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32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438篇
基础理论   166篇
污染及防治   16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离子强度和SO2-4对土壤吸附A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离子强度和SO4^2-对土壤吸附Al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随着NaCl支持电解质浓度的提高,土壤对Al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当pH<3.9时,即土壤表面净电荷为正时,土壤对Al的吸附量仍然很大,超过最大吸附量的50%,而用CaCl2作支持电解质时,当pH<4.5时,在溶液中CaCl2浓度最高的情况下,Al的吸附量最小,在其余两种浓度条件下则基本相等;当pH>4.5时,Al的吸附量几乎不受CaCl2浓度变化的影响。SO4^2-的加入对土壤吸附Al没有影响。这些都说明土壤吸附Al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102.
分别以CuSO4和Cu(NO3)2为吸持质,研究了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在黄土中的等温吸持及形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吸持铜离子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及碳酸盐结合态没有明显影响;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超过一定值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及碳酸盐结合态的影响随铜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其持有量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均随土壤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量及碳酸盐结合态含量随土壤浓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相同初始浓度条件下CuSO4较Cu(NO3)2会造成更大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湖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负吸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别在高、低两种磷酸盐质量浓度下,研究了6个湖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负吸附。结果表明,(1)污染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不仅在上覆水体水质好转时,可能向上覆水体释放磷,即使上覆水体水质没有好转,在一定条件也可能释放;而较为清洁的湖泊沉积物,在上覆水体水质下降时,可能从上覆水体中吸附磷。在水质好转情况下,也可能向上覆水体中释放磷。(2)湖泊沉积物吸附磷酸盐过程中存在负吸附,吸附研究中使用较高质量浓度磷溶液是负吸附现象被掩盖的原因;在吸附研究中不仅要重视负吸附,而且初始磷酸盐质量浓度不能太高。(3)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与其有机质、CEC、总氮、总磷以及各形态磷含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比而言。与总磷以及各形态磷含量的相关性最高。污染较为严重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4.
沉水植物黑藻对沉积物氨氮吸附/释放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氮素是主要的湖泊营养盐,而沉水植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对系统中氮素的跨界面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通过沉积物氨氮释放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对沉积物氨氮吸附/释放特征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沉积物氨氮释放的动力学过程,种植沉水植物没有影响氨氮释放的趋势,但增强了沉积物释放氨氮的能力;(2)分别用多个模型对沉积物氨氮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结果均表明种植沉水植物以后,沉积物对氨氮吸附的趋势没有影响,但吸附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批量平衡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的六氯苯在红壤和黄泥土表面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结果表明,六氯苯在红壤和黄泥土表面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很好的拟合,其相关系数(R2)在0.97-0.99之间,并表现为非线性特征. 六氯苯在红壤和黄泥土上吸附的KadsF值均小于其解吸的KdesF值,说明六氯苯在这两种土壤表面的解吸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效应. 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其滞后效应增强,两者呈线性相关. 用不同方程对滞后系数H,ω和λ进行量化,发现不同浓度的六氯苯在土壤表面的解吸过程表现出正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06.
农药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汉宏  杨克武 《环境化学》1994,13(5):401-408
农药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的水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碳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物化参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有机化合物的水溶解度与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碳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呈负相关;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与有机碳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呈正相关。本文所建立的数学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未知化合物的环境特性。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2,4-二氯苯酚、2,4-二硝基苯酚和苯甲酸三种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中的吸附行为。讨论了DH值、离子强度和二价重金属阳离子对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改性黄土中吸附的影响。提出了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改性黄土中的吸附模型,吸附等温曲线可分解为两条分别代表离子和非离子形态的等温吸附曲线;其吸附行为可用双模式吸附理论来解释。在2,4-二硝基苯酚共存时,苯甲酸在改性黄土中的吸附量减小,证明竞争吸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8.
崔元臣  陈权 《环境化学》2003,22(6):573-577
用哌嗪和二硫化碳反应合成氨基二硫代甲酸中间体,再与二卤代烃反应得到1,4-双(二硫代酯基)哌嗪聚合物,考察了中间体和螯合树脂对Ag^ ,Cu^2 ,Zn^2 ,Ni^2 ,CO^2 ,Pb^2 ,Pd^2 ,Cr^3 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者均可以吸附金属离子,缩聚后的螯合树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9.
Adsorption of hydrophobic contaminants at the particle/water interface is one of the key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ir fate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sorption of the natural female hormones oestrone and 17-oestradiol has been studied under simulated riverine conditions. Both the kinetics and the effects of varying fundamental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e.g. sediment properties) on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partition coefficient (K p) have been studied in continuous and batch sorption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rption of oestrone and 17-oestradiol by sediment was relatively slow, reaching equilibrium in 50 days. In addition, relatively small adsorption of both oestrone and 17-oestradiol onto the sediment was observed, with K p values between 200 and 250 mL g–1. The comparable K p values of the two compounds reflect their structural similarit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two endocrine disruptors, oestrone and 17-oestradiol remain primaril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queous phase.  相似文献   
110.
兰格缪尔等温式的适用性分析——以黄土吸持铜离子为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不同土壤浓度条件下进行了黄土对铜离子的等温吸持实验(包括吸附与沉淀)。利用兰格缪尔(Langmuir)等温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时发现:黄土对铜离子的吸持结果在形式上仍可用传统的Langmuir等温式来描述,但式中的相关参数已经不再具有原来的物理意义。本文分析了Langmuir等温式在黄土对铜离子吸持时的适用性,指出其参数变化与铜离子的吸附关系不大,而与沉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