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027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197篇
环保管理   293篇
综合类   3040篇
基础理论   329篇
污染及防治   959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微生物淋滤能够去除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生物淋滤法在硫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污泥中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氧化成金属硫酸盐溶出;而厌氧酸化淋滤作为新技术,在厌氧酸化阶段通过质子交换和非离子态金属盐溶解使重金属浸出释放,相较于微生物淋滤法无需外加药剂和前处理,具有发展潜力。对包括生物淋滤和厌氧酸化淋滤在内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重点介绍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两种工艺的去除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各自淋滤效果的影响,并对淋滤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2.
为了研究絮凝剂对污泥特性及除污效能的作用结果,考察了SBR反应器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污泥特性及COD、NH_4~+-N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10 mg/L PAC会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降低了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分解能力;投加0.1 mg/L CPAM和10 mg/L PFS能够改善活性污泥菌胶团和絮体结构,使得活性污泥的吸附效能和沉降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3.
Phosphorus (P) is a limited resource, which can neither be synthesized nor substituted in its essential functions as nutrient. Currently explored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 global reserves may be depleted within generations. China is the largest phosphate fertilizer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s municipal wastewater contains up to 293,163 Mg year of phosphorus, which equals approximately 5.5% of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phosphorus consumed in China. Phosphorus in wastewater can be seen not only as a source of pollution to be reduced, but also as a limited resource to be recovered. Based upon existing phosphorus-recovery technologies and the current wastewater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three options for phosphorus recovery from sewage sludge, sludge ash and the fertilizer industry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4.
This study aimed to reveal how amoxicillin(AMX) affect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he spread mechanis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 in the AMX manufac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For this purpose, a 1.47 L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 reactor was designed and run for 241 days treating artificial AMX manufacture wastewater. 454 pyrosequencing was applied to analyze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in the system. The antibiotic genes OXA_(-1), OXA_(-2), OXA_(-10), TEM_(-1), CTX-M_(-1), class I integrons(intI1) and 16 SrRNA genes were also examined in sludge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ra Ignavibacterium, Phocoenobacter,Spirochaeta, Aminobacterium and Cloacibacillus contributed to the degrad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 compounds(such as various sugars and amines). And the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of eachβ-lactam resistance gene in the study was chang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MX concentration.Furthermore the vertical gene transfer was the main driver for the spread of ARGs rather than horizontal transfer pathways i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35.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并降低能耗,采用FS(fluid shear,流体剪切)、UC(ultrasonic cavitation,超声空化)、FS和UC联合工艺(FS-UC,UC-FS)破解剩余污泥,并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联合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FS对剩余污泥破解效果一般,只在开始阶段具有较好效果,随作用时间延长,破解效果未有显著提高甚至下降.UC对剩余污泥破解效果明显,随作用时间延长,破解效果显著提升,但能耗也随之增大,EDR(energy disintegration ratio,效能比)明显下降.相同作用时间下,UC破解效果优于FS破解效果,UC破解剩余污泥的DDCOD(degree of disintegration,破解率)与EDR均明显高于FS方法.单因素试验得出的较优FS作用时间范围为2~8 min,较优UC作用时间范围为5~15 min.响应面法试验结果显示,联合工艺的剩余污泥破解效果和能量利用率均优于单一方法,联合工艺中FS-UC工艺的破解效果优于UC-FS工艺.FS-UC工艺的最佳参数:FS处理5.6 min再UC处理15.0 min,该条件下剩余污泥实际DDCOD为50.8%,EDR为26.8%.UC-FS工艺的最佳参数:先UC作用15.0 min再FS作用7.8 min,该条件下剩余污泥实际DDCOD为36.5%,EDR为17.1%.研究显示,以DDCOD和EDR为指标,4种工艺的高效性顺序为FS-UC > UC-FS > UC > FS,其中FS-UC工艺具有能耗低、破解效率高的特点,是4种工艺中剩余污泥破解效果最好的一种工艺.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考察高效酶促进剂在养猪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功能,在养猪废水治理工艺的生化段SBR反应器进水中投加高效酶促进剂Accell.两套相同的装置平行运行的效果对比表明:投加Accell可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增加溶氧效率,强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投加高效酶的装置对COD的去除可在SBR反应器基础上再减少40%以上,对NH3-N的去除可进一步再减少25%以上,对P的去除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7.
外源Ca2+对SBR启动期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丽飞  杨新萍  张雯雯 《环境科学》2017,38(6):2470-2476
利用无机物如Ca~(2+),加快活性污泥反应器启动,强化活性污泥絮体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采用序批式反应器,研究进水中添加Ca~(2+)对反应器启动期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胞外多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至28 d,与进水中不添加Ca~(2+)的反应器(对照反应器)相比,进水中添加150 mg·L~(-1)外源Ca~(2+)的反应器中活性污泥MLSS和MLVSS值分别高出了89.6%和75.6%,SVI值则降低了47.9%;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总量增加了76.4%,多糖增加了28.8%,蛋白质减少了31.6%,添加150 mg·L~(-1)外源Ca~(2+)的反应器中污泥胞外多聚物中多糖/蛋白质值为68.8,对照反应器的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多糖/蛋白质值仅为36.6.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外源Ca~(2+)导致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组分发生了变化.实验结果为进水中添加外源Ca~(2+)改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8.
统计了大庆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重金属含量和本地区土壤环境重金属现状监测值,结果表明:大庆地区土壤属于天然低背景,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 309-2009)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污水厂污泥泥质特性,分析堆肥后污泥土地利用前景与环境影响,建议城市污泥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为大庆污泥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9.
膨胀污泥中丝状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阐明膨胀污泥中的丝状菌种类和特性,利用培养法、显微镜检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膨胀污泥中分离鉴定丝状菌,并对典型丝状菌进行特性分析.利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和淀粉培养基分离出的丝状菌可归入18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属于放线菌门,其余均属于真菌.青霉菌属(Penicillium)、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菌属(Aspergillus)、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在培养基上的出现频次较高.毛孢子菌、链霉菌、青霉菌和链格孢菌都能在pH中性或偏酸性条件下良好生长.高浓度的Na Cl能够抑制毛孢子菌和链霉菌,但对青霉菌和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除毛孢子菌外,链霉菌、青霉菌和链格孢菌都可有效地利用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碳源浓度增加会促进它们的生长.r DNA-ITS区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膨胀污泥中存在大量未知真菌.  相似文献   
140.
两段式曝气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啸  卞伟  王盟  阚睿哲  赵青  梁东博  李军 《环境科学》2017,38(10):4332-4339
基于4个不同进水条件的小试实验探究,得出所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异养菌在曝气初期阶段大量消耗碳源,对于NO-2-N和NO_3~--N的反硝化效率较低.为此,实验在常温(20~23℃)条件下,在同一周期内先采用低曝气量曝气之后再用高曝气量曝气的两段式曝气方式运行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低曝气量时长分别取1、2、3 h这3个阶段分别运行,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颗粒污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S粒径增大,反硝化能力提升,NO-2-N的反硝化速率(以LVSS计)在低曝气时长为2 h时升至最高,达9.66 mg·(g·h)~(-1).亚硝态氮积累率不断升高至77.84%,总氮去除率最高达70%.颗粒污泥内部孔隙增多,且细菌多以球菌、椭球状及杆菌为主,氨氧化菌(AOB)占总菌的比例由13.70%升至15.40%.因此,通过两段式曝气过程实现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