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23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阶段,煤对单组分气体的吸附规律服从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第一阶段,吸附量与压力正相关;煤的变质程度、吸附温度及压力和吸附气体的种类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并在不同情况下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高低变质煤样对吸附量的影响大,而中等变质程度的影响小;温度是低压阶段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吸附气体种类对吸附量的影响是由于其自身物化性质差异,相同试验条件下煤对3种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从大到小为CO2、CH4、N2。  相似文献   
102.
大气降雪能够保存大气环境信息,是研究区域环境的良好介质.位于渝黔交接带的金佛山海拔2 251.1 m,冬季降水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周边区域人类活动强烈.关于该区域大气气溶胶中的飞灰单颗粒特征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采集了金佛山5个降雪样品,运用扫描电镜及X能谱分析联用系统(SEM-EDS)对样品中的132个飞灰进行单颗粒形貌、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雪中存在大量球形飞灰,包含光滑颗粒、粗糙颗粒及聚合体颗粒3种形态,分别占统计颗粒的80.31%、14.39%和5.30%;平均粒径1.64μm,平均环度1.09.按主导化学元素分为富硅类、富碳类、富铁类、富铝类及富钛类5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4.09%、49.24%、12.88%、2.27%和1.52%.结合气象资料、气团后向运移轨迹和飞灰性质,推测富碳类飞灰可能主要来自于生活排放源和工业活动;富硅类飞灰可能来自于渝西、黔北、湘中、浙赣一带及粤西的火力发电厂等高温燃煤工业;富铁类及富钛类飞灰则可能来源于渝西和黔北、湘中的钢铁厂、轧钢厂等金属冶炼活动.  相似文献   
103.
利用SPAMS研究南宁市冬季单颗粒气溶胶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南宁市2015年冬季2月15~24日期间大气PM2.5进行观测.SPAMS所测得大气PM2.5数浓度与PM2.5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系数为0.76,在一定程度上颗粒物数浓度可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Art-2a)对PM2.5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确定PM2.5化学成分主要为元素碳、有机元素碳混合颗粒、有机碳、富钾颗粒、矿物质、富钠颗粒、二次无机颗粒、左旋葡聚糖以及其它重金属共9类.成分占比最高的是元素碳,其次是有机碳和富钾颗粒.监测到80%以上的PM2.5粒径主要集中在0.2~1.0μm之间,峰值出现在0.62μm处,各化学成分的粒径分布特征与总颗粒数粒径分布特征相似.各化学成分数浓度与PM2.5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较一致,化学成分数浓度占比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瞬时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04.
根据2010—2013年对浙江舟山2个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海域14个站位的表层海水铜、铅、锌、镉、砷、总铬、总汞、p H值、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化学耗氧量、悬浮物和粪大肠菌群等14项污染因子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营养指数法对监测海域海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舟山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海域表层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基本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悬浮物,其他水质指标则较低;2个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均呈高富营养化状态,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铅污染。  相似文献   
105.
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生活垃圾焚烧汞污染排放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汞在其周边环境土壤中沉积,可能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华北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对其周边土壤中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土壤中汞的污染状况及对周边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土壤中汞的浓度范围为0.015~0.25 mg·kg-1,平均值为(0.088±0.064)mg·kg-1.土壤中汞的浓度明显受到了风向影响,在焚烧厂西北方向(下风向)上汞的浓度高于东南方向(上风向)上汞的浓度.通过克里格插值绘制的汞等浓度值线图进一步给出了汞在周边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图中显示在焚烧厂的周边存在3个浓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焚烧厂的西北偏北、东北偏北、西南偏西方向.单项污染指数及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焚烧厂部分周边土壤样品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土壤汞未对当地人群造成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06.
王幼奇  白一茹  王建宇 《环境科学》2014,35(7):2714-2720
确定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污染状况,对于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作用.以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10 m(L尺度)和1 m(M尺度)两种尺度上网格取样,共取耕层土样(0~20 cm)223个,利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铜(Cu)、锌(Zn)、铬(Cr)、镉(Cd)和铅(Pb)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并利用单因子指数(P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综)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两种尺度下,Cu、Zn、Cr、Cd、Pb均属中等变异性,其变异系数(CV)顺序为:Cd>Pb>Cr>Zn>Cu.地统计分析表明,L尺度下Cd和M尺度下Pb块金系数为100%,表现为纯块金效应,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具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其它重金属元素在两种尺度下块金系数均小于25%,说明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结合Pi和P综值可知,两种尺度下除了Cu外,其它4种重金属元素出现轻度污染的样点数较多,表明研究区已出现重金属富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7.
金华市萤石矿区土壤氟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群峰  周小玲 《环境科学》2015,36(7):2648-2654
对金华市萤石矿区村庄表层土进行了全氟(TF)、水溶态氟(WF)含量的测定.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法进行了四个矿区和一个非矿区的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土壤TF含量范围28.36~56 052.39mg·kg-1,算术平均值8 325.90 mg·kg-1,几何均数为1 555.94 mg·kg-1,中位数为812.98 mg·kg-1,变异系数为172.07%.供试土壤WF含量变化范围在0.83~74.63 mg·kg-1,算术均值为16.94 mg·kg-1,几何均数为10.59 mg·kg-1,中位值为10.17mg·kg-1,变异系数为100.10%.TF和WF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地氟病发生区平均水平.供试土壤氟污染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杨家、冷水坑、花街矿区土壤氟污染最为严重,大仁矿区次之,非矿区基本没有受到氟污染.经口摄入土壤是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儿童体重对危害商的影响最大,3种评价方法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鱼虾贝类立体生态养殖对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山东无棣的滨州市水产研究所养殖基地,进行了鱼虾贝类立体生态养殖对水质净化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鱼虾贝类立体生态养殖与单纯贝类生态养殖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相比较,鱼虾贝类立体混养对CODMn、BOD5、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硫化物、挥发酚的去除率明显高于贝类单独养殖的去除率,总磷的去除率二者相差不大,唯单纯贝类养殖对总氮的去除率高于鱼虾贝类立体养殖。  相似文献   
109.
110.
ABSTRACT: This study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climatic data can be used to develop a watershed model so that stream flow changes following forest harvest can be determined. Measured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precipitation,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concurrent relative humidity. Computed variables were humidity deficit,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and ambient vapor pressure. These climatic variables were combined to compute a monthly evaporation index. Finally, the evaporation index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were regressed with measured monthly stream flow and the monthly estimates of stream flow were combined for the hydrologic year. A regression of predicted versus measured annual stream flow had a standard error of 1.5 inches (within 6.1 percent of the measured value). When 10, 15, and 20 years of data were used to develop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predicted minus measured stream flow for the last 7 years of record (1972–1978) were within 16.8, 11.5, and 9.7 percent of the measured mean, respectively. Although single watershed calibration can be used in special conditions, the paired watershed approach is expected to remain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ffe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on the water resou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