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441.
以焦作市韩王矿沉陷区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沉陷部位和不同深度土壤中8项肥力指标,基于隶属度函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沉陷区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陷区林地土壤硝氮、全氮、速效钾、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层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层(0 cm~20 cm)硝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下层(20 cm~40 cm);土壤肥力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坡中处最高,坡底处最低;速效磷是影响沉陷区土壤肥力质量提升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442.
淮北煤矿塌陷区粉煤灰复田营林生态环境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煤矿塌陷区粉煤灰复田营林生态环境体系.分析和探讨了该体系的防风效果、滞量、调谐气候作用及对粉煤灰中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测定表明,林分较空旷地风速降低17.4%-41.6%,滞尘量降低28.05%,地温降低3.2-7.5℃,气温降低2.5-9.3℃.利用煤矿塌陷区和电厂粉煤灰废弃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43.
通过对苏州市地面形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该市的地面沉降趋势场.基于前期有关苏州市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对该市的地面沉降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地面沉降具有4个阶段性特征,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明显得到有效控制,苏州市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44.
我国西部矿区大部分位于山区及丘岭地区,这种条件下开采往往会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利用FLAC3D模拟地下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分析开采沉陷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GeoStu-dio软件模拟降雨入渗下滑坡暂态渗流场,将计算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并考虑基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探讨渗透系数、裂缝位置和深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是诱发黄土层采动滑坡的主要因素,开采沉陷对采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受控于采动区滑坡体结构形态、入渗能力、裂缝位置和深度。  相似文献   
445.
许多露天煤矿通过井工开采回收了边坡下的煤炭资源,但也不同程度地加剧了露天矿边坡的失稳和沉陷问题。其引起的岩层移动及地表下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本文以安家岭露天煤矿及其一号井工矿作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该矿山采空区的塌陷现状、特点、成因机制以及对露天煤矿生产带来的影响;并应用概率积分法与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塌陷进行模拟和预测分析,研究了露井共采作用下边坡变形及破坏机理,揭示了井工采动影响下,露天矿台阶式边坡特有的变形形态、应力分布特征、形成机理与采动沉陷规律。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同类露井共采的矿山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6.
Rodolfo KS  Siringan FP 《Disasters》2006,30(1):118-139
Land subsidence resulting from excessive extraction of groundwater is particularly acute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Some Philippine government sectors have begun to recognise that the sea-level rise of one to three millimetres per year due to global warming is a cause of worsening floods around Manila Bay, but are oblivious to, or ignore, the principal reason: excessive groundwater extraction is lowering the land surface by several centimetres to more than a decimetre per year. Such ignorance allows the government to treat flooding as a lesser problem that can be mitigated through large infrastructural projects that are both ineffective and vulnerable to corruption. Money would be better spent on preventing the subsidence by reducing groundwater pumping and moderating population growth and land use, but these approaches are polit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unacceptable. Even if groundwater use is greatly reduced and enlightened land-use practices are initiated, natural deltaic subsidence and global sea-level rise will continue to aggravate flooding, although at substantially lower rates.  相似文献   
447.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