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230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418篇
综合类   520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22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究节理岩体在节理扩展-节理破坏-岩体失稳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变化及变形破坏规律,采用块体离散元软件3DEC进行数值模拟,对节理岩体中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变形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法向刚度较小时,可能造成的塌方范围大,法向刚度较大时,造成的塌方范围小;节理剪切刚度对隧道塌方范围的影响较小;节理内摩擦角变化对断层塌落体及上覆未塌落体范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2.
强可处置性视角下中国农业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农业环境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从生态农业视角科学度量和提高环境效率对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从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治理成本和环境规制方面研究联合弱可处置性视角下农业环境效率测度模型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然后,构建了基于强可处置视角的农业环境效率测度模型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最后,采用两种视角下的模型对比研究了2012年我国农业环境效率,以及1991-201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表明:1考虑农业污染的强可处置特征,2012年农业环境效率均值从0.98下降为0.86,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差异性更加显著;21991-2011年我国农业TFP平均增长率为0.8%,技术效率年均负增长1.4%,技术进步年均增长2%,均低于传统度量方法。3技术效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TFP总体上呈现了先下降后增长的变化趋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协调性逐步得到改善;4各地区TFP均值均大于1,东部地区ML指数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但各地区技术效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退步现象。两种模型实证结果及其差异性表明,农业环境效率评价、污染治理措施应当遵循农业污染物的特征和产生机理;采取源头减排策略能够实现农业增长、污染减少和环境效率提升的多赢局面;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效率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制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时,应考虑农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性,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和污染特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93.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concentrations in south-western Nova Scotia streams, sampled at weekly to biweekly intervals, varied across streams from about 3 to 40 mg L−1, being highest mid-summer to fall, and lowest during winter to spring. A 3-parameter model (DOC-3) was proposed to project daily stream DOC concentrations and fluxes from modelled estimates for daily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year-round, and in relation to basin size and wetness. The parameters of this model refer to (i) a basin-specific DOC release parameter “kDOC, related to the wet- and open-water area percentages per basin, (ii) the lag time “τ” between DOC production and subsequent stream DOC emergence, related to the catchment area above the stream sampling location; and (iii) the activation energy “Ea”, to deal with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DOC production. This model was calibrated with the 1988-2006 DOC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three streams (Pine Marten, Moosepit Brook, and the Mersey River sampled at or near Kejimkujik National Park, or KNP), and was used to interpret the biweekly 1999-2003 DOC concentrations data (stream, ground and lake water, soil lysimeters) of the Pockwock-Bowater Watershed Project near Halifax, Nova Scotia. The data and the model revealed that the DOC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streams were not correlated to the DOC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soil- and groundwater, but were predictable based on (i) the hydrologically inferred weather-induced changes in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next to each stream, and (ii) the topographically inferred basin area and wet- and open-water area percentages associated with each stream (R2 = 0.53; RMSE = 3.5 mg L−1). Model-predicted fluxes accounted 74% of the hydrometrically determined DOC exports at KNP.  相似文献   
994.
汾渭盆地内的地裂活动明显,危害严重。主要分析了陕西泾阳的口镇—关山断裂及山西清徐交城断裂及附近地裂活动引起的灾害及地表垂直形变特征,并通过位错模型反演了清徐交城断层及其地裂活动参数,为进一步预防此类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每小时约连续发生2000个雷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任何场所(特别是雷电多发地区)都有可能发生雷击灾害,许多雷击事故往往是由于低压供、配电线路与信息传输线路感应传导雷电高电压引起的。尽管闪电定位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雷电防护有相应的国际、国家与行业技术规范,但发生雷击事故现场仍然不能获取实质性的雷击参数,某些雷灾鉴定缺乏科学的定量数据,人们希望能有像飞机黑匣子那样的智能设备。所研究的黑匣子是一种在线监测、记录、还原雷击参数的智能仪表,对特定环境设施(如:避雷针、低压供、配电线路与信息传输线路)入侵的雷击具备在线实时监测、记录并还原雷击参数雷电流幅值、持续时间、极性(雷击电流走向)与波形的功能;且具有对在线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的动态预警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96.
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实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运行所带来的振动影响越来越严重,而已有的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实测研究,大多集中在列车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已无法解决现行问题.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的现场测试进行评述,总结了目前该实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今后的研究需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面振动和地基...  相似文献   
997.
砂卵石地层桩锚支护结构稳定性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中进行深基坑开挖,其稳定性至关重要。为研究砂卵石地层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问题,采用FLAC3D对其进行了三维模型计算分析,分析了不同开挖阶段桩锚支护体系的变形特性,以及基坑土体位移的变化情况,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了土体压力、桩体内力、锚索拉力与桩体水平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砂卵石地层在一定深度处存在"自立拱"效应,同时,可以对锚索进行有效的锚固,从而对桩体内力、变形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保证基坑的稳定性。数值分析与实测结果相吻合,说明数值计算模型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98.
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盾构隧道愈来愈成为软弱岩土层或繁忙闹市地区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但无论盾构隧道施工技术如何改进,其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为此,本文就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特征、地表沉降原因及变形机理、地层变形预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采用Peck公式预测分析盾构隧道地面沉降量及沉陷槽的方法,并提出了控制地层变形保护建筑物的主要措施,强调了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多工况变形进行预测分析仅仅具有指导性,只能作为控制沉降的理论参考,必须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加强沉降监测工作,随时了解地面沉降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控制沉降和减少损失的目的,为今后地铁设计与施工给予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油田三甘醇脱水装置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三甘醇脱水工艺的第三套三甘醇注醇量调整,第三套再生温度的调节、汽提气注入量调整、贫液进塔温度调整运行参数的优化,得出:当三甘醇脱水工艺循环量在3840kg/h左右时,再生效果最好,贫液浓度最高,所获得的干气水露点最低;三甘醇脱水工艺再生温度在190~200℃之间温度越高,再生效果越好;三甘醇脱水工艺再生装置在汽提气量30Nm3/h左右时,再生效果最好,贫液浓度最高,所获得的干气水露点最低。  相似文献   
1000.
王旭东  张银辉  王磊  张慧慧  夏四清 《环境科学》2014,35(11):4176-4184
为进一步研究多种蛋白质体系超滤过程的膜污染机制,采用切割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3的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超滤膜,对溶菌酶(lysozyme,LYS)、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LYS+BSA等3种不同蛋白质溶液的超滤过程进行了研究.运用接触角仪、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测定了不同污染阶段膜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超滤膜通量变化明显呈现3个阶段:初期(约0~5min)衰减迅速、中期(约5~60 min)衰减缓慢、后期(约60~120 min)趋于稳定;整个超滤过程中,LYS污染膜的通量衰减幅度最大,LYS+BSA次之,BSA最小.膜特征参数变化表明:LYS对膜的初期污染主要以膜孔窄化为主,中期污染由膜孔堵塞和膜孔窄化共同控制;BSA初期膜污染以膜孔堵塞为主,中期污染以膜孔窄化为主;滤饼层过滤是BSA、LYS后期膜污染的主要机制.LYS+BSA二元混合溶液中的LYS对膜污染的产生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