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7 毫秒
31.
爆炸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研究(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论是矿山工程、隧道工程中钻孔爆破效率的提高、工程爆破领域爆破振动参数的预测,还是最近一系列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中粘地炸弹对地下坚固目标的破坏,在不考虑岩石中强爆炸引起的光子和电磁辐射等极端效应情况下,都亟待要求对岩石中爆炸引起的应力、变形及其它运动参数和破坏效应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只能达到大致的机理及景象的定性认识和描述,定量上的确定存在数量级的误差,尤其是爆炸和冲击的近区。误差更大。其原因在于岩石中爆炸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特征,不仅与作用时发生相应的物理及力学运动密切相关,而且强烈地受岩石自身构造缺陷水平及其变化的制约。本文概迷了爆炸作用下岩石的动力变形与破坏研究之现状。研究中考虑了岩石的构造特点及其对基本力学性状的影响,并简述了其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32.
采掘诱发地震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根据煤或岩体的赋存特征及采动后的受力特点,将采矿及掘进等工程进行过程中诱发的地震灾害分为三类,即完整煤岩体受压应力作用的失稳、顶底板受拉应力型地震及断层走滑受剪型诱发地震。文章在分别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矿诱发三种类型地震的发生条件,提出了防治发生诱发地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长大隧道岩爆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岩爆是长大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岩爆研究对于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岩爆机理研究是岩爆预测及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由于现有理论的不完善,以之为基础的预报体系及控制技术还不能对岩爆灾害进行准确预报和有效控制.岩石静力学理论在岩爆研究中是重要的,但它还不能阐明岩爆的全部机理.钻爆法开挖过程中,各炮层的顺序起爆、周边眼起爆后开挖轮廓面的瞬时大幅卸载及岩爆事件本身所产生的各类高幅值、陡波前应力波以及它们的叠加效应对于围岩,尤其是处于双向受压、一侧临空、具有发生破坏潜势的既有炮次围岩的扰动作用应该是显著的.围岩也许不会在上述动荷载的一次作用下就发生宏观破坏,但这些应力波的多次扰动,却会在微观-细观尺度上引起围岩累积性损伤的加剧与局部应力环境的恶化,并最终导致裂纹的大规模瞬时动力扩展,伴随晶间、粒间瞬态应变能的高速释放,围岩便会以岩爆的形式失稳.因此,系统进行岩爆灾害的岩石动力学机理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4.
关于综放开采技术安全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从放顶煤开采的一次采高大、上覆岩层的活动范围大、破碎顶煤的存在等基本特征出发,论述了关于放顶煤开采中瓦斯、顶板和冲击地压等安全问题.放顶煤开采对有些安全问题可以缓解,比如工作面的瓦斯突出.但是也可能诱发一些安全问题,如坚硬顶板对支架的冲击、采空区垮落岩石的撞击与摩擦诱发瓦斯事故等.在放顶煤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同时,更应重视其相应的安全问题的系统研究与解决.  相似文献   
35.
延边地区公路沿线边坡失稳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延边地区公路沿线分布着大量软岩,其岩性具有强膨胀性,致使这一地区公路边坡出现了多处滑坡现象。为了合理地处理这一工程地质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该种软岩的膨胀特性。选取滑坡体软岩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其自由膨胀率、无荷膨胀率和有荷膨胀率,并具体测定了其膨胀力,探讨了其膨胀率和膨胀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研究区软岩的膨胀特性,为公路建设中软岩边坡加固参数的选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类、RM R分类和Q系统分类等3种分级法的具体使用和评价标准,并以西南某水电站为例,将这3种分类方法对其坝区围岩分类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了该水电站围岩合理、科学的评价分类结果。依据此评价结果,绘出了坝区岩体质量分级图,准确显示了坝区的岩体质量特征,证实了3种分级法在该类岩体分级的适用性和统一性。在充分调查和资料掌握的基础上,对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和实际的操作法。  相似文献   
37.
对碳素纤维进行氧化改性,利用改性后的碳素纤维处理近岸污染海水,重点研究了改性碳素纤维对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的吸附作用。考察了碳素纤维液相改性时间、碳素纤维投加量、活性磷酸盐初始浓度、活性硅酸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海况、pH值等单因素对近岸海洋污染物磷酸盐、硅酸盐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碳素纤维对硅酸盐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70%,对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为31%左右。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改性碳素纤维材料修复模拟近岸海水的优化条件为:碳素纤维改性时间为1.5 h,投加量为0.01 g,硅酸盐初始浓度为3mg/L,磷酸盐初始浓度为20 mg/L,海况为3级,pH值为8,吸附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碳素纤维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31.06%,硅酸盐去除率可达70.88%。  相似文献   
38.
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前后长江口硅酸盐分布及其比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口SiO2--Si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水体的营养盐结构和生态系统.根据2010年8月、11月和2011年5月的现场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区域一个水文年(跨三峡水库三期蓄水)硅酸盐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硅酸盐分布与盐度分布极其相似,整体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特点;截取一断面分析发现存在上升流,硅酸盐等值线有抬升趋势.3个季节硅酸盐平面分布各有其季节性特点,但总体浓度夏季高于秋季,秋季高于翌年春季;在整个调查区域SiO32--Si/DIN值是10月>8月>5月,而SiO32--Si/PO43--P值是5月>8月>10月;3个季节SiO32--Si浓度与盐度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历史资料比较得出,2010-2011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比值小于2004年,也小于1985-1986年,可见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SiO32--Si/DIN、SiO32--Si/PO43--P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岩石溶蚀的表现特征及其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微晶白云石大理岩和黏土质长石砂岩为研究对象,以现场实测及室内试验资料为基础,对岩石溶蚀的表现特征及其对表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在岩石发生溶蚀的区域,由表及里易溶性矿物成分和易迁移元素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黏土矿物含量和烧失率逐渐减少,岩样的微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岩石表层溶孔、溶隙发育,易溶矿物颗粒表面出现溶孔、溶坑、颗粒间出现溶蚀裂隙等;2)溶蚀使岩石表层强度降低、吸水率增大,溶蚀愈严重表层强度越低、均匀性愈差,吸水率愈大;溶蚀还使岩石的孔隙度及孔隙尺寸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0.
重庆城口地区广泛发育有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测定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富集层、黑色岩系岩石及其风化土壤、硅质岩样品中Cr、Co、Ni、Cu、Zn、As、Cd、Sb、Pb含量。结果表明多金属富集层中重金属相对比较富集,其中Cd、Zn、As的富集程度较高,富集系数平均分别为119.67,10.73,7.30。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其中Cd、As的生态危害较大,黑色岩系尤其以多金属富集最为明显,在未来的研究中关注多金属富集层中Cd、As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