同海拔和季节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对理解土壤生态过程和预测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海拔900~1 500 m)为研究对象,探讨夏季和冬季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揭示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革兰氏阳性菌含量最高,冬季土壤真菌含量最高,海拔1 200 m处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其它海拔.随海拔升高,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土壤真菌群比细菌群占据更大优势.(2)冗余分析表明,夏季7个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主要受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共同作用,累计解释量达56.72%;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含量主要受环境因子驱动,单独解释量达52.23%,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累计解释量为55.37%.(3)土壤全碳含量、土壤pH和多酚氧化酶是驱动夏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效磷、全钾、全碳含量和土壤pH是驱动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雨水径流中重金属季节性污染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袁宏林  李星宇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14,35(11):4143-4147
为了探讨一年四季不同时段内城区各区域内雨水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变化特点、重金属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污染源分析,采集了西安市几条典型城市交通干道在2013年全年的雨水径流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其中重金属Fe、Mn、Pb、Zn、Al、Cd的含量,对雨水径流中重金属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城区路面径流重金属污染严重,Fe超国家标准3倍,在全年中都保持较高的含量,且浓度值随人为活动密集度增大而增加;Mn、Zn在一年中呈现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的趋势;Pb的浓度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趋势.因子分析表明,Fe、Al被同一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所影响;Zn、Cd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较大;Mn、Pb受到交通污染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SPAMS研究南宁市四季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南宁市四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对南宁市2015年四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观测.SPAMS所测得4个观测阶段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颗粒物数浓度可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南宁市四季大气细颗粒物平均质谱图体现出冬、春两季二次反应生成的污染物质较多.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细颗粒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南宁市细颗粒物各化学成分数浓度占比和污染来源在四季均有差异,且化学成分能体现污染来源.冬季元素碳最高,对应较高的燃煤源;秋季有机碳最高,对应较高的机动车尾气源;夏季富钾颗粒、左旋葡聚糖和矿物质较高,对应较高的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源;春季富钠颗粒和重金属略高.在污染升高过程,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等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不同季节的调查,对渤海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OC)的时空变化特征、碳库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和冬季渤海调查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8±146)μg/L、(491±136)μg/L、(358±228)μg/L和(2534±2601)μg/L,其中冬季渤海水体中POC浓度最高约是春季的7倍.不同季节渤海调查海域POC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即由近岸浅水区向远岸逐渐降低,高值区多集中在调查海域北侧近岸、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湾等处.不同季节影响POC分布的因素不同,春、夏和秋季影响渤海调查海域POC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沉积物再悬浮是影响冬季渤海调查海域POC分布的主要因素.通过C/N比值探究不同季节渤海水体中POC来源发现,春季有45.3%、52.8%样品的C/N比值分别介于2.6~4.3和4~10之间,夏季有38.7%、32.3%样品的C/N比值分别介于2.6~4.3和4~10之间;秋季有84.4%样品的C/N比值介于4~10;而冬季有72.2%样品的C/N比值大于12,可见渤海水体中POC来源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和夏季渤海调查海域POC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的代谢活动,秋季渤海水体中POC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冬季渤海POC的主要来源是再悬浮物作用下沉积物中保留下来的有机物.渤海POC碳库呈季节性变化,春、夏和秋季渤海调查海域POC碳库在6×105~7×105t范围内,冬季碳库最高,为2.5×106t.  相似文献   
20.
马杰  刘弘  李甜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5):521-522,540
通过对石楠不同季节单株和组群对环境除菌功能的调查与测定表明,春季除菌功能优于冬季,组群的除菌功能优于单株,同一植株离植株距离近的除菌功能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单株及组群的除菌功能优于裸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