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574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48篇
综合类   1413篇
基础理论   196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When using stable enzyme genes from a thermophile to create a biosensor in Escherichia coli, it is vital that these genes be overexpre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sufficient supply of enzymes. In this study, overexpression of the NADH oxidase (Nox) gene from the thermophile Deinococcus geothermalis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with the aim of creating a stable biosensor active at room temperatures. To do so, modification of 10 nucleotides, GAAATTAACT, upstream of the start codon of the Nox gene wa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82.
以2001~2010年十年间天水市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与硫酸盐化速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城区二氧化硫与硫酸盐化速率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二氧化硫浓度与硫酸盐化速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建立了一种基于指示性污染物的非突发性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根据研究区域的能源类型及气候条件选择对该区域人群健康产生明显影响的指示性污染物,并根据多个城市及地区的历史数据确定指示性污染物与常住人口死亡率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将大气预测模型和GIS系统进行集成开发,再将指示性污染物浓度与区域常住人口死亡率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嵌入与GIS集成后的大气预测模型中..通过将区域气象数据及规划中关于指示性污染物连续排放的源强数据输入上述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得出区域不同级别大气环境健康风险范围分布。  相似文献   
84.
大气环境容量是一种公共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容量资源是大气环境改善的有效途径.从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博弈行为出发,利用个人决策模型、整体决策模型、关系模型对区域内大气容量资源进行分析,揭示大气容量资源被过度使用的现象,针对城市监管不力、企业排污严重引起大气污染问题而提出帕累托改进模型,指出大气环境保护需要合作机制,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85.
近十余年来在中国的部分地区进行了PM2.5的采集和分析。以美国PM2.5的主要检测方法为例,指出在国际社会中针对PM2.5检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同时例举了中国PM2.5的检测方法的多样性。根据黑龙江省13个市(地)共57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大气监测数据结果,总结了黑龙江省PM2.5的监测现状,并详细的介绍了黑龙江省关于PM2.5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哈尔滨为例对市区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大气PM2.5污染超标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同时指出了今后黑龙江省PM2.5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
模拟干旱胁迫对诸葛菜无机碳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喀斯特适生植物的碳酸酐酶应对岩溶干旱机制,本实验以诸葛菜为研究对象,以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浓度为控制因子,已知δ13 C值的NaHCO3为无机碳源模拟喀斯特干旱逆境,测定分析不同浓度PEG下诸葛菜叶片的碳酸酐酶活力、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结果表明,诸葛菜的碳酸酐酶活力在PEG胁迫浓度低于40g·L-1时显著性增高;碳酸氢根离子利用份额随PEG浓度变化不同,10g·L-1时利用份额最多,20g·L-1时诸葛菜的碳酸氢根离子利用份额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净光合速率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下降趋势成非线性关系;PEG浓度低于40g·L-1时,荧光参数显示光合系统未受到损坏。适当的渗透逆境胁迫下,诸葛菜表现出高碳酸酐酶活力应对逆境。诸葛菜可凭借碳酸酐酶作用交替利用碳酸氢根离子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补充诸葛菜因渗透胁迫造成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的不足,保护光合系统,减缓净光合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87.
利用开顶气室(Open-Top Chamber,OTC),设置当前大气CO2浓度(370μmol.mol-1)、中等CO2浓度(550μmol.mol-1)和高CO2浓度(700μmol.mol-1)3个CO2浓度水平和不施氮(N1,0g N.m-2.a-1)、常氮(N2,5g N.m-2.a-1)、高氮(N3,10g N.m-2.a-1)3个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N沉降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以三江平原小叶章群落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结合氮沉降连续运行两个生长季后,湿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较短时间内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不会使三江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变化。氮沉降引起各个土层的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施氮水平越高土壤氮增加越多,但是全氮增加量不明显,铵态氮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0~10cm,10~20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的含量随着CO2浓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土壤硝态氮含量在10~20cm土层含量变化与土壤全氮、铵态氮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大气CO2浓度一定程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土壤的氮素含量,但是过量的大气CO2浓度反而会使得土壤氮素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88.
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面源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滨岸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滨岸缓冲带对氮磷养分的截留转化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滨岸缓冲带截留转化氮磷养分的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9.
青海湖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常常被用来指示古环境的变化,然而准确地解译其信号需要充分认识溶解无机碳同位素比值(δ13CDIC)变化及其控制因素。本文利用沉积物捕获器连续一年收集的青海湖湖水及颗粒物,通过其中湖水的δ13CDIC和细颗粒沉积物中碳酸盐稳定碳同位素(δ13Ccarb)的同步分析,结合湖水δ13CDIC的垂直分布和表层沉积物δ13Ccarb及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探讨了有机质分解在δ13CDIC和δ13Ccarb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沉积物捕获器中获得的湖水δ13CDIC的变化主要受控于与外界隔绝后(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但这种(微)生物分解作用并不会影响到δ13Ccarb比值。这些现象反映了(1)还原环境下(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对水体δ13CDIC有重要影响和(2)青海湖自生碳酸盐主要从上层湖水沉淀,且形成后不再与周围水体发生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0.
锌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大气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显赫  王振尧  汪川 《装备环境工程》2012,9(3):108-110,124
通过锌在红沿河核电站的大气暴露试验,研究了锌在红沿河地区SO2,Cl-含量较高以及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锌的腐蚀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锌表面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腐蚀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的原因,并探讨了锌在SO2,Cl-含量较高以及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