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608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209篇
环保管理   258篇
综合类   1344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346篇
评价与监测   198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Unit pricing is a program i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that integrates market instruments to encourage households to reduce waste generation and increase recycling.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unit pricing is effective, especially when the evaluation is based on comparing outcome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so-calle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 to evaluate unit pricing. This approach can provide a less-biased estimation, and can help to examine whether a unit pricing program generates less waste and higher recycling or results in illegal dumping in neighboring regions. Using the fee-per-bag program implemented in Taipei City, Taiwan, as a case study, we found that unit pricing does reduce the amount of garbage but its impact on recycling is not as significant a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suggests. Moreover, the program causes a serious negative externality: more than 60%?of the garbage reduction in the city is due to increased dumping of waste in neighboring regions. As the impact of unit‐pricing on recycling is limited, policy-makers cannot rely solely on this program to enhance recycl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相似文献   
972.
干扰素生产废水处理试验及生物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酸化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对干扰素生产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并考察其处理效果,观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生物相。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出水COD的去除率大于90%,出水COD低于40 mg/L,且运行稳定后生物接触氧化槽中污泥浓度较低。对生物相的显微镜观察可知生物接触氧化槽中生物相种类以藻类为主。  相似文献   
973.
上海市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臭气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区3个不同位置的垃圾中转站运行过程中的臭气产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其浓度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中转站内气体污染物中H2S、NH3以及臭气浓度范围分别为0.005~0.20mg/m3,0.44~4.67 mg/m3以及16~40,大多在春季达到最高,且与温度和垃圾量没有明显相关性。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主要有1,2-二氯乙烷、苯、甲苯、乙酸乙酯、间二甲苯等污染物,浓度在10-1~103μg/m3之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臭气浓度和VOCs的产生量与日垃圾处理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974.
稻田样品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稻田环境样品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分析方法,即:稻田水样品以二氯甲烷萃取,水稻土样品以丙酮提取后再经乙酸乙酯萃取,稻株样品以乙腈提取后用Carbon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结果表明,稻田水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0.01 mg·L-1,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目标物最低检测质量含量为0.015 mg·kg-1。在该方法条件下,当添加水平为0.05~1.0 mg·L-1(或mg·kg-1)时,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9.2%,变异系数为1.0%~7.9%。  相似文献   
975.
苟剑锋  徐燕  曾正中  李勃 《环境工程》2011,29(5):105-108
以甘肃省武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不同填埋方案及防洪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了填埋场工程总体方案布局,为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76.
建立了一种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的方法,优选了固相分散剂及其用量、洗脱溶剂以及土壤样品与分散剂的质量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弗罗里硅土作为分散剂、正己烷和丙酮(体积比为1∶1)为洗脱溶剂、土壤样品与分散剂的质量比为1∶3的优化条件下,8种有机氯农药在50~250 μg/kg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60.3%~94.3%,相对标准偏差为6.83%~8.95%。实际土壤质控样测试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测试结果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可满足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77.
提出了以瓦斯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对瓦斯气中的甲烷进行直接催化氧化合成甲醇的研究思路。从甲烷液相催化氧化反应机理入手,围绕着矿井瓦斯部分氧化制甲醇的热力学、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制甲醇的研究基础、瓦斯中氮气的防爆惰化作用及构建的实验系统几个方面对矿井瓦斯液相催化氧化制甲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8.
充分考虑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结构特点,建立用中径公式预测其初始爆破强度的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爆破强度的可靠度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实际初始爆破强度与中径公式的名义值之比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②借助于钢制薄壁内压容器的爆破试验数据,在置信度为99%时,得到了该随机变量的分布参数;③应用强度-载荷干涉模型,推导得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爆破强度的可靠度指标计算公式;④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可靠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相似文献   
979.
基于改进极端学习机的混沌时间序列瓦斯涌出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准确地预测瓦斯涌出量,预防瓦斯灾害,有必要建立和应用基于改进极端学习机(IELM)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首先,对瓦斯涌出量监测数据构成的多变量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采用互信息法与虚假邻点法得到每一变量的延迟时间和最佳嵌入维数;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方法和误差反馈原理计算出最优的网络输入层到隐含层的学习参数,对极端学习机(ELM)进行改进;最后,借助IELM建立瓦斯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通过仿真试验,运用该预测模型预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290 2%,最小相对误差为0.898 2%,平均相对误差为1.952 8%。  相似文献   
980.
采用二价金属A作为催化剂,合成矿用发泡树脂。通过测定树脂的固含量、黏度、凝胶时间、羟甲基指数等,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矿用发泡树脂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用量的增加,树脂的黏度和固含量逐渐增加,而树脂中残余B、残余C和凝胶时间逐渐减少。在较高温度下,羟甲基指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在较低温度下,羟甲基指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增加;较大的催化剂用量有利于树脂缩合反应,较低的用量有利于促进B与C的羟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