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分段进水A/O工艺的一些关系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强  胡博  陈莹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1):2532-2536
设计分段进水A/O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碳进行反硝化,因而便产生了由缺氧池反硝化所需有机碳与硝态氮数量相匹配的原则分配各段污水流量的设计思想。在该设计思想下,分段进水A/O工艺的脱氮效率及按照一定的设计条件确定的反应池容积或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回流比、原水碳氮比等因素间存在着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关系式,这些关系式直观反映了这些影响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及其在反应池设计中所起的作用。对这些关系式进行了推导,分析了各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和提高脱氮效率的途径,并推导说明了按照容积负荷相等进行工艺设计时,各缺氧池或各好氧池的容积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以及按照污泥负荷相等进行设计时,各缺氧池或各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22.
阶段流入式多级A/O生物脱氮工艺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阶段流入式多级A/O生物脱氮工艺的原理和特点。结合国内外的设计、运行经验,对脱氮率、反应器级数、配水比、各级容积比、污泥回流比等工艺参数的设计计算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该工艺在我国首个应用案例(设计水量2万m3/d,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工艺设计进行简要介绍,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采用脉冲进水缺好氧交替工艺(SAOSBR)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短程脱氮对于低碳源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强化作用,并分析了短程脱氮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通过短时的饥饿处理配合缺好氧交替的运行方式实现了系统的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95%以上.短程的实现还强化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总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相比于全程脱氮过程分别提高了约6%和36%.分析表明短程强化生物除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残留的NO2-对聚磷菌厌氧释磷的影响较小.静态试验也证实,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作用相比于NO3-可以减弱反硝化菌与聚磷菌之间的碳源竞争,从而提高聚磷菌的厌氧释磷量和聚羟基烷酸(PHA)的合成量.因此,在处理低C/N生活污水时,短程脱氮的实现更有利于系统的生物除磷.  相似文献   
24.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控制要点及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介绍了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系统工作原理及工艺特性,并探讨了该工艺运行操作和设计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如进水流量分配比、溶解氧、污泥回流比、C/N比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优化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5.
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脱氮工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俊发  王骊  关江  李建 《环境工程》2007,25(6):11-14
介绍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脱氮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工艺特性,并结合国外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实例,对该工艺运行操作和设计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脱氮工艺取消了混合液内回流,反应器段数越多,脱氮效率越高,但是工艺设计与运行也会随之变复杂,工程实际应用中多采用2~4段。各级缺氧段与好氧段的比值可采用1∶1.5。污泥回流比为50%的分段进水多级A/O三段工艺的脱氮率为78%。  相似文献   
26.
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以内碳源反硝化途径为出发点,开发了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该工艺仅在UCT分段进水最后一好氧段末端增加了后置缺氧环节,以强化微生物内碳源储存能力.在低C/N水平(平均进水C/N=3.1±1.5)的生活污水条件下,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实现了平均75.3%的TN去除率,运行61d后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氮量高达31.5%;运行40d后污泥内碳源储存水平比原工艺污泥提高12.2%,9小时比内源反硝化速率由零提高至5.56mgN/(gVSS×d),系统可通过好氧段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SNED)提高TN去除率.污泥沉降性能有明显改善:SVI值由350mL/g降至97mL/g,而原UCT分段进水工艺污泥仍然膨胀.该工艺仅在原工艺基础上增加了一后置缺氧段,无需外加碳源和额外硝化液回流设施,有利于水厂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27.
城市污水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与单级A/O工艺相比,该工艺在运行中无需混合液内回流、反应器中平均污泥浓度高,具有脱氮效率高、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省等特点.并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有效容积为1.2 m3的四级分段进水A/O反应器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各级进水流量分配比例依次为40%,30%,20%和10%,以及污泥回流比为50%的工况下,连续运转了70 d.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5 h,污泥龄为15 d时,其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95.8%和68.5%;反应器中的平均污泥浓度比单级A/O工艺提高约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