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安全科学   323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584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目的 获取安全防护结构中细观多胞材料在高速冲击下的波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研究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通过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提取的位移场数据,结合局部应变梯度法得到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结果 冲击端和支撑端分别诱发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冲击端诱发右行冲击波阶段、支撑端诱发左行冲击波且未压缩区刚性向右运动阶段和右行冲击波压缩区域与未压缩区域一体刚性向右运动阶段.通过冲击波波速的演化规律研究,分别获取了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的拉氏位置和拉氏波速,通过严格理论推导解释了右行冲击波波阵面具有恒定减加速度的结论.最后对冲击波波阵面划分阶段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论 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可以获取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可为安全防护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2.
研究了超声场降解水溶液中叔丁醇的行为,并探讨了反应动力学模式。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超声波降解叔丁醇能够达到较好的降解效果。叔丁醇的去除率随着超声辐射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频率为20kHz、功率为1500W的超声场下,作用80min能够达到90%左右的去除率。反映体系的降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升高,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反应体系的pH值对叔丁醇的降解率影响不大:溶液中溶解气体的种类对降解效果有一定影响。反应速率常数按照由快到慢的顺序为ko2〉k未作处理〉kN2。在一定的初始浓度条件下,超声波降解叔丁醇的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3.
Three different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that aim to protect freshwater habitats from risks of the photosynthesis-inhibiting herbicides metribuzin and metamitron. These procedures are (1) the first-tier approach, based on standard toxicity tes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 assessment factor, (2) the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 approach, based on laboratory tests with a wider array of speci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 statistic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HCx (the 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x% of the species), and (3) the model ecosystem approach,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reatment-related effects in field enclosures. A comparison of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s reveals that the first-tier approach is the most conservative for metamitron and metribuzin, and that HC5 values (and even HC10 values) based on acute EC50 values of algae and aquatic vascular plants may be used to derive maximum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 for single applications. For both compounds these HC5 values were very similar to the ecological threshold concentrations in the enclosure studies. In contrast to model ecosystem experiments, however, HCx values based on lab toxicity tests do not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very potential of sensitive endpoints and on indirect effects, which may be important for regulatory decision-making. In the enclosure study, indirect effects of metribuzin on invertebrate populations were observed at an exposure concentration that was approximately 20 times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HC5 value based on lab toxicity data for aquatic invertebrates.  相似文献   
144.
氧化镁FGD脱硫过程的建模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氧化镁烟气脱硫是以氧化镁为脱硫反应剂的一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目前国内外应用甚少,但开发前景广阔。以实验室小试为基础,从气液传质入手,利用双膜理论建立脱硫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对中试脱硫效率进行预测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脱硫效率与实际脱硫效率有很高的吻合度,其计算参数能反映出实际运行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对实际工况中操作条件的变更以及运行参数的调试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我国淡水生物菲水质基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菲是一种国内外水体中普遍检出的优控多环芳烃,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然而,由于本土物种生态毒理学数据匮乏等问题,关于菲的基准阈值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9种本土水生生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9种水生生物的急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及3种慢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并推导了菲的基准阈值.此外,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对本地和非本地物种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探究美国水生生物毒性数据在我国本土基准阈值推导过程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采用US EPA"指南"推荐的方法对菲本土水生生物急性基准阈值(CMC)和慢性基准阈值(CCC)进行了推导,分别为0.033 mg·L~(-1)和0.012 mg·L~(-1);另外,本土与美国物种敏感性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存在使用美国水生生物毒性数据来推导我国菲水生生物基准阈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6.
以两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模拟试验,比较在相同水位变化幅度下不同高水位持续胁迫水平(分别以T0、T1、T2、T3表示恒静止、持续4 d、持续8 d和持续12 d)对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植株伸长、具体形态指标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并同步分析滆湖大洪港内两处风浪差异区(湖岸区M1和湖心区M2)两种沉水植物相应的适应性和形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和狐尾藻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环境适应性,T0时任意两处的两种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均最大;在风浪扰动较小区域(M2),持续高水位减弱了两种植物的伸长和生长(p0.01),并显著限制其在地上生物量的投资和茎干横向的分支(p0.05).在风浪扰动较大区域(M1),持续高水位对两种沉水植物产生了相同的形态变化,并显著降低各梯度下其Fv/Fm和快速光响应曲线(p0.05),但M1处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能力均显著大于M2处.狐尾藻对风浪扰动和长时间水位胁迫能表现出更强抗弱光性和光合作用能力.因此,持续高水位胁迫下(小于8 d)两种沉水植物对一定程度水动力仍有较好的形态和生长适应性,对特定水文波动特征进行合理应对以保持沉水植物活力和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7.
为了分析汞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在一个化学模式中加入汞的气相、气液平衡和液相反应,模拟大气汞及其化合物的演变规律,并分析了气象因子(云、光解率、温度)和化学因子(气态O3、H2O2、HO2、OH和气态零价汞Hg0(g))的初始体积分数对各形态汞及其化合物浓度和Hg0(g)转化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中等大气污染条件下,Hg0(g)的每小时平均转化率为2.91%.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云量、光解率、温度、O3和Hg0(g)的初始体积分数对不同形态汞的影响较为显著.云量的增加、光解率的增加、臭氧初始体积分数的升高,各形态汞的平衡时间缩短,除气态氧化汞和一价汞离子外,其他形态汞的平衡浓度均会降低,Hg0(g)的转化率增加.温度增加将抑制Hg0(g)的转化.Hg0(g)的初始体积分数增加,各形态汞的浓度升高,但其平均转化率没有显著变化.不同因子对汞化学过程的相对作用对区域或全球大气汞的环境模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8.
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生态要素、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格局特征与景观稳定度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文章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理论;一方面有助于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原有生态保育措施只考虑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不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文章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用于重庆市长寿区生态功能区划,区划结果为:将重庆市长寿区划分为3个生态亚区,9个生态功能区和21个生态功能小区,与未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相比,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多了四个生态功能小区,而这四个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出,有助于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从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生态保育措施,对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9.
机载设备的噪声环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标准中所规定的试验载荷的计算方法,2种噪声试验装置——高声强混响室和高声强行波管,以及高声强试验系统和测试系统的组成。以GJB 150.86—17的图1声谱为基准,开展了机载设备的噪声环境试验研究,对噪声试验中试验夹具的设计和制造、试验样品的安装、试验前的检查和试验程序进行了说明,采用了开环和闭环方式控制声场,试验结果达到了国军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0.
近48a宁夏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的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8年宁夏日温度及逐月北半球500 hPa环流特征量、北极涛动指数(AOI)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宁夏寒潮频次变化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其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宁夏寒潮活动各地差异较大,主要出现在春季;近48年,春秋季寒潮频次呈弱增加趋势,冬季呈弱减少趋势;寒潮频次与AOI、气温呈负相关,与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强度及入侵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频次呈正相关,相关关系在秋冬季明显,春季不明显;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AOI从负位相转为正位相,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宁夏地表温度持续升高,是宁夏冬季寒潮频次减少的可能原因;春季也有类似的变化,不同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西伯利亚高压对寒潮活动作用更显著,之后,随气温持续增暖,冷空气活动对寒潮频次的影响更明显;秋季,西伯利亚高压和冷空气活动对寒潮的影响更直接明显。研究还发现,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持续增暖,北极涛动对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有所减弱。因此,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活动频次、东亚冬季风、气温这几者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是宁夏寒潮频次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